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电子管均为玻璃外壳
发布时间:2013/11/28 21:51:12 访问次数:987
常见电子管均为玻璃外壳,IDT7005L35G且多数是小型全玻璃外壳管,如图4 (a)所示。由于其外形特征与其他元器件有着明显的差别,所以一般不需要查看型号和检测,使用者一眼就可以确认出电子管的身份。
电子管的外壳上均标出了厂家铭牌、型号、生产日期等,如图4 (b)所示,这给使用者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电子管各电极的引线大多是通过管脚引出来的(也有少数电极是从管顶引出),随着电子管电极数的增加,其管脚数也相应地蹭加。常见的电子管管脚数有4、5、6、7、8、9、11、12、14、20、25等。最少的为3个脚,但因3个脚的管脚在使用中不方便,所以都用4脚来代替,其中一个脚空着不用,如图4 (c)左上所示。具有5、6个脚的管子一般都是旧式电子管。最常见的电子管多为7脚8脚和9脚。7脚管是小型花生式管子,它的管脚位置是按8个脚等分,而空出一个脚位不作管脚,以防止错接,如图4(c)右上所示。8脚式管子的8个脚是等距的,为防止插错位置,在中心增设了~个“管钥” (即定位插脚).其样式如图4 (c)左下所示。9脚管是小型电子管,它的9个脚设在10个平均等距位置中的9个位置上,其中一个位置空着没有管脚,如图4 (c)右下所示。所有电子管管脚的编号是将电子管反转过来,管脚朝上,从最大缺口(小型管)或“管钥”凸起部分(八脚管)开始,依次顺时针排序为I、2、3、4……的。这种管脚排序方法,跟集成电路完全一致。
由于常用电子管几乎全部采用了玻璃管外壳,所以透过玻璃壳可以看到里面的主要结构件——灯丝、栅极、屏极等,如图4 (d)所示。并且通过仔细观
察栅极和屏极数目,可确定出管子是二极管、双二极管、三极管、双三极管、
四极管、五极菅,还是束射四极管等。通过“追根寻源”,细查内部各电极引
线,可以区分出相通的各管脚,这对于识别标识已模糊不清的电子管是行之有
效的好办法。
常见电子管均为玻璃外壳,IDT7005L35G且多数是小型全玻璃外壳管,如图4 (a)所示。由于其外形特征与其他元器件有着明显的差别,所以一般不需要查看型号和检测,使用者一眼就可以确认出电子管的身份。
电子管的外壳上均标出了厂家铭牌、型号、生产日期等,如图4 (b)所示,这给使用者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电子管各电极的引线大多是通过管脚引出来的(也有少数电极是从管顶引出),随着电子管电极数的增加,其管脚数也相应地蹭加。常见的电子管管脚数有4、5、6、7、8、9、11、12、14、20、25等。最少的为3个脚,但因3个脚的管脚在使用中不方便,所以都用4脚来代替,其中一个脚空着不用,如图4 (c)左上所示。具有5、6个脚的管子一般都是旧式电子管。最常见的电子管多为7脚8脚和9脚。7脚管是小型花生式管子,它的管脚位置是按8个脚等分,而空出一个脚位不作管脚,以防止错接,如图4(c)右上所示。8脚式管子的8个脚是等距的,为防止插错位置,在中心增设了~个“管钥” (即定位插脚).其样式如图4 (c)左下所示。9脚管是小型电子管,它的9个脚设在10个平均等距位置中的9个位置上,其中一个位置空着没有管脚,如图4 (c)右下所示。所有电子管管脚的编号是将电子管反转过来,管脚朝上,从最大缺口(小型管)或“管钥”凸起部分(八脚管)开始,依次顺时针排序为I、2、3、4……的。这种管脚排序方法,跟集成电路完全一致。
由于常用电子管几乎全部采用了玻璃管外壳,所以透过玻璃壳可以看到里面的主要结构件——灯丝、栅极、屏极等,如图4 (d)所示。并且通过仔细观
察栅极和屏极数目,可确定出管子是二极管、双二极管、三极管、双三极管、
四极管、五极菅,还是束射四极管等。通过“追根寻源”,细查内部各电极引
线,可以区分出相通的各管脚,这对于识别标识已模糊不清的电子管是行之有
效的好办法。
上一篇:以字母开头的型号命名
上一篇:舵机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