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仪器仪表

数据帧最特殊的地方就是有四个地址字段

发布时间:2014/12/18 21:07:22 访问次数:2178

   数据帧最特殊的地方就是有四个地址字段。地址4用于自组网络。我们在AAT3215IGV-3.3-TI这里只讨论前三种地址。这三个地址的内容取决于帧控制字段中的“去往AP”(发送到接入点)和“来自AP”(从接入点发出)这两个子字段的数值。这两个子字段各占1位,合起来共有4种组合,用于定义802.1I帧中的几个地址字段的含义。当然,这些地址都是NIAC地址(在数据链路层不可能使用P地址)。

   表9乇给出的是8Ⅱ.11帧的地址字段最常用的两种情况(在有基础设施的网络中只使用前三种地址,而不使用仅在自组移动网络中使用的地址4)。

    A向B发送数据,或路由器R向C发送数据,都必须先发送到接入点

当站点A把数据帧发送给AP1时,帧控制字段中的“去往AP=1”(因为现在数据报是发送到AP)而“来自AP=0”(因为现在数据报不是从AP发出)。因此,地址1是AP∫的W1AC地址①(接收地址),地址2是A的WrAc地址(源地址),地址3是B的NIAC地址(目的地址)。请注意,“接收地址”与“目的地址”并不等同。接收这个数据报的地址是AP1的MAC地址,但这个数据报最终目的地址是B的NIAC地址。

当AP1把数据帧转发给站点B时,帧控制字段中的“去往AP=0”而“来自AP=1”。

    因此地址1是B的kIAC地址(目的地址),地址2是AP1的NlAC地址(发送地址),地址3是A的NfAC地址(源地址)。请注意,上述的“发送地址”与“源地址”也不相同。

   现在再考虑另一个例子。假定要把一个数据报从图⒐11中的路由器R的接口2转发到移动站C。路由器当然知道C的IP地址(就是要转发的数据报的目的地址)。R使用地址解析协议ARP可得到C的NfAC地址。于是R把要转发的数据报封装成以太网帧,其源地址是R在接口2的NIAC地址,而目的地址是C的ˇ队C地址。

   数据帧最特殊的地方就是有四个地址字段。地址4用于自组网络。我们在AAT3215IGV-3.3-TI这里只讨论前三种地址。这三个地址的内容取决于帧控制字段中的“去往AP”(发送到接入点)和“来自AP”(从接入点发出)这两个子字段的数值。这两个子字段各占1位,合起来共有4种组合,用于定义802.1I帧中的几个地址字段的含义。当然,这些地址都是NIAC地址(在数据链路层不可能使用P地址)。

   表9乇给出的是8Ⅱ.11帧的地址字段最常用的两种情况(在有基础设施的网络中只使用前三种地址,而不使用仅在自组移动网络中使用的地址4)。

    A向B发送数据,或路由器R向C发送数据,都必须先发送到接入点

当站点A把数据帧发送给AP1时,帧控制字段中的“去往AP=1”(因为现在数据报是发送到AP)而“来自AP=0”(因为现在数据报不是从AP发出)。因此,地址1是AP∫的W1AC地址①(接收地址),地址2是A的WrAc地址(源地址),地址3是B的NIAC地址(目的地址)。请注意,“接收地址”与“目的地址”并不等同。接收这个数据报的地址是AP1的MAC地址,但这个数据报最终目的地址是B的NIAC地址。

当AP1把数据帧转发给站点B时,帧控制字段中的“去往AP=0”而“来自AP=1”。

    因此地址1是B的kIAC地址(目的地址),地址2是AP1的NlAC地址(发送地址),地址3是A的NfAC地址(源地址)。请注意,上述的“发送地址”与“源地址”也不相同。

   现在再考虑另一个例子。假定要把一个数据报从图⒐11中的路由器R的接口2转发到移动站C。路由器当然知道C的IP地址(就是要转发的数据报的目的地址)。R使用地址解析协议ARP可得到C的NfAC地址。于是R把要转发的数据报封装成以太网帧,其源地址是R在接口2的NIAC地址,而目的地址是C的ˇ队C地址。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驱动板的原理分析
    先来看看原理图。图8所示为底板及其驱动示意图,FM08...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751165337  13692101218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