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电压驱动
发布时间:2011/8/15 10:00:37 访问次数:2746
驱动电路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是驱动信号的分配和放大。单电压驱动是指电机绕组在工作时,只采用一个电压对绕组供电,如图7-13所示。图7-13中三极管可选用达林顿晶体管,电路中的限流电阻R5~R8决定了时间常数,但限流电阻太大会使绕组供电电流减小,导致电机高频性能下降。在限流电阻两端并联电容,可以使电流的上升波形变陡,改善高频特性,但又会使低频特性变差。同时限流电阻要耗能,效率较低。在信号分配方面,采用的均是单片机统一分配的形式。
图7-13中PA、PB、PC、PD分别接到单片机Pl口的P1.4~P1.7。通过软件控制一组脉冲序列,控制步进电机的转速、方向和步距。在步进电机的驱动线路中,主CPU发出的控制信号经Ul放大,传到复合三极管前一级的基极。若CPU送出的数据为0,则前级三极管VT5作为开关三极管不导通,VT1也处于截止状态,电机内的线圈不得电;若CPU送出的数据为1,则前级三极管VTs的基极有了驱动电流,12V电压经电机的线圈、限流电阻和三极管形成通路,在电路图7-13中的A、B、C、D分别代表电机内部的4个线圈。在电阻和线圈两侧有并联的单向二极管,当CPU信号由1跳变为0时,三极管截止,电机的线圈会产生很大的感应电动势,这时线圈、限流电阻和单向二极管形成回路,保护三极管不被线圈的瞬时感应电动势烧坏。二极管VD1~VD4也称为回流二极管,在选择时要考虑电源电压及线
圈电流。Rl~R4和VD1~VD4组成一条支路,在对应的线圈突然不通电时能够和线圈构成一组循环回路。该电阻的作用是分担支路中的电压,保护二极管。在每个集成放大器的输出端接有一个LED,作为脉冲信号输入的显示器件。CPU送入的数据为0时,LED下端的电位也为低,LED被导通发光;CPU送入的数据为1时,LED的下端电位为高,LED无法导通,不发光。R9~R12为基极限流电阻,使三极管基极电流不至于过大而烧毁。
驱动电路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是驱动信号的分配和放大。单电压驱动是指电机绕组在工作时,只采用一个电压对绕组供电,如图7-13所示。图7-13中三极管可选用达林顿晶体管,电路中的限流电阻R5~R8决定了时间常数,但限流电阻太大会使绕组供电电流减小,导致电机高频性能下降。在限流电阻两端并联电容,可以使电流的上升波形变陡,改善高频特性,但又会使低频特性变差。同时限流电阻要耗能,效率较低。在信号分配方面,采用的均是单片机统一分配的形式。
图7-13中PA、PB、PC、PD分别接到单片机Pl口的P1.4~P1.7。通过软件控制一组脉冲序列,控制步进电机的转速、方向和步距。在步进电机的驱动线路中,主CPU发出的控制信号经Ul放大,传到复合三极管前一级的基极。若CPU送出的数据为0,则前级三极管VT5作为开关三极管不导通,VT1也处于截止状态,电机内的线圈不得电;若CPU送出的数据为1,则前级三极管VTs的基极有了驱动电流,12V电压经电机的线圈、限流电阻和三极管形成通路,在电路图7-13中的A、B、C、D分别代表电机内部的4个线圈。在电阻和线圈两侧有并联的单向二极管,当CPU信号由1跳变为0时,三极管截止,电机的线圈会产生很大的感应电动势,这时线圈、限流电阻和单向二极管形成回路,保护三极管不被线圈的瞬时感应电动势烧坏。二极管VD1~VD4也称为回流二极管,在选择时要考虑电源电压及线
圈电流。Rl~R4和VD1~VD4组成一条支路,在对应的线圈突然不通电时能够和线圈构成一组循环回路。该电阻的作用是分担支路中的电压,保护二极管。在每个集成放大器的输出端接有一个LED,作为脉冲信号输入的显示器件。CPU送入的数据为0时,LED下端的电位也为低,LED被导通发光;CPU送入的数据为1时,LED的下端电位为高,LED无法导通,不发光。R9~R12为基极限流电阻,使三极管基极电流不至于过大而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