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存储器部件的组成与设计
发布时间:2008/9/1 0:00:00 访问次数:581
主存储器概述
(1)主存储器的两个重要技术指标
◎读写速度:常常用存储周期来度量,存储周期是连续启动两次独立的存储器操作(如读操作)所必需的时间间隔。
◎存储容量:通常用构成存储器的字节数或字数来计量。
(2)主存储器与cpu及外围设备的连接
是通过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进行连接,见下图
主存储器与cpu的连接
◎地址总线用于选择主存储器的一个存储单元,若地址总线的位数k,则最大可寻址空间为2k。如k=20,可访问1mb的存储单元。
◎数据总线用于在计算机各功能部件之间传送数据。
◎控制总线用于指明总线的工作周期和本次输入/输出完成的时刻。
(3)主存储器分类
◎按信息保存的长短分:rom与ram
◎按生产工艺分:静态存储器与动态存储器
静态存储器(sram):读写速度快,生产成本高,多用于容量较小的高速缓冲存储器。
动态存储器(dram):读写速度较慢,集成度高,生产成本低,多用于容量较大的主存储器。
静态存储器与动态存储器主要性能比较如下表:
静态和动态存储器芯片特性比较
sram dram
存储信息 触发器 电容
破坏性读出 非 是
需要刷新 不要 需要
送行列地址 同时送 分两次送
运行速度 快 慢
集成度 低 高
发热量 大 小
存储成本 高 低
动态存储器的定期刷新:在不进行读写操作时,dram 存储器的各单元处于断电状态,由于漏电的存在,保存在电容cs 上的电荷会慢慢地漏掉,为此必须定时予以补充,称为刷新操作。
2、动态存储器的记忆原理和读写过程
(1)动态存储器的组成:由单个mos管来存储一位二进制信息。信息存储在mos管的源极的寄生电容cs中。
◎写数据时:字线为高电平,t导通。
写“1”时,位线(数据线)为低电平, vdd(电源)将向电容充电
写“0时,位线(数据线)为高电平, 若电容存储了电荷,则将会使电容完成放电,就表示存储了“0”。
◎读数据时:先使位线(数据线)变为高电平,当字线高电平到来时t导通,若电容原存储有电荷( 是“1” ),则电容就要放电,就会使数据线电位由高变低;若电容没有存储电荷( 是“0” ),则数据线电位不会变化。检测数据线上电位的变化就可以区分读出的数据是1还是0。
注意
①读操作使电容原存储的电荷丢失,因此是破坏性读出。为保持原记忆内容,必须在读操作后立刻跟随一次写入操作,称为预充电延迟。
②向动态存储器的存储单元提供地址,是先送行地址再送列地址。原因就是对动态存储器必须定时刷新(如2ms),刷新不是按字处理,而是每次刷新一行,即为连接在同一行上所有存储单元的电容补充一次能量。
③在动态存储器的位线上读出信号很小,必须接读出放大器,通常用触发器线路实现。
④存储器芯片内部的行地址和列地址锁存器分先后接受行、列地址。
⑤ras、cas、we、din、dout时序关系如下图:
3、教学计算机的内存储器组成与设计
(1)静态存储器的存储原理和芯片内部结构(p207)
(2)教学计算机内存储器的组成与设计
◎地址总线:记为ab15~ab0,统一由地址寄存器ar驱动,地址寄存器ar只接收alu输出的信息。
◎控制总线:控制总线的信号由译码器74ls139给出,功能是指出总线周期的类型:
※内存写周期 用mmw信号标记
※内存读周期 用mmr信号标记
※外设(接口)写周期 用iow信号标记
※外设(接口)读周期 用ior信号标记
※内存在工作 用mmreq信号标记
※外设在工作 用ioreq信号标记
※写控存周期 用swa信号标记
◎数据总线:分为内部数据总线ib与外部数据总线db两部分。主要完成计算机各功能部件之间的数据传送。
设计总
主存储器概述
(1)主存储器的两个重要技术指标
◎读写速度:常常用存储周期来度量,存储周期是连续启动两次独立的存储器操作(如读操作)所必需的时间间隔。
◎存储容量:通常用构成存储器的字节数或字数来计量。
(2)主存储器与cpu及外围设备的连接
是通过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进行连接,见下图
主存储器与cpu的连接
◎地址总线用于选择主存储器的一个存储单元,若地址总线的位数k,则最大可寻址空间为2k。如k=20,可访问1mb的存储单元。
◎数据总线用于在计算机各功能部件之间传送数据。
◎控制总线用于指明总线的工作周期和本次输入/输出完成的时刻。
(3)主存储器分类
◎按信息保存的长短分:rom与ram
◎按生产工艺分:静态存储器与动态存储器
静态存储器(sram):读写速度快,生产成本高,多用于容量较小的高速缓冲存储器。
动态存储器(dram):读写速度较慢,集成度高,生产成本低,多用于容量较大的主存储器。
静态存储器与动态存储器主要性能比较如下表:
静态和动态存储器芯片特性比较
sram dram
存储信息 触发器 电容
破坏性读出 非 是
需要刷新 不要 需要
送行列地址 同时送 分两次送
运行速度 快 慢
集成度 低 高
发热量 大 小
存储成本 高 低
动态存储器的定期刷新:在不进行读写操作时,dram 存储器的各单元处于断电状态,由于漏电的存在,保存在电容cs 上的电荷会慢慢地漏掉,为此必须定时予以补充,称为刷新操作。
2、动态存储器的记忆原理和读写过程
(1)动态存储器的组成:由单个mos管来存储一位二进制信息。信息存储在mos管的源极的寄生电容cs中。
◎写数据时:字线为高电平,t导通。
写“1”时,位线(数据线)为低电平, vdd(电源)将向电容充电
写“0时,位线(数据线)为高电平, 若电容存储了电荷,则将会使电容完成放电,就表示存储了“0”。
◎读数据时:先使位线(数据线)变为高电平,当字线高电平到来时t导通,若电容原存储有电荷( 是“1” ),则电容就要放电,就会使数据线电位由高变低;若电容没有存储电荷( 是“0” ),则数据线电位不会变化。检测数据线上电位的变化就可以区分读出的数据是1还是0。
注意
①读操作使电容原存储的电荷丢失,因此是破坏性读出。为保持原记忆内容,必须在读操作后立刻跟随一次写入操作,称为预充电延迟。
②向动态存储器的存储单元提供地址,是先送行地址再送列地址。原因就是对动态存储器必须定时刷新(如2ms),刷新不是按字处理,而是每次刷新一行,即为连接在同一行上所有存储单元的电容补充一次能量。
③在动态存储器的位线上读出信号很小,必须接读出放大器,通常用触发器线路实现。
④存储器芯片内部的行地址和列地址锁存器分先后接受行、列地址。
⑤ras、cas、we、din、dout时序关系如下图:
3、教学计算机的内存储器组成与设计
(1)静态存储器的存储原理和芯片内部结构(p207)
(2)教学计算机内存储器的组成与设计
◎地址总线:记为ab15~ab0,统一由地址寄存器ar驱动,地址寄存器ar只接收alu输出的信息。
◎控制总线:控制总线的信号由译码器74ls139给出,功能是指出总线周期的类型:
※内存写周期 用mmw信号标记
※内存读周期 用mmr信号标记
※外设(接口)写周期 用iow信号标记
※外设(接口)读周期 用ior信号标记
※内存在工作 用mmreq信号标记
※外设在工作 用ioreq信号标记
※写控存周期 用swa信号标记
◎数据总线:分为内部数据总线ib与外部数据总线db两部分。主要完成计算机各功能部件之间的数据传送。
设计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