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动维修声光控LED灯
发布时间:2012/6/30 19:51:11 访问次数:3643
光落的太阳牌声SKB15N60光控LED灯具有声、光双重控制和节能功能。功率为3W,但其亮度不低于15W白炽灯泡。该牌LED灯有42只高亮度发光二极管,共分两组,每组21只串联,两组并联。这些二极管均匀分布在直径6cm的圆印制板上,圆印制板平放在灯泡上半部分不透明的白塑料灯罩内,灯罩内还装有控制电路印制板,外壳钻有透光、透声孔。灯罩下方是半圆形透明塑料灯罩,整个灯外形犹如一只40W白炽灯泡。该品牌LED灯广泛应用于楼道、卫生间等公共场所。下面简要介绍其原理与常见故障的检修方法。
工作原理
该品牌LED灯没附随灯电路图,笔者根据实物画出的电路图,(元件编号系笔者所注)。市电经C1、Rl限流,VD1—VD4整流得到约3COV的直流电压(VD1、VD3负极相对VD2、VD4正极在灯未点亮时实测)。该电压一路由R11降压后加至两输入四与非门IC(CD4011BP)的电源端14脚。该脚相对于接地端7脚电压为6V(灯未点亮时测,该脚相对于电源地,即VD2、VD4正极约56V)。另一路经电感线圈L、R5加至单向晶闸管Vl-2的阳极。
当白天有光照时,光敏二极管VD12的正向电阻大幅下降(由数十千欧姆降至数十欧姆),使流经Rll、R15的电流增大,即R11两端电压降增大,致使IC的14脚与7脚(即C6两端电压)不足2V,导致IC无法工作,故LED灯不能点亮。当光线较暗或夜晚来临时,光敏二极管内阻增大,C6两端电压升至6V左右,CD4011BP进入工作状态。此时四与非门之一的两输入端5、6脚分别为高、低电平,由与非门输入、输出端逻辑关系(见0比1、全1出可知,此时对应输出端4脚将输出高电平,故VD8截止。显然,四与非门之二的两输入端1、2脚也为高电平(相对于7脚),所以对应输出端3脚输出低电平。同时,四与非门之三的两输入端8、9脚为低电平,故对应输出端10脚为高电平。另外,四与非门之四的两输入端13、12脚为低电平,所以对应输出端1 1脚输出高电平。该高电平经R8加至G3,并经VD5送至PNP型三极管vT的发射极,使灯进入等待状态。当有一定强度的脚步声或其他声响出现时,经驻极体话筒MIC拾取后,将声音信号转为电信号,由C10将一定幅度的正电压耦合至IG的8、9脚。显然,此时对应输出端10脚输出低电平脉冲,即C4的左端感应出正电压,也就是两输入端5、6脚同时为高电平,故对应输出端4脚会输幽低电平。此时VD8导通,将四与非门之二的两输入端1、2脚钳位为低电平,故对应输出端3脚输出高电平。该高电平经R4触发单向晶闸管Vl-2的G极,使Vl-2导通。于是,电流经R2对C2充电,并迅速抵达单向晶闸管W1的阳极,由于vri的G极经R3接有正电压,所以VT1也很快导通。于是,两组高亮度发光二极管被点亮。与此同时,从R2流出的电流还经R7加至单向晶闸管VT3的阳极,并经R6降压后使VT4的基极电平低于发射极电平0.7V以上,所以,Vl-4也饱和导通,电流从VT4的集电极加至VT3的G极,使VT3导通。VT3导通后,使VT3阳极电位比VD2、VD4(电源地)电位高不足1V,此时灯耗电最大,致使C的14脚与7脚之间电压由6V降至3V左右。当声响过后,{C的8、9脚恢复低电平,故对应输出端10脚输出高电平脉冲,则C4的左端感应出负电压,即6脚变为低电平,但由于5脚仍为高电平,敌对应输出端4脚会输出高电平一VD8截止--IC的1、2脚理应变成高电平,但由于C8的存在,IC的1、2脚不能立即变成高电平。只有等待C8负极板上的负电荷通过R16中和后,1、2脚才能恢复高电平。此过程在图中C8、R16给定的数据条件下,大约需1分钟(如果在1分钟内又有声响出现,则又会重复土述过程,灯继续点亮)。所以,C8、R16为灯点亮时间的调整元件。显然,时间常数越大,灯点亮时间越长。当1、2脚恢复高电平后,对应输出端3脚输出低电平,VD9截止,经R4使Vl-2q]G极电平过零,故VT2关断,LED灯熄灭。此时IC的14、7脚回升至6V左右,灯泡重新进入等待状态。叙述至此,可能有读者对C3、VD5、VT4、VT3、R7等的设置犯嘀咕?这不就是增加整个灯的功耗吗?其实不然。由图不难看出,在灯点亮,Vl-3、Vl-4导通后,C3上端电压是上升的,这将产生两种效果。一是经R9使IC的6脚变为高电平,以保证其对应输出端4脚继续输出低电平。二是经R13、R12使IC的13、12脚为高电平,使其对应输出端’1脚输出低电平,让V丁4、xp T3截止。在灯熄灭等待期间,由于IC的1 1脚输出的是高电平,故C3上端电压,即IC的7脚电压降低,经R9使IC的6脚为低电平,即保证输出端4脚维持高电平。因此,它们具有适时配合调整IC的6脚电平(高低的作用),确保LED灯稳定地点亮或熄灭。
工作原理
该品牌LED灯没附随灯电路图,笔者根据实物画出的电路图,(元件编号系笔者所注)。市电经C1、Rl限流,VD1—VD4整流得到约3COV的直流电压(VD1、VD3负极相对VD2、VD4正极在灯未点亮时实测)。该电压一路由R11降压后加至两输入四与非门IC(CD4011BP)的电源端14脚。该脚相对于接地端7脚电压为6V(灯未点亮时测,该脚相对于电源地,即VD2、VD4正极约56V)。另一路经电感线圈L、R5加至单向晶闸管Vl-2的阳极。
当白天有光照时,光敏二极管VD12的正向电阻大幅下降(由数十千欧姆降至数十欧姆),使流经Rll、R15的电流增大,即R11两端电压降增大,致使IC的14脚与7脚(即C6两端电压)不足2V,导致IC无法工作,故LED灯不能点亮。当光线较暗或夜晚来临时,光敏二极管内阻增大,C6两端电压升至6V左右,CD4011BP进入工作状态。此时四与非门之一的两输入端5、6脚分别为高、低电平,由与非门输入、输出端逻辑关系(见0比1、全1出可知,此时对应输出端4脚将输出高电平,故VD8截止。显然,四与非门之二的两输入端1、2脚也为高电平(相对于7脚),所以对应输出端3脚输出低电平。同时,四与非门之三的两输入端8、9脚为低电平,故对应输出端10脚为高电平。另外,四与非门之四的两输入端13、12脚为低电平,所以对应输出端1 1脚输出高电平。该高电平经R8加至G3,并经VD5送至PNP型三极管vT的发射极,使灯进入等待状态。当有一定强度的脚步声或其他声响出现时,经驻极体话筒MIC拾取后,将声音信号转为电信号,由C10将一定幅度的正电压耦合至IG的8、9脚。显然,此时对应输出端10脚输出低电平脉冲,即C4的左端感应出正电压,也就是两输入端5、6脚同时为高电平,故对应输出端4脚会输幽低电平。此时VD8导通,将四与非门之二的两输入端1、2脚钳位为低电平,故对应输出端3脚输出高电平。该高电平经R4触发单向晶闸管Vl-2的G极,使Vl-2导通。于是,电流经R2对C2充电,并迅速抵达单向晶闸管W1的阳极,由于vri的G极经R3接有正电压,所以VT1也很快导通。于是,两组高亮度发光二极管被点亮。与此同时,从R2流出的电流还经R7加至单向晶闸管VT3的阳极,并经R6降压后使VT4的基极电平低于发射极电平0.7V以上,所以,Vl-4也饱和导通,电流从VT4的集电极加至VT3的G极,使VT3导通。VT3导通后,使VT3阳极电位比VD2、VD4(电源地)电位高不足1V,此时灯耗电最大,致使C的14脚与7脚之间电压由6V降至3V左右。当声响过后,{C的8、9脚恢复低电平,故对应输出端10脚输出高电平脉冲,则C4的左端感应出负电压,即6脚变为低电平,但由于5脚仍为高电平,敌对应输出端4脚会输出高电平一VD8截止--IC的1、2脚理应变成高电平,但由于C8的存在,IC的1、2脚不能立即变成高电平。只有等待C8负极板上的负电荷通过R16中和后,1、2脚才能恢复高电平。此过程在图中C8、R16给定的数据条件下,大约需1分钟(如果在1分钟内又有声响出现,则又会重复土述过程,灯继续点亮)。所以,C8、R16为灯点亮时间的调整元件。显然,时间常数越大,灯点亮时间越长。当1、2脚恢复高电平后,对应输出端3脚输出低电平,VD9截止,经R4使Vl-2q]G极电平过零,故VT2关断,LED灯熄灭。此时IC的14、7脚回升至6V左右,灯泡重新进入等待状态。叙述至此,可能有读者对C3、VD5、VT4、VT3、R7等的设置犯嘀咕?这不就是增加整个灯的功耗吗?其实不然。由图不难看出,在灯点亮,Vl-3、Vl-4导通后,C3上端电压是上升的,这将产生两种效果。一是经R9使IC的6脚变为高电平,以保证其对应输出端4脚继续输出低电平。二是经R13、R12使IC的13、12脚为高电平,使其对应输出端’1脚输出低电平,让V丁4、xp T3截止。在灯熄灭等待期间,由于IC的1 1脚输出的是高电平,故C3上端电压,即IC的7脚电压降低,经R9使IC的6脚为低电平,即保证输出端4脚维持高电平。因此,它们具有适时配合调整IC的6脚电平(高低的作用),确保LED灯稳定地点亮或熄灭。
光落的太阳牌声SKB15N60光控LED灯具有声、光双重控制和节能功能。功率为3W,但其亮度不低于15W白炽灯泡。该牌LED灯有42只高亮度发光二极管,共分两组,每组21只串联,两组并联。这些二极管均匀分布在直径6cm的圆印制板上,圆印制板平放在灯泡上半部分不透明的白塑料灯罩内,灯罩内还装有控制电路印制板,外壳钻有透光、透声孔。灯罩下方是半圆形透明塑料灯罩,整个灯外形犹如一只40W白炽灯泡。该品牌LED灯广泛应用于楼道、卫生间等公共场所。下面简要介绍其原理与常见故障的检修方法。
工作原理
该品牌LED灯没附随灯电路图,笔者根据实物画出的电路图,(元件编号系笔者所注)。市电经C1、Rl限流,VD1—VD4整流得到约3COV的直流电压(VD1、VD3负极相对VD2、VD4正极在灯未点亮时实测)。该电压一路由R11降压后加至两输入四与非门IC(CD4011BP)的电源端14脚。该脚相对于接地端7脚电压为6V(灯未点亮时测,该脚相对于电源地,即VD2、VD4正极约56V)。另一路经电感线圈L、R5加至单向晶闸管Vl-2的阳极。
当白天有光照时,光敏二极管VD12的正向电阻大幅下降(由数十千欧姆降至数十欧姆),使流经Rll、R15的电流增大,即R11两端电压降增大,致使IC的14脚与7脚(即C6两端电压)不足2V,导致IC无法工作,故LED灯不能点亮。当光线较暗或夜晚来临时,光敏二极管内阻增大,C6两端电压升至6V左右,CD4011BP进入工作状态。此时四与非门之一的两输入端5、6脚分别为高、低电平,由与非门输入、输出端逻辑关系(见0比1、全1出可知,此时对应输出端4脚将输出高电平,故VD8截止。显然,四与非门之二的两输入端1、2脚也为高电平(相对于7脚),所以对应输出端3脚输出低电平。同时,四与非门之三的两输入端8、9脚为低电平,故对应输出端10脚为高电平。另外,四与非门之四的两输入端13、12脚为低电平,所以对应输出端1 1脚输出高电平。该高电平经R8加至G3,并经VD5送至PNP型三极管vT的发射极,使灯进入等待状态。当有一定强度的脚步声或其他声响出现时,经驻极体话筒MIC拾取后,将声音信号转为电信号,由C10将一定幅度的正电压耦合至IG的8、9脚。显然,此时对应输出端10脚输出低电平脉冲,即C4的左端感应出正电压,也就是两输入端5、6脚同时为高电平,故对应输出端4脚会输幽低电平。此时VD8导通,将四与非门之二的两输入端1、2脚钳位为低电平,故对应输出端3脚输出高电平。该高电平经R4触发单向晶闸管Vl-2的G极,使Vl-2导通。于是,电流经R2对C2充电,并迅速抵达单向晶闸管W1的阳极,由于vri的G极经R3接有正电压,所以VT1也很快导通。于是,两组高亮度发光二极管被点亮。与此同时,从R2流出的电流还经R7加至单向晶闸管VT3的阳极,并经R6降压后使VT4的基极电平低于发射极电平0.7V以上,所以,Vl-4也饱和导通,电流从VT4的集电极加至VT3的G极,使VT3导通。VT3导通后,使VT3阳极电位比VD2、VD4(电源地)电位高不足1V,此时灯耗电最大,致使C的14脚与7脚之间电压由6V降至3V左右。当声响过后,{C的8、9脚恢复低电平,故对应输出端10脚输出高电平脉冲,则C4的左端感应出负电压,即6脚变为低电平,但由于5脚仍为高电平,敌对应输出端4脚会输出高电平一VD8截止--IC的1、2脚理应变成高电平,但由于C8的存在,IC的1、2脚不能立即变成高电平。只有等待C8负极板上的负电荷通过R16中和后,1、2脚才能恢复高电平。此过程在图中C8、R16给定的数据条件下,大约需1分钟(如果在1分钟内又有声响出现,则又会重复土述过程,灯继续点亮)。所以,C8、R16为灯点亮时间的调整元件。显然,时间常数越大,灯点亮时间越长。当1、2脚恢复高电平后,对应输出端3脚输出低电平,VD9截止,经R4使Vl-2q]G极电平过零,故VT2关断,LED灯熄灭。此时IC的14、7脚回升至6V左右,灯泡重新进入等待状态。叙述至此,可能有读者对C3、VD5、VT4、VT3、R7等的设置犯嘀咕?这不就是增加整个灯的功耗吗?其实不然。由图不难看出,在灯点亮,Vl-3、Vl-4导通后,C3上端电压是上升的,这将产生两种效果。一是经R9使IC的6脚变为高电平,以保证其对应输出端4脚继续输出低电平。二是经R13、R12使IC的13、12脚为高电平,使其对应输出端’1脚输出低电平,让V丁4、xp T3截止。在灯熄灭等待期间,由于IC的1 1脚输出的是高电平,故C3上端电压,即IC的7脚电压降低,经R9使IC的6脚为低电平,即保证输出端4脚维持高电平。因此,它们具有适时配合调整IC的6脚电平(高低的作用),确保LED灯稳定地点亮或熄灭。
工作原理
该品牌LED灯没附随灯电路图,笔者根据实物画出的电路图,(元件编号系笔者所注)。市电经C1、Rl限流,VD1—VD4整流得到约3COV的直流电压(VD1、VD3负极相对VD2、VD4正极在灯未点亮时实测)。该电压一路由R11降压后加至两输入四与非门IC(CD4011BP)的电源端14脚。该脚相对于接地端7脚电压为6V(灯未点亮时测,该脚相对于电源地,即VD2、VD4正极约56V)。另一路经电感线圈L、R5加至单向晶闸管Vl-2的阳极。
当白天有光照时,光敏二极管VD12的正向电阻大幅下降(由数十千欧姆降至数十欧姆),使流经Rll、R15的电流增大,即R11两端电压降增大,致使IC的14脚与7脚(即C6两端电压)不足2V,导致IC无法工作,故LED灯不能点亮。当光线较暗或夜晚来临时,光敏二极管内阻增大,C6两端电压升至6V左右,CD4011BP进入工作状态。此时四与非门之一的两输入端5、6脚分别为高、低电平,由与非门输入、输出端逻辑关系(见0比1、全1出可知,此时对应输出端4脚将输出高电平,故VD8截止。显然,四与非门之二的两输入端1、2脚也为高电平(相对于7脚),所以对应输出端3脚输出低电平。同时,四与非门之三的两输入端8、9脚为低电平,故对应输出端10脚为高电平。另外,四与非门之四的两输入端13、12脚为低电平,所以对应输出端1 1脚输出高电平。该高电平经R8加至G3,并经VD5送至PNP型三极管vT的发射极,使灯进入等待状态。当有一定强度的脚步声或其他声响出现时,经驻极体话筒MIC拾取后,将声音信号转为电信号,由C10将一定幅度的正电压耦合至IG的8、9脚。显然,此时对应输出端10脚输出低电平脉冲,即C4的左端感应出正电压,也就是两输入端5、6脚同时为高电平,故对应输出端4脚会输幽低电平。此时VD8导通,将四与非门之二的两输入端1、2脚钳位为低电平,故对应输出端3脚输出高电平。该高电平经R4触发单向晶闸管Vl-2的G极,使Vl-2导通。于是,电流经R2对C2充电,并迅速抵达单向晶闸管W1的阳极,由于vri的G极经R3接有正电压,所以VT1也很快导通。于是,两组高亮度发光二极管被点亮。与此同时,从R2流出的电流还经R7加至单向晶闸管VT3的阳极,并经R6降压后使VT4的基极电平低于发射极电平0.7V以上,所以,Vl-4也饱和导通,电流从VT4的集电极加至VT3的G极,使VT3导通。VT3导通后,使VT3阳极电位比VD2、VD4(电源地)电位高不足1V,此时灯耗电最大,致使C的14脚与7脚之间电压由6V降至3V左右。当声响过后,{C的8、9脚恢复低电平,故对应输出端10脚输出高电平脉冲,则C4的左端感应出负电压,即6脚变为低电平,但由于5脚仍为高电平,敌对应输出端4脚会输出高电平一VD8截止--IC的1、2脚理应变成高电平,但由于C8的存在,IC的1、2脚不能立即变成高电平。只有等待C8负极板上的负电荷通过R16中和后,1、2脚才能恢复高电平。此过程在图中C8、R16给定的数据条件下,大约需1分钟(如果在1分钟内又有声响出现,则又会重复土述过程,灯继续点亮)。所以,C8、R16为灯点亮时间的调整元件。显然,时间常数越大,灯点亮时间越长。当1、2脚恢复高电平后,对应输出端3脚输出低电平,VD9截止,经R4使Vl-2q]G极电平过零,故VT2关断,LED灯熄灭。此时IC的14、7脚回升至6V左右,灯泡重新进入等待状态。叙述至此,可能有读者对C3、VD5、VT4、VT3、R7等的设置犯嘀咕?这不就是增加整个灯的功耗吗?其实不然。由图不难看出,在灯点亮,Vl-3、Vl-4导通后,C3上端电压是上升的,这将产生两种效果。一是经R9使IC的6脚变为高电平,以保证其对应输出端4脚继续输出低电平。二是经R13、R12使IC的13、12脚为高电平,使其对应输出端’1脚输出低电平,让V丁4、xp T3截止。在灯熄灭等待期间,由于IC的1 1脚输出的是高电平,故C3上端电压,即IC的7脚电压降低,经R9使IC的6脚为低电平,即保证输出端4脚维持高电平。因此,它们具有适时配合调整IC的6脚电平(高低的作用),确保LED灯稳定地点亮或熄灭。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