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汽车电子

信道的极限容量

发布时间:2014/8/20 18:52:43 访问次数:1105

   几十年来,通信领域的学者一直在努力寻找提高数据传输速率的途径。这个问题很杂, IRF7404PBF因为任何实际的信道都不是理想的,在传输信号时会产生各种失真。我们知道,数字通信的优点就是:在接收端只要我们能从失真的波形识别出原来的信号,那么这种失真对通信质量就没有影响。例如,图2-4(a)表示信号通过实际的信道后虽然有失真,但在接收端还可识别原来的码元。但图2-4(b)就不同了,这时失真已很严重,在接收端无法识别码元是1还是0。码元传输的速率越高,或信号传输的距离越远,或噪声干扰越大,或传输媒体质量越差,在接收端的波形的失真就越严重。

    从概念上讲,限制码元在信道上的传输速率的因素有以下两个。

        

   信道能够通过的频率范围

   具体的信道所能通过的频率范围总是有限的。信号中的许多高频分量往往不能通过信道。像图2-4所示的发送信号是一种典型的矩形脉冲信号,它包含很丰富的高频分量。如果信号中的高频分量在传输时受到衰减,那么在接收端收到的波形前沿和后沿就变得不那么陡峭了,每一个码元所占的时间界限也不再是很明确的,而是前后都拖了“尾巴”。这样,在接收端收到的信号波形就失去了码元之间的清晰界限。这种现象叫做码间串扰。严重的码间

串扰使得本来分得很清楚的一串码元变得模糊而无法识别。早在1924年,奈奎斯特(Nyquist)就推导出了著名的奈氏准则。他给出了在假定的理想条件下,为了避免码间串扰,码元的传输速率的上限值。奈氏准则的推导已超出本书的范围,这可在通信原理教科书中查阅到。我们需要知道的就是:在任何信道中,码元传输的速率是有上限的,传输速率超过此上限,就会出现严重的码间串扰的问题,使接收端对码元的判决(即识别)成为不可能。

   如果信道的频带越宽,也就是能够通过的信号高频分量越多,那么就可以用更高的速率传送码元而不出现码间串扰。

   几十年来,通信领域的学者一直在努力寻找提高数据传输速率的途径。这个问题很杂, IRF7404PBF因为任何实际的信道都不是理想的,在传输信号时会产生各种失真。我们知道,数字通信的优点就是:在接收端只要我们能从失真的波形识别出原来的信号,那么这种失真对通信质量就没有影响。例如,图2-4(a)表示信号通过实际的信道后虽然有失真,但在接收端还可识别原来的码元。但图2-4(b)就不同了,这时失真已很严重,在接收端无法识别码元是1还是0。码元传输的速率越高,或信号传输的距离越远,或噪声干扰越大,或传输媒体质量越差,在接收端的波形的失真就越严重。

    从概念上讲,限制码元在信道上的传输速率的因素有以下两个。

        

   信道能够通过的频率范围

   具体的信道所能通过的频率范围总是有限的。信号中的许多高频分量往往不能通过信道。像图2-4所示的发送信号是一种典型的矩形脉冲信号,它包含很丰富的高频分量。如果信号中的高频分量在传输时受到衰减,那么在接收端收到的波形前沿和后沿就变得不那么陡峭了,每一个码元所占的时间界限也不再是很明确的,而是前后都拖了“尾巴”。这样,在接收端收到的信号波形就失去了码元之间的清晰界限。这种现象叫做码间串扰。严重的码间

串扰使得本来分得很清楚的一串码元变得模糊而无法识别。早在1924年,奈奎斯特(Nyquist)就推导出了著名的奈氏准则。他给出了在假定的理想条件下,为了避免码间串扰,码元的传输速率的上限值。奈氏准则的推导已超出本书的范围,这可在通信原理教科书中查阅到。我们需要知道的就是:在任何信道中,码元传输的速率是有上限的,传输速率超过此上限,就会出现严重的码间串扰的问题,使接收端对码元的判决(即识别)成为不可能。

   如果信道的频带越宽,也就是能够通过的信号高频分量越多,那么就可以用更高的速率传送码元而不出现码间串扰。

上一篇:基本的带通调制方法

上一篇:倍噪比

相关技术资料
8-20信道的极限容量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频谱仪的解调功能
    现代频谱仪在跟踪源模式下也可以使用Maker和△Mak...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751165337  13692101218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