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模拟技术

MPLS的产生背景

发布时间:2014/9/30 18:18:08 访问次数:2300

   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因特网的迅速普及,人们开始探索如何提高分组转发速度的方法。HD64F7055F40这时出现了一种思路:用面向连接的方式取代IP的无连接分组交换方式,这样就可以利用更快捷的查找算法,而不必使用最长前缀匹配的方洼来查找路由表。这种基本概念就叫做交换(switching)。人们经常把这种交换概念与异步传递方式ATM (Asynchronous。TransferMode)联系起来,这仅仅是因为这两个概念当时是在同一时期出现的①。然而我们在下面就会阐明,在传统的路由器上也可以实现这种交换。

   为了实现交换,可以利用面向连接的概念(具体的在后面介绍),使每个分组携带一个叫做标记(label)0的小整数(这叫做给分组打上一个标记)。当分组到达交换机(即标记交换路由器)时,交换机读取分组的标记,并用标记值来检索分组转发表。图10-13描述了这一概念。

        

   图10-13交换机根据分组的标记转发分组

   作为说明原理的例子,图10-13画出了交换机Sl中己建立的分组转发表。每个进入交换机的分组都携带…个标记。图中画出了携带标记0的分组从Sl的接口1转发出去,而携带标记1的分组则从Sl的接口0转发出去。这样的转发速度要比查找路由器快得多。

   按照以上思路,IETF于1997年成立了MPLS工作组,以便开发出一种新的协议标准。这种新的协议取名为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多协议”表示在MPLS的上面可以采用多种协议。IETF还综合了许多公司的类似技术,如Cisco公司的标记交换TAG (TAG Switching),以及Ipsilon公司的lP交换(IP Switching)等。2001年1月MPLS终于成为因特网的建议标准[RFC 3031,3032] [W-MPLS]。

   现在MPLS受到网络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因为MPLS其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支持面向连接的服务质量。

   (2)支持流量工程,平衡网络负载。

   (3)有效地支持虚拟专用网VPN。

   顺便指出,把MPLS放在这一章中,主要是考虑到MPLS不属于传统因特网的技术,所以放在前面几章似乎都不很合适,因此只好把MPLS放在本章中。下面先讨论MPLS的基本工作原理。

   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因特网的迅速普及,人们开始探索如何提高分组转发速度的方法。HD64F7055F40这时出现了一种思路:用面向连接的方式取代IP的无连接分组交换方式,这样就可以利用更快捷的查找算法,而不必使用最长前缀匹配的方洼来查找路由表。这种基本概念就叫做交换(switching)。人们经常把这种交换概念与异步传递方式ATM (Asynchronous。TransferMode)联系起来,这仅仅是因为这两个概念当时是在同一时期出现的①。然而我们在下面就会阐明,在传统的路由器上也可以实现这种交换。

   为了实现交换,可以利用面向连接的概念(具体的在后面介绍),使每个分组携带一个叫做标记(label)0的小整数(这叫做给分组打上一个标记)。当分组到达交换机(即标记交换路由器)时,交换机读取分组的标记,并用标记值来检索分组转发表。图10-13描述了这一概念。

        

   图10-13交换机根据分组的标记转发分组

   作为说明原理的例子,图10-13画出了交换机Sl中己建立的分组转发表。每个进入交换机的分组都携带…个标记。图中画出了携带标记0的分组从Sl的接口1转发出去,而携带标记1的分组则从Sl的接口0转发出去。这样的转发速度要比查找路由器快得多。

   按照以上思路,IETF于1997年成立了MPLS工作组,以便开发出一种新的协议标准。这种新的协议取名为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多协议”表示在MPLS的上面可以采用多种协议。IETF还综合了许多公司的类似技术,如Cisco公司的标记交换TAG (TAG Switching),以及Ipsilon公司的lP交换(IP Switching)等。2001年1月MPLS终于成为因特网的建议标准[RFC 3031,3032] [W-MPLS]。

   现在MPLS受到网络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因为MPLS其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支持面向连接的服务质量。

   (2)支持流量工程,平衡网络负载。

   (3)有效地支持虚拟专用网VPN。

   顺便指出,把MPLS放在这一章中,主要是考虑到MPLS不属于传统因特网的技术,所以放在前面几章似乎都不很合适,因此只好把MPLS放在本章中。下面先讨论MPLS的基本工作原理。

相关技术资料
10-3被测电阻两端电压
9-30MPLS的产生背景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泰克新发布的DSA830
   泰克新发布的DSA8300在一台仪器中同时实现时域和频域分析,DS...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751165337  13692101218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