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 通信技术
发布时间:2008/9/1 0:00:00 访问次数:1177
现在电脑系统连接外围设备的接口并无统一的标准,如键盘用ps/2接口,连接打印机要用25针的并行接口,鼠标则要用串行或ps/2接口。usb则将这些不同的接口统一起来,使用一个4针插头作为标准插头。通过这个标准插头,采用菊花链形式可以把所有的外设连接起来,并且不会损失带宽。
usb规范中将usb分为五个部份:控制器、控制器驱动程序、 usb芯片驱动程序、usb 设备以及针对不同usb设备的客户驱动程序。
根据设备对系统资源需求的不同,在 usb规范中规定了四种不同的数据传输方式:
等时传输方式(isochronous)、中断传输方式(interrupt)、控制传输方式(control)和批(bulk)传输方式,这些传输方式各有特点,分别用于不同的场所。
usb需要主机硬件、操作系统和外设三个方面的支持才能工作。目前主板一般都采用支持usb功能的控制芯片组,而且也安装了usb接口插座。windows98操作系统内置了对 usb功能的支持(但windowsnt尚不支持usb)。目前已经有数字照相机、数字音箱、数字游戏杆、打印机、扫描仪、键盘、鼠标等很多usb外设问世。
随着大量的支持usb的个人电脑的普及以及windows98的广泛应用,usb逐步成为pc机的一个标准接口已经是大势所趋。最新推出的pc机几乎100%支持usb,另一方面使用usb接口的设备也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usb是英文universal serial bus的缩写,中文含义是“通用串行总线”。它不是一种新的总线标准,而是应用在pc领域的新型接口技术。早在1995年,就已经有pc带有usb接口了,但由于缺乏软件及硬件设备的支持,这些pc机的usb口都是闲置未用的。1997年,微软在win95osr2(win97)中开始以外挂模块的形式提供对usb的支持, 1998年后随着微软在windows98中内置了对usb接口的支持模块,加上 usb设备的日渐增多, usb逐步走进了实用阶段。
usb的历史及发展
在谈论usb技术之前,不妨让我们来看看外设接口技术的发展历程。多年来个人计算机的串口与并口的功能和结构并没有什么变化。串口的出现是在1980年前后,数据传输率是115kbps~230kbps,串口一般用来连接鼠标和外置modem;并口的数据传输率比串口快8倍,标准并口的数据传输率为1mbps,一般用来连接打印机、扫描仪等。原则上每一个外设必须插在一个接口上,如果所有的接口均被用上了就只能通过添加插卡来追加接口了。串并口不仅速度有限,而且在使用上很不方便。
1994年,intel、compaq、 digital、ibm、microsoft、nec、northern telecom等七家世界著名的计算机和通讯公司成立了usb论坛,花了近两年的时间形成了统一的意见,于1995年11月正式制定了usb0.9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规范,1997年开始有真正符合usb技术标准的外设出现。usb1.1是目前推出的在支持 usb的计算机与外设上普遍采用的标准。1999年初在intel的开发者论坛大会上,与会者介绍了 usb2.0规范,该规范的支持者除了原有的compaq、intel、microsoft和nec四个成员外,还有惠普、朗讯和飞利浦三个新成员。usb2.0向下兼容usb1.1,数据的传输率将达到120mbps~ 240mbps,还支持宽带宽数字摄像设备及下一代扫描仪、打印机及存储设备。
目前普遍采用的usb1.1主要应用在中低速外部设备上,它提供的传输速度有低速1.5mbps和全速 12mbps两种,低速的usb带宽(1.5mbps)支持低速设备,例如显示器、调制解调器、键盘、鼠标、扫描仪、打印机、光驱、磁带机、软驱等。全速的usb带宽(12mbps)将支持大范围的多媒体设备。
继usb之后,另一种称为firewire(即ieee 1394)的接口技术正在从实验室步入市场领域,这种新型的接口比usb功能更为强大而且性能稳定。
ieee 1394也是一种高效的串行接口标准。ieee 1394可以在一个端口上连接多达63个设备,设备间采用树形或菊花链拓扑结构。ieee 1394标准定义了两种总线模式,即:backplane模式和cable模式。其中backplane模式支持 12.5、25、50mbps的传输速率;cable模式支持100、200、400mbps的传输速率。目前正在开发 1gbps的版本。
现在,支持usb的pc及外设越来越多,在软件上usb也已成为 windows98的一
现在电脑系统连接外围设备的接口并无统一的标准,如键盘用ps/2接口,连接打印机要用25针的并行接口,鼠标则要用串行或ps/2接口。usb则将这些不同的接口统一起来,使用一个4针插头作为标准插头。通过这个标准插头,采用菊花链形式可以把所有的外设连接起来,并且不会损失带宽。
usb规范中将usb分为五个部份:控制器、控制器驱动程序、 usb芯片驱动程序、usb 设备以及针对不同usb设备的客户驱动程序。
根据设备对系统资源需求的不同,在 usb规范中规定了四种不同的数据传输方式:
等时传输方式(isochronous)、中断传输方式(interrupt)、控制传输方式(control)和批(bulk)传输方式,这些传输方式各有特点,分别用于不同的场所。
usb需要主机硬件、操作系统和外设三个方面的支持才能工作。目前主板一般都采用支持usb功能的控制芯片组,而且也安装了usb接口插座。windows98操作系统内置了对 usb功能的支持(但windowsnt尚不支持usb)。目前已经有数字照相机、数字音箱、数字游戏杆、打印机、扫描仪、键盘、鼠标等很多usb外设问世。
随着大量的支持usb的个人电脑的普及以及windows98的广泛应用,usb逐步成为pc机的一个标准接口已经是大势所趋。最新推出的pc机几乎100%支持usb,另一方面使用usb接口的设备也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usb是英文universal serial bus的缩写,中文含义是“通用串行总线”。它不是一种新的总线标准,而是应用在pc领域的新型接口技术。早在1995年,就已经有pc带有usb接口了,但由于缺乏软件及硬件设备的支持,这些pc机的usb口都是闲置未用的。1997年,微软在win95osr2(win97)中开始以外挂模块的形式提供对usb的支持, 1998年后随着微软在windows98中内置了对usb接口的支持模块,加上 usb设备的日渐增多, usb逐步走进了实用阶段。
usb的历史及发展
在谈论usb技术之前,不妨让我们来看看外设接口技术的发展历程。多年来个人计算机的串口与并口的功能和结构并没有什么变化。串口的出现是在1980年前后,数据传输率是115kbps~230kbps,串口一般用来连接鼠标和外置modem;并口的数据传输率比串口快8倍,标准并口的数据传输率为1mbps,一般用来连接打印机、扫描仪等。原则上每一个外设必须插在一个接口上,如果所有的接口均被用上了就只能通过添加插卡来追加接口了。串并口不仅速度有限,而且在使用上很不方便。
1994年,intel、compaq、 digital、ibm、microsoft、nec、northern telecom等七家世界著名的计算机和通讯公司成立了usb论坛,花了近两年的时间形成了统一的意见,于1995年11月正式制定了usb0.9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规范,1997年开始有真正符合usb技术标准的外设出现。usb1.1是目前推出的在支持 usb的计算机与外设上普遍采用的标准。1999年初在intel的开发者论坛大会上,与会者介绍了 usb2.0规范,该规范的支持者除了原有的compaq、intel、microsoft和nec四个成员外,还有惠普、朗讯和飞利浦三个新成员。usb2.0向下兼容usb1.1,数据的传输率将达到120mbps~ 240mbps,还支持宽带宽数字摄像设备及下一代扫描仪、打印机及存储设备。
目前普遍采用的usb1.1主要应用在中低速外部设备上,它提供的传输速度有低速1.5mbps和全速 12mbps两种,低速的usb带宽(1.5mbps)支持低速设备,例如显示器、调制解调器、键盘、鼠标、扫描仪、打印机、光驱、磁带机、软驱等。全速的usb带宽(12mbps)将支持大范围的多媒体设备。
继usb之后,另一种称为firewire(即ieee 1394)的接口技术正在从实验室步入市场领域,这种新型的接口比usb功能更为强大而且性能稳定。
ieee 1394也是一种高效的串行接口标准。ieee 1394可以在一个端口上连接多达63个设备,设备间采用树形或菊花链拓扑结构。ieee 1394标准定义了两种总线模式,即:backplane模式和cable模式。其中backplane模式支持 12.5、25、50mbps的传输速率;cable模式支持100、200、400mbps的传输速率。目前正在开发 1gbps的版本。
现在,支持usb的pc及外设越来越多,在软件上usb也已成为 windows98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