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技术发展简史
发布时间:2012/7/3 19:39:04 访问次数:2493
1.发明前的技术准备
虽然人类对于声音的采集、记录、重放技术的GRM1555C1H910JZ01D研究和掌握只是在近一百年里才逐步完善的事情,但人们对于声音的兴趣可追溯到早远年代。到了近代,声学、电磁学领域的技术进步给人类实现梦想带来了希望、奠定了基础。
1820年4月丹麦科学家汉斯·克里斯蒂安·奥斯特(Hans Christian Oersted)在给学生讲课时,发现了通有电流的导线对放置在其附近的磁针可以产生力的作用,让其偏转一定的角度,由此发现了电流具有磁效应。1831年英国科学家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发现了变化的磁场可以使处于磁场内的线圈产生电流,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利用此原理创建了发电机原型。法拉第发明的发电机经过众多科学家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使电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相应地,人们对于电在各领域的应用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1878年,英国物理学家瑞利(JohnWilliam SU'utt)发表了《声学原理*。对声光相互作用、机械运动模式、非线性振动等项目都有深入的介绍,标志着人类对于声学的研究进入到了一个系统、全面、深入的层次。
2.零的突破
1876午3月7日美国科学家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Alexander Graham Bell)发明了举世闻名的“电话”,获得美国No.174465专。左侧为受话器部分,人对着话筒讲话,声音的能量被聚集后推动振膜带动衔铁振动,导致流过整个电路的电流发生相应的变化,变化的电流在右侧的“听筒”引起电磁铁产生的磁力发生相应的变化,使衔铁和振膜发生相应的振动,最终还原出声音。由此传动杆衔铁可见,右侧“听筒”部分实际上就是一个扬声器。贝尔发明的电话实现了电声转换技术“从无到有”的“零的突破”。
3.雏形的出现
1877年12月14日西门子公司的创始人维尔纳·冯·西门子(Ernst Werner VonSiemens)申请了有关扬声器的N0.2355德国专利。可以看出其技术方案比贝尔发明的电话有了很大的改进,取消了电磁铁部分,而将一个圆形活动线圈放置在径向磁场内组成电动音圈结构,可使振膜获得更自由的振动空间、更好的线性支撑,简洁的结构为扬声器获得更好的音质创造了条件。
4.带波浪形外支撑折环的圆锥形纸质振膜的发明
1901年2月16日约翰·施特罗(JohnStroh)申请了英国专利No.3393(觅图3),他在专利中描述了采用纸作原料制作圆锥形振膜的技术,在此之前的扬声器的振膜大多为平面型,在音圈驱动力的作用下难以保持相对固定的整体形状。在这项专利当中,另一个突出的技术特点就是为了给振膜提供更为灵活、更加线性的支撑,振膜总体呈圆锥形,还特别将振膜边缘部分纸盆的形状做成容易发生形变的波浪形结构,避免整个纸盆发生大的形变。
5.平衡电枢(舌簧)式扬声器的发明
1918年1月8日亨利·埃杰顿(HenryEgerton)申请了美国No.1365898平衡电枢式(Balanced-Armature)扬声器的专利,可以看出平衡电枢式扬声器的结构主要由振膜、传动杆、衔铁(舌簧)、电磁线圈、磁极、永久磁铁组成。平衡电枢式扬声器一般都具有很高的电声转换灵敏度,但频率响应较窄、失真较大。
6.直接辐射式扬声器技术的发明
1921年4月23日克莱尔·劳瑞·法兰德(Clar Loring Farrand)申请了№.1847935美国专利,这是第一份描述直接辐射式扬声器的专利,其结构更为简单,实现了音圈与振膜之间为直接的连接,简化了力酌传输路径。这项专利的另一个重大意义就在于取消了号筒,将振膜振动产生的声波直接向外部空间辐射,为进一步提高电声转换性能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虽然人类对于声音的采集、记录、重放技术的GRM1555C1H910JZ01D研究和掌握只是在近一百年里才逐步完善的事情,但人们对于声音的兴趣可追溯到早远年代。到了近代,声学、电磁学领域的技术进步给人类实现梦想带来了希望、奠定了基础。
1820年4月丹麦科学家汉斯·克里斯蒂安·奥斯特(Hans Christian Oersted)在给学生讲课时,发现了通有电流的导线对放置在其附近的磁针可以产生力的作用,让其偏转一定的角度,由此发现了电流具有磁效应。1831年英国科学家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发现了变化的磁场可以使处于磁场内的线圈产生电流,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利用此原理创建了发电机原型。法拉第发明的发电机经过众多科学家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使电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相应地,人们对于电在各领域的应用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1878年,英国物理学家瑞利(JohnWilliam SU'utt)发表了《声学原理*。对声光相互作用、机械运动模式、非线性振动等项目都有深入的介绍,标志着人类对于声学的研究进入到了一个系统、全面、深入的层次。
2.零的突破
1876午3月7日美国科学家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Alexander Graham Bell)发明了举世闻名的“电话”,获得美国No.174465专。左侧为受话器部分,人对着话筒讲话,声音的能量被聚集后推动振膜带动衔铁振动,导致流过整个电路的电流发生相应的变化,变化的电流在右侧的“听筒”引起电磁铁产生的磁力发生相应的变化,使衔铁和振膜发生相应的振动,最终还原出声音。由此传动杆衔铁可见,右侧“听筒”部分实际上就是一个扬声器。贝尔发明的电话实现了电声转换技术“从无到有”的“零的突破”。
3.雏形的出现
1877年12月14日西门子公司的创始人维尔纳·冯·西门子(Ernst Werner VonSiemens)申请了有关扬声器的N0.2355德国专利。可以看出其技术方案比贝尔发明的电话有了很大的改进,取消了电磁铁部分,而将一个圆形活动线圈放置在径向磁场内组成电动音圈结构,可使振膜获得更自由的振动空间、更好的线性支撑,简洁的结构为扬声器获得更好的音质创造了条件。
4.带波浪形外支撑折环的圆锥形纸质振膜的发明
1901年2月16日约翰·施特罗(JohnStroh)申请了英国专利No.3393(觅图3),他在专利中描述了采用纸作原料制作圆锥形振膜的技术,在此之前的扬声器的振膜大多为平面型,在音圈驱动力的作用下难以保持相对固定的整体形状。在这项专利当中,另一个突出的技术特点就是为了给振膜提供更为灵活、更加线性的支撑,振膜总体呈圆锥形,还特别将振膜边缘部分纸盆的形状做成容易发生形变的波浪形结构,避免整个纸盆发生大的形变。
5.平衡电枢(舌簧)式扬声器的发明
1918年1月8日亨利·埃杰顿(HenryEgerton)申请了美国No.1365898平衡电枢式(Balanced-Armature)扬声器的专利,可以看出平衡电枢式扬声器的结构主要由振膜、传动杆、衔铁(舌簧)、电磁线圈、磁极、永久磁铁组成。平衡电枢式扬声器一般都具有很高的电声转换灵敏度,但频率响应较窄、失真较大。
6.直接辐射式扬声器技术的发明
1921年4月23日克莱尔·劳瑞·法兰德(Clar Loring Farrand)申请了№.1847935美国专利,这是第一份描述直接辐射式扬声器的专利,其结构更为简单,实现了音圈与振膜之间为直接的连接,简化了力酌传输路径。这项专利的另一个重大意义就在于取消了号筒,将振膜振动产生的声波直接向外部空间辐射,为进一步提高电声转换性能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1.发明前的技术准备
虽然人类对于声音的采集、记录、重放技术的GRM1555C1H910JZ01D研究和掌握只是在近一百年里才逐步完善的事情,但人们对于声音的兴趣可追溯到早远年代。到了近代,声学、电磁学领域的技术进步给人类实现梦想带来了希望、奠定了基础。
1820年4月丹麦科学家汉斯·克里斯蒂安·奥斯特(Hans Christian Oersted)在给学生讲课时,发现了通有电流的导线对放置在其附近的磁针可以产生力的作用,让其偏转一定的角度,由此发现了电流具有磁效应。1831年英国科学家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发现了变化的磁场可以使处于磁场内的线圈产生电流,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利用此原理创建了发电机原型。法拉第发明的发电机经过众多科学家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使电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相应地,人们对于电在各领域的应用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1878年,英国物理学家瑞利(JohnWilliam SU'utt)发表了《声学原理*。对声光相互作用、机械运动模式、非线性振动等项目都有深入的介绍,标志着人类对于声学的研究进入到了一个系统、全面、深入的层次。
2.零的突破
1876午3月7日美国科学家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Alexander Graham Bell)发明了举世闻名的“电话”,获得美国No.174465专。左侧为受话器部分,人对着话筒讲话,声音的能量被聚集后推动振膜带动衔铁振动,导致流过整个电路的电流发生相应的变化,变化的电流在右侧的“听筒”引起电磁铁产生的磁力发生相应的变化,使衔铁和振膜发生相应的振动,最终还原出声音。由此传动杆衔铁可见,右侧“听筒”部分实际上就是一个扬声器。贝尔发明的电话实现了电声转换技术“从无到有”的“零的突破”。
3.雏形的出现
1877年12月14日西门子公司的创始人维尔纳·冯·西门子(Ernst Werner VonSiemens)申请了有关扬声器的N0.2355德国专利。可以看出其技术方案比贝尔发明的电话有了很大的改进,取消了电磁铁部分,而将一个圆形活动线圈放置在径向磁场内组成电动音圈结构,可使振膜获得更自由的振动空间、更好的线性支撑,简洁的结构为扬声器获得更好的音质创造了条件。
4.带波浪形外支撑折环的圆锥形纸质振膜的发明
1901年2月16日约翰·施特罗(JohnStroh)申请了英国专利No.3393(觅图3),他在专利中描述了采用纸作原料制作圆锥形振膜的技术,在此之前的扬声器的振膜大多为平面型,在音圈驱动力的作用下难以保持相对固定的整体形状。在这项专利当中,另一个突出的技术特点就是为了给振膜提供更为灵活、更加线性的支撑,振膜总体呈圆锥形,还特别将振膜边缘部分纸盆的形状做成容易发生形变的波浪形结构,避免整个纸盆发生大的形变。
5.平衡电枢(舌簧)式扬声器的发明
1918年1月8日亨利·埃杰顿(HenryEgerton)申请了美国No.1365898平衡电枢式(Balanced-Armature)扬声器的专利,可以看出平衡电枢式扬声器的结构主要由振膜、传动杆、衔铁(舌簧)、电磁线圈、磁极、永久磁铁组成。平衡电枢式扬声器一般都具有很高的电声转换灵敏度,但频率响应较窄、失真较大。
6.直接辐射式扬声器技术的发明
1921年4月23日克莱尔·劳瑞·法兰德(Clar Loring Farrand)申请了№.1847935美国专利,这是第一份描述直接辐射式扬声器的专利,其结构更为简单,实现了音圈与振膜之间为直接的连接,简化了力酌传输路径。这项专利的另一个重大意义就在于取消了号筒,将振膜振动产生的声波直接向外部空间辐射,为进一步提高电声转换性能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虽然人类对于声音的采集、记录、重放技术的GRM1555C1H910JZ01D研究和掌握只是在近一百年里才逐步完善的事情,但人们对于声音的兴趣可追溯到早远年代。到了近代,声学、电磁学领域的技术进步给人类实现梦想带来了希望、奠定了基础。
1820年4月丹麦科学家汉斯·克里斯蒂安·奥斯特(Hans Christian Oersted)在给学生讲课时,发现了通有电流的导线对放置在其附近的磁针可以产生力的作用,让其偏转一定的角度,由此发现了电流具有磁效应。1831年英国科学家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发现了变化的磁场可以使处于磁场内的线圈产生电流,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利用此原理创建了发电机原型。法拉第发明的发电机经过众多科学家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使电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相应地,人们对于电在各领域的应用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1878年,英国物理学家瑞利(JohnWilliam SU'utt)发表了《声学原理*。对声光相互作用、机械运动模式、非线性振动等项目都有深入的介绍,标志着人类对于声学的研究进入到了一个系统、全面、深入的层次。
2.零的突破
1876午3月7日美国科学家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Alexander Graham Bell)发明了举世闻名的“电话”,获得美国No.174465专。左侧为受话器部分,人对着话筒讲话,声音的能量被聚集后推动振膜带动衔铁振动,导致流过整个电路的电流发生相应的变化,变化的电流在右侧的“听筒”引起电磁铁产生的磁力发生相应的变化,使衔铁和振膜发生相应的振动,最终还原出声音。由此传动杆衔铁可见,右侧“听筒”部分实际上就是一个扬声器。贝尔发明的电话实现了电声转换技术“从无到有”的“零的突破”。
3.雏形的出现
1877年12月14日西门子公司的创始人维尔纳·冯·西门子(Ernst Werner VonSiemens)申请了有关扬声器的N0.2355德国专利。可以看出其技术方案比贝尔发明的电话有了很大的改进,取消了电磁铁部分,而将一个圆形活动线圈放置在径向磁场内组成电动音圈结构,可使振膜获得更自由的振动空间、更好的线性支撑,简洁的结构为扬声器获得更好的音质创造了条件。
4.带波浪形外支撑折环的圆锥形纸质振膜的发明
1901年2月16日约翰·施特罗(JohnStroh)申请了英国专利No.3393(觅图3),他在专利中描述了采用纸作原料制作圆锥形振膜的技术,在此之前的扬声器的振膜大多为平面型,在音圈驱动力的作用下难以保持相对固定的整体形状。在这项专利当中,另一个突出的技术特点就是为了给振膜提供更为灵活、更加线性的支撑,振膜总体呈圆锥形,还特别将振膜边缘部分纸盆的形状做成容易发生形变的波浪形结构,避免整个纸盆发生大的形变。
5.平衡电枢(舌簧)式扬声器的发明
1918年1月8日亨利·埃杰顿(HenryEgerton)申请了美国No.1365898平衡电枢式(Balanced-Armature)扬声器的专利,可以看出平衡电枢式扬声器的结构主要由振膜、传动杆、衔铁(舌簧)、电磁线圈、磁极、永久磁铁组成。平衡电枢式扬声器一般都具有很高的电声转换灵敏度,但频率响应较窄、失真较大。
6.直接辐射式扬声器技术的发明
1921年4月23日克莱尔·劳瑞·法兰德(Clar Loring Farrand)申请了№.1847935美国专利,这是第一份描述直接辐射式扬声器的专利,其结构更为简单,实现了音圈与振膜之间为直接的连接,简化了力酌传输路径。这项专利的另一个重大意义就在于取消了号筒,将振膜振动产生的声波直接向外部空间辐射,为进一步提高电声转换性能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