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消费类电子

大型PCB贴片

发布时间:2012/9/30 19:13:33 访问次数:682

    在SMT大生产方面,一方面得A40益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电子工业的高速发展,大量引进和购置各种SMT生产线,我国电信产业巨子华为、中兴、东方、大唐和巨龙等公司称雄当地,大促进了SMT事业的迅速发展。目前国内自行设计的电子产品,片式化率达到80%以上,大型PCB贴片、COB技术、双面再流焊、通孔再流焊、激光焊以及MCM都能达到国外同类水平。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多年来坚持改革开放,国外知名电子制造企业,如旭电、伟创力、四海都在华办厂从事电子制造。近两年来,我国SMT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SMT生产线还不足百条,并常为开工不足而犯愁,而如今每年进口贴片机就达三四千台,人们选购贴片机的普遍要求是高速和高精度,以适应大订单的需求。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标上“采用SMT艺”MT名称的大小展示会、研讨会此起彼伏;各种有关SMT的杂志、培训班如雨后春笋“SMT”英文写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这些都说明我国的SMT处于空前发展阶段。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的中心,当然,我国政府并不满足此现状,特别是加入WTO后,国家的法规和政策更健全产权的建立和管理体制得到改善,国外资本、技术大量涌入,如今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芯制造业进入我国,Intel、三星、中国台湾的台积电、联电等都进行了大量投资,以上海中芯国际和宏力为代表的半导体工厂的建设热潮震撼世界,受到国际的特别关注。2002年,几乎每都有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飞利浦、松下陆续把各自的司令部——大中华总部、亚太部搬到中国。犄别是我国在十五期间建设包括8英寸、12英寸在内的25条现代化IC生产线并力超过亚太地区的其他竞争对手,在设计、制造、封装和测试方面均为第一。在技术方面,我国目前已能够自行设计开发0.18ym500万门级水平的集成电路,“龙芯”、“方舟”CPU芯片,以及DSP芯片等一批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相继问世,这一切都为推动我国SMT技术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更应看到国内SMT产业发展中的不足。最为醒目的问题是在国内运行的几千条自动化生产线中,几乎没有一条由国内自行生产。多年来,国内仅有几家单位从事手动或简易SMT设备制造,且规模小、级别低。令人高兴的是,近几年来也出现制造高档次再流焊炉、AOI、X-RAY检测设备的制造商,以及开始涉足全自动贴片机研制的机构,其中比较优秀的焊接与印刷设备企业有劲拓、科隆威、和西、凯格精机等公司。研发AOI设备的有神州视觉、振华兴、厦门福信、和西等公司。研发X-RAY检测设备的日联公司,这些创造民族品牌的民营企业是中国SMT行业的骄傲,也是中国成为SMT强国的希望,中国SMT行业发展历史会记着他们的卓越贡献。在片式元器件领城,国内风华高科等大企业的片式元器件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无论在品种方面还是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能满足国内SMT生产的需求,但在IC器件方面,无论是品种,还是数量,还远远不能满足国内高速发展的电子产品加工需要,锡膏等各种专用辅料也几乎是国外品牌,SMT市场几乎被外国商品占领。在大批量生产方面,焊接缺陷率还在高位运行,设计、采购与制造尚未形成闭环操作;在SMT标准制定方面,需进一步补充和修正。我们在学习、应用国外先进标准的同时,更应该制定我国自己的标准并积极推广和执行;国内从事SMT工艺研究的机构,包括大专院校,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研究的深度方面,以及用于研究的各种仪器设备,远远落后于SMT行业在中国发展的需求。我国在SMT技术上与国外的差距根本原因是科技的差距,其差距至少在10年以上。若不加强科研开发和基础研究,则我国与国外在SMT技术上的差距会不断扩大。

    在SMT大生产方面,一方面得A40益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电子工业的高速发展,大量引进和购置各种SMT生产线,我国电信产业巨子华为、中兴、东方、大唐和巨龙等公司称雄当地,大促进了SMT事业的迅速发展。目前国内自行设计的电子产品,片式化率达到80%以上,大型PCB贴片、COB技术、双面再流焊、通孔再流焊、激光焊以及MCM都能达到国外同类水平。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多年来坚持改革开放,国外知名电子制造企业,如旭电、伟创力、四海都在华办厂从事电子制造。近两年来,我国SMT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SMT生产线还不足百条,并常为开工不足而犯愁,而如今每年进口贴片机就达三四千台,人们选购贴片机的普遍要求是高速和高精度,以适应大订单的需求。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标上“采用SMT艺”MT名称的大小展示会、研讨会此起彼伏;各种有关SMT的杂志、培训班如雨后春笋“SMT”英文写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这些都说明我国的SMT处于空前发展阶段。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的中心,当然,我国政府并不满足此现状,特别是加入WTO后,国家的法规和政策更健全产权的建立和管理体制得到改善,国外资本、技术大量涌入,如今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芯制造业进入我国,Intel、三星、中国台湾的台积电、联电等都进行了大量投资,以上海中芯国际和宏力为代表的半导体工厂的建设热潮震撼世界,受到国际的特别关注。2002年,几乎每都有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飞利浦、松下陆续把各自的司令部——大中华总部、亚太部搬到中国。犄别是我国在十五期间建设包括8英寸、12英寸在内的25条现代化IC生产线并力超过亚太地区的其他竞争对手,在设计、制造、封装和测试方面均为第一。在技术方面,我国目前已能够自行设计开发0.18ym500万门级水平的集成电路,“龙芯”、“方舟”CPU芯片,以及DSP芯片等一批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相继问世,这一切都为推动我国SMT技术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更应看到国内SMT产业发展中的不足。最为醒目的问题是在国内运行的几千条自动化生产线中,几乎没有一条由国内自行生产。多年来,国内仅有几家单位从事手动或简易SMT设备制造,且规模小、级别低。令人高兴的是,近几年来也出现制造高档次再流焊炉、AOI、X-RAY检测设备的制造商,以及开始涉足全自动贴片机研制的机构,其中比较优秀的焊接与印刷设备企业有劲拓、科隆威、和西、凯格精机等公司。研发AOI设备的有神州视觉、振华兴、厦门福信、和西等公司。研发X-RAY检测设备的日联公司,这些创造民族品牌的民营企业是中国SMT行业的骄傲,也是中国成为SMT强国的希望,中国SMT行业发展历史会记着他们的卓越贡献。在片式元器件领城,国内风华高科等大企业的片式元器件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无论在品种方面还是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能满足国内SMT生产的需求,但在IC器件方面,无论是品种,还是数量,还远远不能满足国内高速发展的电子产品加工需要,锡膏等各种专用辅料也几乎是国外品牌,SMT市场几乎被外国商品占领。在大批量生产方面,焊接缺陷率还在高位运行,设计、采购与制造尚未形成闭环操作;在SMT标准制定方面,需进一步补充和修正。我们在学习、应用国外先进标准的同时,更应该制定我国自己的标准并积极推广和执行;国内从事SMT工艺研究的机构,包括大专院校,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研究的深度方面,以及用于研究的各种仪器设备,远远落后于SMT行业在中国发展的需求。我国在SMT技术上与国外的差距根本原因是科技的差距,其差距至少在10年以上。若不加强科研开发和基础研究,则我国与国外在SMT技术上的差距会不断扩大。

上一篇:我国SMT起步较晚

上一篇:国产贴片机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博物馆开
    传媒博物馆开馆仪式隆童举行。教育都i国家广电总局等部门...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692101218  13751165337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