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集成电路

电路设计微电子电路知识

发布时间:2011/10/4 17:41:51 访问次数:1421

合理选择电路拓扑结构,反复优化器件尺寸,深入考虑加工工艺、工作环境和各种因素,精,心设计物理版图。由于器件尺寸每调整一次,均要重新绘制版图,重新提取元器件参数,并重做一次后仿真,因此一次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是一项非常复杂、艰巨而费时的工作。虽然近几年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工具已有很大发展,但与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工具相比,目前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工具的自动化水平还不够高,设计中许多决策、判断与选择主要还是依赖于人;同时,设计中还会遇到许多很复杂、很困难的性能指标需要折中处理,而设计者处理这类问题时通常还是靠长期积累的设计经验,因此设计者必须具有广博的微电子电路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才能胜任此项工作。DS1235Y  

  1.4.3  以SoC为核心的电子系统设计流程

     1) SoC的定义
    SoC(片上系统)有多种不同的定义。一般来说,SoC是一种处理器级JC,含有一个或

数个嵌入式计算引擎(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或数字信号处理器);采用超深亚微米工艺技术;

主要采用第三方的IP核进行设计;内置嵌入式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具备外部对芯片进

行编程的功能;具有完整系统所必备的全部或大部分外谩。在某些场合,它还包括模拟前端,

在同一芯片上集成有模拟和数字部件。所以,SoC系统相当复杂。

    以SoC为核心的电子系统设计流程图如图1.4所示。该流程图分为三部分,左右两部分

为软/硬件模块设计流程,中间部分为系统集成设计的流程。这是一种软/硬件协同设计的流程。


图1.4  以SoC为核心的电子系统设计流程图

2) SoC系统设计方法

为了提高芯片的设计效率,缩短设计周期,系统设计需要新的设计理论体系和设计方法,

以克服传统设计方法中前端设计和后端设计相互分离的弊病。这一新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

是以软/硬件协同设计理论、IP核生成,以及复用技术、可测性设计技术和超深亚微米工艺

技术等为支撑的。DS1242Y-120   

    (1)软/硬件协同设计理论

    面向SoC的软/硬件协同设计理论是指从给定的系统任务描述出发,通过有效分析系统

任务和所需资源,采用一系列变换方法并遵循特定准则自动生成符合系统功能要求、符合代

价约束的软件和硬件架构。这一理论体系包括系统设计描述、软/硬件划分、软/硬件协同设

计、软/硬件协同验证等内容。其中,系统设计描述语言是这一理论体系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2) IP核生成及复用技术

    IP核实际上是一个经过验证的IC设计。lP核有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软核、固核和硬核。

    软核用HDL方式提交,其性能通过时序模拟验证进行验证。由于软核不依赖于任何实

现工艺和实现技术,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硬核以IC版图的形式提交,并经过实际工艺流片验证。硬核强烈地依赖于某一个特定

的实现工艺,而且在具体的物理尺寸、物理形态及性能上具有不可更改性。

    固核由软核发展而来,以电路网表的形式提交,通常还要经过硬件验证或硬件仿真器验

证。由于固核的时序特性是经过严椿检验的,设计者只要保证在布局布线过程中电路关键路

径的分布参数不会引起时序混乱,就可以成功实现芯片的设计。固核的缺点在于固核仍对应

于某个特定的实现工艺,限制了固核的使用范围。
    如果采用硬核,则需要权衡设计目标和硬核已有的功能,否则,要么得为不需要的外设

支付费用,要么得用功能很强大的外设完成特定的工作。若采用可配置硬核,则配置硬核的

外设功能是在系统启动时,通过对寄存器的设置来完成的,这称为运行可配置性。这种方法

仍然会浪费许多硬件资源和资金。另外,有时硬核无法提供设计所需的所有功能。

    而采用软核,设计者可以根据需求购买和付费,不必为不使用的功能付费,从而节省金

钱和硬件资源。另一方面,软核的可配置性在编译时可以很容易地进行修改和变更,从而可

大大缩短SoC的设计周期。

    IP核复用涉及各个方面,如法律和商业方面的问题,lP核标准、设计和程序、测试策

略、设计的存储和检索以及设计方法等。如果购买第三方的IP核,则必须充分了解总成本

和IP核的实际可用性。IP核厂商提供了从处理简单功能到整个微处理器的大量不同种类的

元件,如加法器、乘法器、解码器、先进先出( FIFO)、数字信号处理器、控制器、处理器

以及协议处理嚣。然而,面向SoC的IP核复用绝不是元件的简单堆砌,在使用过程中不但

要考虑它们的功能,更要使它们融入芯片。系统设计者在选择IP核时,不仅要考虑lP核的

功能,它在设计中的信号完整性、功率耗散、电磁辐射和可制造性,而且还要考虑它作为系

统整体部件时是如何工作的,并设计内部总线结构把所选的外设及其接口或其他定制的外设

胶合在一起。

    IP核复用也存在风险,可能导致IP核复用失败。例如,所涉及IP核本可工作在400MHz,

然而嵌入SoC后却只能达到250MHz或300MHz,由于达不到设计指标而导致失败。

  

合理选择电路拓扑结构,反复优化器件尺寸,深入考虑加工工艺、工作环境和各种因素,精,心设计物理版图。由于器件尺寸每调整一次,均要重新绘制版图,重新提取元器件参数,并重做一次后仿真,因此一次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是一项非常复杂、艰巨而费时的工作。虽然近几年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工具已有很大发展,但与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工具相比,目前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工具的自动化水平还不够高,设计中许多决策、判断与选择主要还是依赖于人;同时,设计中还会遇到许多很复杂、很困难的性能指标需要折中处理,而设计者处理这类问题时通常还是靠长期积累的设计经验,因此设计者必须具有广博的微电子电路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才能胜任此项工作。DS1235Y  

  1.4.3  以SoC为核心的电子系统设计流程

     1) SoC的定义
    SoC(片上系统)有多种不同的定义。一般来说,SoC是一种处理器级JC,含有一个或

数个嵌入式计算引擎(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或数字信号处理器);采用超深亚微米工艺技术;

主要采用第三方的IP核进行设计;内置嵌入式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具备外部对芯片进

行编程的功能;具有完整系统所必备的全部或大部分外谩。在某些场合,它还包括模拟前端,

在同一芯片上集成有模拟和数字部件。所以,SoC系统相当复杂。

    以SoC为核心的电子系统设计流程图如图1.4所示。该流程图分为三部分,左右两部分

为软/硬件模块设计流程,中间部分为系统集成设计的流程。这是一种软/硬件协同设计的流程。


图1.4  以SoC为核心的电子系统设计流程图

2) SoC系统设计方法

为了提高芯片的设计效率,缩短设计周期,系统设计需要新的设计理论体系和设计方法,

以克服传统设计方法中前端设计和后端设计相互分离的弊病。这一新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

是以软/硬件协同设计理论、IP核生成,以及复用技术、可测性设计技术和超深亚微米工艺

技术等为支撑的。DS1242Y-120   

    (1)软/硬件协同设计理论

    面向SoC的软/硬件协同设计理论是指从给定的系统任务描述出发,通过有效分析系统

任务和所需资源,采用一系列变换方法并遵循特定准则自动生成符合系统功能要求、符合代

价约束的软件和硬件架构。这一理论体系包括系统设计描述、软/硬件划分、软/硬件协同设

计、软/硬件协同验证等内容。其中,系统设计描述语言是这一理论体系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2) IP核生成及复用技术

    IP核实际上是一个经过验证的IC设计。lP核有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软核、固核和硬核。

    软核用HDL方式提交,其性能通过时序模拟验证进行验证。由于软核不依赖于任何实

现工艺和实现技术,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硬核以IC版图的形式提交,并经过实际工艺流片验证。硬核强烈地依赖于某一个特定

的实现工艺,而且在具体的物理尺寸、物理形态及性能上具有不可更改性。

    固核由软核发展而来,以电路网表的形式提交,通常还要经过硬件验证或硬件仿真器验

证。由于固核的时序特性是经过严椿检验的,设计者只要保证在布局布线过程中电路关键路

径的分布参数不会引起时序混乱,就可以成功实现芯片的设计。固核的缺点在于固核仍对应

于某个特定的实现工艺,限制了固核的使用范围。
    如果采用硬核,则需要权衡设计目标和硬核已有的功能,否则,要么得为不需要的外设

支付费用,要么得用功能很强大的外设完成特定的工作。若采用可配置硬核,则配置硬核的

外设功能是在系统启动时,通过对寄存器的设置来完成的,这称为运行可配置性。这种方法

仍然会浪费许多硬件资源和资金。另外,有时硬核无法提供设计所需的所有功能。

    而采用软核,设计者可以根据需求购买和付费,不必为不使用的功能付费,从而节省金

钱和硬件资源。另一方面,软核的可配置性在编译时可以很容易地进行修改和变更,从而可

大大缩短SoC的设计周期。

    IP核复用涉及各个方面,如法律和商业方面的问题,lP核标准、设计和程序、测试策

略、设计的存储和检索以及设计方法等。如果购买第三方的IP核,则必须充分了解总成本

和IP核的实际可用性。IP核厂商提供了从处理简单功能到整个微处理器的大量不同种类的

元件,如加法器、乘法器、解码器、先进先出( FIFO)、数字信号处理器、控制器、处理器

以及协议处理嚣。然而,面向SoC的IP核复用绝不是元件的简单堆砌,在使用过程中不但

要考虑它们的功能,更要使它们融入芯片。系统设计者在选择IP核时,不仅要考虑lP核的

功能,它在设计中的信号完整性、功率耗散、电磁辐射和可制造性,而且还要考虑它作为系

统整体部件时是如何工作的,并设计内部总线结构把所选的外设及其接口或其他定制的外设

胶合在一起。

    IP核复用也存在风险,可能导致IP核复用失败。例如,所涉及IP核本可工作在400MHz,

然而嵌入SoC后却只能达到250MHz或300MHz,由于达不到设计指标而导致失败。

  

相关技术资料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DS2202型示波器试用
    说起数字示波器,普源算是国内的老牌子了,FQP8N60...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751165337  13692101218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