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DIX Ethernet V2标准的局域网
发布时间:2014/9/11 20:08:23 访问次数:3539
在此基础上,IEEE 802委员会w的802.3工作组于1983年制定了第一个IEEE的以太网标准IEEE 802.3[W-IEEE802.3],数据率为10 Mb/s。802.3局域网对以太网标准中的帧格式作了很小的一点更动,但允许基于这两种标准的硬件实现可以在同一个局域网上互操作。以
太网的两个标准DIX Ethernet V2与IEEE的802.3标准只有很小的差别,因此很多人也常把802.3局域网简称为“以太网”(本书也经常不严格区分它们, AD1938YSTZ虽然严格说来,“以太网”应当是指符合DIX Ethernet V2标准的局域网)。
出于有关厂商在商业上的激烈竞争,IEEE 802委员会未能形成一个统一的、“最佳的”局域网标准,而是被迫制定了几个不同的局域网标准,如802.4令牌总线网、802.5令牌环网等。为了使数据链路层能更好地适应多种局域网标准,IEEE 802委员会就把局域网的数
据链路层拆成两个子层,即逻辑链路控制LLC (Logical Link Control)子层和媒体接入控制MAC (Medium Access Control)子层。与接入到传输媒体有关的内容都放在MAC子层,而LLC子层则与传输媒体无关.不管采用何种传输媒体和MAC子层的局域网对LLC子层来说都是透明的。
然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激烈竞争的局域网市场逐渐明朗。以太网在局域网市场中已取得了垄断地位,并且几乎成为了局域网的代名词。由于因特网发展很快而TCP/IP体系经常使用的局域网只剩下DIX Ethernet V2而不是IEEE 802.3标准中的局域网,因此现在
IEEE 802委员会制定的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LC(即IEEE 802.2标准)的作用已经消失了,很多厂商生产的适配器上就仅装有MAC协议而没有LLC协议。本章在介绍以太网时就不再考虑LLC子层。这样对以太网工作原理的讨论会更加简洁。
在此基础上,IEEE 802委员会w的802.3工作组于1983年制定了第一个IEEE的以太网标准IEEE 802.3[W-IEEE802.3],数据率为10 Mb/s。802.3局域网对以太网标准中的帧格式作了很小的一点更动,但允许基于这两种标准的硬件实现可以在同一个局域网上互操作。以
太网的两个标准DIX Ethernet V2与IEEE的802.3标准只有很小的差别,因此很多人也常把802.3局域网简称为“以太网”(本书也经常不严格区分它们, AD1938YSTZ虽然严格说来,“以太网”应当是指符合DIX Ethernet V2标准的局域网)。
出于有关厂商在商业上的激烈竞争,IEEE 802委员会未能形成一个统一的、“最佳的”局域网标准,而是被迫制定了几个不同的局域网标准,如802.4令牌总线网、802.5令牌环网等。为了使数据链路层能更好地适应多种局域网标准,IEEE 802委员会就把局域网的数
据链路层拆成两个子层,即逻辑链路控制LLC (Logical Link Control)子层和媒体接入控制MAC (Medium Access Control)子层。与接入到传输媒体有关的内容都放在MAC子层,而LLC子层则与传输媒体无关.不管采用何种传输媒体和MAC子层的局域网对LLC子层来说都是透明的。
然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激烈竞争的局域网市场逐渐明朗。以太网在局域网市场中已取得了垄断地位,并且几乎成为了局域网的代名词。由于因特网发展很快而TCP/IP体系经常使用的局域网只剩下DIX Ethernet V2而不是IEEE 802.3标准中的局域网,因此现在
IEEE 802委员会制定的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LC(即IEEE 802.2标准)的作用已经消失了,很多厂商生产的适配器上就仅装有MAC协议而没有LLC协议。本章在介绍以太网时就不再考虑LLC子层。这样对以太网工作原理的讨论会更加简洁。
上一篇:动态媒体接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