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显示光电

P2P工作方式概述

发布时间:2014/9/30 18:33:59 访问次数:1212

   我们在第1章的1.3.1节中已经简单地介绍了P2P应用的工作原理。 ICS1523M从层次上看,P2P工作方式也可放在第6章应用层中来讨论。但是由于P2P工作方式可能会影响到因特网今后的发展,因此我们就把这部分内容放在本章中的最后进行简单的介绍。

   自从因特网能够提供音频/视频服务后,宽带上网用户数也急剧增长。很多用户使用宽带接入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快地下载音频/视频文件。这就导致因特网上数量很有限昀媒体服务器经常要工作在过负荷状态。有些媒体服务器在大量用户接连不断地访问时甚至会瘫痪。在这种情况下,P2P工作方式受到广大网民的欢迎,因为这种工作方式不需要使用集中式的媒体服务器,这就解决了集中式媒体服务器可能出现的瓶颈问题。在P2P工作方式下,所有的音频/视频文件都是在普通的因特网用户之间传输。这其实是相当于有很多(有时达到上百万个)分散在各地的媒体服务器(由普通用户的PC充当这种媒体服务器)向其他用户提供所要下载的音频/视频文件。

   目前P2P工作方式下的文件共享在因特网流量中已占据最大的份额,比万维网应用所占的比例大得多。因此单纯从流量的角度看,P2P文件共享应当是因特网上最重要的应用。现在P2P文件共享不仅共享MP3,而且共享视频文件(10~1000 MB)、各种软件和图像文件。最早出现的P2P工作方式叫做Napster,是1999年美国东北大学的新生Shawn Fanning写的一个Napster软件。用户利用这个软件可通过因特网免费下载MP3音乐。Napster的出现使MP3成为网络音乐事实上的标准。

   Napster能够搜索音乐文件,能够提供检索功能。所有的音乐文件地址集中存放在一个Napster目录服务器中。使用者可以很方便地下载自己需要的MP3文件。在2000年,Napster成为因特网上最流行的P2P应用,并占据因特网上的通信量相当大的比例。

   运行Napster的用户都要及时向Napster的目录服务器报告自己存有哪些音乐文件。这个目录服务器就用这些用户信息建立起一个动态数据库,集中存储了所有用户的音乐文件信息(即对象名和相应的IP地址)。当某个用户想下载某个MP3文件时,就向目录服务器发出询问,目录服务器检索出结果后向用户返回存放这一文件的PC的IP地址,于是这个用户就可以从中选取一个地址下载想要得到的MP3文件。可以看出,Napster的文件传输是分

散的,但文件的定位则是集中的。

   这种集中式目录服务器的缺点就是可靠性差,而且成为其性能的瓶颈。更为严重的足这种做法侵犯了唱片公司的版权。虽然Napster网站并没有直接非法复制任何MP3文档(并没有直接侵犯版权),但法院还是判决Napster属于“间接侵害版权”,因此在2000年7月底Napster网站就被迫关闭了。

   在第一代P2P文件共享网站Napster关闭后,开始出现了以Gnutella为代表的第二代P2P文件共享程序。Gnutella是一种采用全分布方法定位内容的P2P文件共享应用程序。Gnutella与Napster最大的区别就是不使用集中式的目录服务器,而是使用洪泛法在大量Gnutella用户之间进行查询。为了不使查询的通信量过大,Gnutella设计了一种有限范围的洪泛查询。这样可以减少倾注到因特网的查询流量,但由于查询的范围受限,因而这也影响到查询定位的准确性。



   我们在第1章的1.3.1节中已经简单地介绍了P2P应用的工作原理。 ICS1523M从层次上看,P2P工作方式也可放在第6章应用层中来讨论。但是由于P2P工作方式可能会影响到因特网今后的发展,因此我们就把这部分内容放在本章中的最后进行简单的介绍。

   自从因特网能够提供音频/视频服务后,宽带上网用户数也急剧增长。很多用户使用宽带接入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快地下载音频/视频文件。这就导致因特网上数量很有限昀媒体服务器经常要工作在过负荷状态。有些媒体服务器在大量用户接连不断地访问时甚至会瘫痪。在这种情况下,P2P工作方式受到广大网民的欢迎,因为这种工作方式不需要使用集中式的媒体服务器,这就解决了集中式媒体服务器可能出现的瓶颈问题。在P2P工作方式下,所有的音频/视频文件都是在普通的因特网用户之间传输。这其实是相当于有很多(有时达到上百万个)分散在各地的媒体服务器(由普通用户的PC充当这种媒体服务器)向其他用户提供所要下载的音频/视频文件。

   目前P2P工作方式下的文件共享在因特网流量中已占据最大的份额,比万维网应用所占的比例大得多。因此单纯从流量的角度看,P2P文件共享应当是因特网上最重要的应用。现在P2P文件共享不仅共享MP3,而且共享视频文件(10~1000 MB)、各种软件和图像文件。最早出现的P2P工作方式叫做Napster,是1999年美国东北大学的新生Shawn Fanning写的一个Napster软件。用户利用这个软件可通过因特网免费下载MP3音乐。Napster的出现使MP3成为网络音乐事实上的标准。

   Napster能够搜索音乐文件,能够提供检索功能。所有的音乐文件地址集中存放在一个Napster目录服务器中。使用者可以很方便地下载自己需要的MP3文件。在2000年,Napster成为因特网上最流行的P2P应用,并占据因特网上的通信量相当大的比例。

   运行Napster的用户都要及时向Napster的目录服务器报告自己存有哪些音乐文件。这个目录服务器就用这些用户信息建立起一个动态数据库,集中存储了所有用户的音乐文件信息(即对象名和相应的IP地址)。当某个用户想下载某个MP3文件时,就向目录服务器发出询问,目录服务器检索出结果后向用户返回存放这一文件的PC的IP地址,于是这个用户就可以从中选取一个地址下载想要得到的MP3文件。可以看出,Napster的文件传输是分

散的,但文件的定位则是集中的。

   这种集中式目录服务器的缺点就是可靠性差,而且成为其性能的瓶颈。更为严重的足这种做法侵犯了唱片公司的版权。虽然Napster网站并没有直接非法复制任何MP3文档(并没有直接侵犯版权),但法院还是判决Napster属于“间接侵害版权”,因此在2000年7月底Napster网站就被迫关闭了。

   在第一代P2P文件共享网站Napster关闭后,开始出现了以Gnutella为代表的第二代P2P文件共享程序。Gnutella是一种采用全分布方法定位内容的P2P文件共享应用程序。Gnutella与Napster最大的区别就是不使用集中式的目录服务器,而是使用洪泛法在大量Gnutella用户之间进行查询。为了不使查询的通信量过大,Gnutella设计了一种有限范围的洪泛查询。这样可以减少倾注到因特网的查询流量,但由于查询的范围受限,因而这也影响到查询定位的准确性。



相关技术资料
9-30P2P工作方式概述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按钮与灯的互动实例
    现在赶快去看看这个目录卞有什么。FGA15N120AN...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692101218  13751165337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