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传感与控制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中的关键性问题

发布时间:2008/8/30 0:00:00 访问次数:490

  一、引言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独立出现的计算机网络,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节点,这些节点集成了传感器、微处理器、无线接口和电源四个模块。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中业已成熟的解决方案可以借鉴到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来。但是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自身的用途和优点,开发专用的通信协议和路由算法已经成为了当前无线传感器网络领域内急待研究的课题。

  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

  1、  无线传感器网络包括了大面积的空间分布

  比如在军事应用方面,可以将无线传感器网络部署在战场上跟踪敌人的军事行动,智能化的终端可以被大量地装在宣传品、子弹或炮弹壳中,在目标地点撒落下去,形成大面积的监视网络。

  2、  能源受限制

  网络中每个节点的电源是有限的,网络大多工作在无人区或者对人体有伤害的恶劣环境中,更换电源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这势必要求网络功耗要小以延长网络的寿命,而且要尽最大可能的节省电源消耗。

  3、  网络自动配置,自动识别节点

  这包括自动组网、对入网的终端进行身份验证、防止非法用户入侵。相对于那些布置在预先指定地点的传感器网络而言,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借鉴ad hoc方式来配置,当然前提是要有一套合适的通信协议保证网络在无人干预情况下自动运行。

  4、  网络的自动管理和高度协作性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数据处理由节点自身完成,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无线链路中传送的数据量,只有与其他节点相关的信息才在链路中传送。以数据为中心的特性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又一个特点,由于节点不是预先计划的,而且节点位置也不是预先确定的,这样就有一些节点由于发生较多错误或者不能执行指定任务而被中止运行。为了在网络中监视目标对象,配置冗余节点是必要的,节点之间可以通信和协作,共享数据,这样可以保证获得被监视对象比较全面的数据。

  对用户来说,向所有位于观测区内的传感器发送一个数据请求,然后将采集的数据送到指定节点处理,可以用一个多播路由协议把消息送到相关节点,这需要一个唯一的地址表,对于用户而言,不需要知道每个传感器的具体身份号,所以可以用以数据为中心的组网方式。

  5、与移动ad hoc网络的区别

  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一种分布式传感器网络,和移动ad hoc网络有相似点,但又有很多不同。移动ad hoc网络可以用于没有无线基础设施存在或出于费用和安全方面的考虑不方便设置无线基础设施的场合,而传感器很多时候被布置在近地环境中,地波吸收现象不能被忽视,并且高密度布置的传感器网络中的多用户接口也造成了很高的误比特率。作为移动通信的两种基本组网模式之一,移动ad hoc网络中的传输模型是典型的多对多式,而传感器网中的传输模型更偏向于分层次模型(多对一传输)。一般来说,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点比典型的移动终端或手持设备有更多的资源受限要求,但对于计算的要求则是可有可无的,当需要执行计算任务时,如果通信成本比计算成本低,计算任务就被送到中心节点去执行。

  三、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关键性问题

  1、  网络安全协议问题

  传感器网络受到的安全威胁和移动ad hoc网络所受到的安全威胁不同,所以现有的网络安全机制不适合此领域,需要开发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专门协议。

  一种思想是从维护路由安全的角度出发,寻找尽可能安全的路由以保证网络的安全。文献[1]指出,如果路由协议被破坏导致传送的消息被篡改,那么对于应用层上的数据包来说没有任何的安全性可言。文中介绍了一种方法叫“有安全意识的路由”(sar),其思想是找出真实值和节点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这些真实值去生成安全的路由。该方法解决了两个问题,即如何保证数据在安全路径中传送和路由协议中的信息安全性。文中假设两个军官利用按需距离矢量路由(ad hoc on demand distance vector routing,aodv)协议通过ad hoc网络来通信,他们的通信基于bell-la安全模型(padulabell-la padula confidentiality model) [2],这种模型中,当节点的安全等级达不到要求时,其就会自动的从路由选择中退出以保证整个网络的路由安全。文献[3]指出,可以通过多径路由算法改善系统的稳健性(robustness),数据包通过路由选择算法在多径路径中向前传送,在接收端内通过前向纠错技术得到重建。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传感器的数量众多并且功能有限,移动ad hoc网络中的路由方案不能直接应用到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所以该文给出了一种网状多径路由协议。此协议中应用了选择性向前传送数据包和端到端的前向纠错解码技术,配合适合传感器网络的网状多径搜索机制,能减少信号开支(s

  一、引言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独立出现的计算机网络,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节点,这些节点集成了传感器、微处理器、无线接口和电源四个模块。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中业已成熟的解决方案可以借鉴到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来。但是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自身的用途和优点,开发专用的通信协议和路由算法已经成为了当前无线传感器网络领域内急待研究的课题。

  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

  1、  无线传感器网络包括了大面积的空间分布

  比如在军事应用方面,可以将无线传感器网络部署在战场上跟踪敌人的军事行动,智能化的终端可以被大量地装在宣传品、子弹或炮弹壳中,在目标地点撒落下去,形成大面积的监视网络。

  2、  能源受限制

  网络中每个节点的电源是有限的,网络大多工作在无人区或者对人体有伤害的恶劣环境中,更换电源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这势必要求网络功耗要小以延长网络的寿命,而且要尽最大可能的节省电源消耗。

  3、  网络自动配置,自动识别节点

  这包括自动组网、对入网的终端进行身份验证、防止非法用户入侵。相对于那些布置在预先指定地点的传感器网络而言,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借鉴ad hoc方式来配置,当然前提是要有一套合适的通信协议保证网络在无人干预情况下自动运行。

  4、  网络的自动管理和高度协作性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数据处理由节点自身完成,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无线链路中传送的数据量,只有与其他节点相关的信息才在链路中传送。以数据为中心的特性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又一个特点,由于节点不是预先计划的,而且节点位置也不是预先确定的,这样就有一些节点由于发生较多错误或者不能执行指定任务而被中止运行。为了在网络中监视目标对象,配置冗余节点是必要的,节点之间可以通信和协作,共享数据,这样可以保证获得被监视对象比较全面的数据。

  对用户来说,向所有位于观测区内的传感器发送一个数据请求,然后将采集的数据送到指定节点处理,可以用一个多播路由协议把消息送到相关节点,这需要一个唯一的地址表,对于用户而言,不需要知道每个传感器的具体身份号,所以可以用以数据为中心的组网方式。

  5、与移动ad hoc网络的区别

  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一种分布式传感器网络,和移动ad hoc网络有相似点,但又有很多不同。移动ad hoc网络可以用于没有无线基础设施存在或出于费用和安全方面的考虑不方便设置无线基础设施的场合,而传感器很多时候被布置在近地环境中,地波吸收现象不能被忽视,并且高密度布置的传感器网络中的多用户接口也造成了很高的误比特率。作为移动通信的两种基本组网模式之一,移动ad hoc网络中的传输模型是典型的多对多式,而传感器网中的传输模型更偏向于分层次模型(多对一传输)。一般来说,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点比典型的移动终端或手持设备有更多的资源受限要求,但对于计算的要求则是可有可无的,当需要执行计算任务时,如果通信成本比计算成本低,计算任务就被送到中心节点去执行。

  三、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关键性问题

  1、  网络安全协议问题

  传感器网络受到的安全威胁和移动ad hoc网络所受到的安全威胁不同,所以现有的网络安全机制不适合此领域,需要开发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专门协议。

  一种思想是从维护路由安全的角度出发,寻找尽可能安全的路由以保证网络的安全。文献[1]指出,如果路由协议被破坏导致传送的消息被篡改,那么对于应用层上的数据包来说没有任何的安全性可言。文中介绍了一种方法叫“有安全意识的路由”(sar),其思想是找出真实值和节点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这些真实值去生成安全的路由。该方法解决了两个问题,即如何保证数据在安全路径中传送和路由协议中的信息安全性。文中假设两个军官利用按需距离矢量路由(ad hoc on demand distance vector routing,aodv)协议通过ad hoc网络来通信,他们的通信基于bell-la安全模型(padulabell-la padula confidentiality model) [2],这种模型中,当节点的安全等级达不到要求时,其就会自动的从路由选择中退出以保证整个网络的路由安全。文献[3]指出,可以通过多径路由算法改善系统的稳健性(robustness),数据包通过路由选择算法在多径路径中向前传送,在接收端内通过前向纠错技术得到重建。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传感器的数量众多并且功能有限,移动ad hoc网络中的路由方案不能直接应用到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所以该文给出了一种网状多径路由协议。此协议中应用了选择性向前传送数据包和端到端的前向纠错解码技术,配合适合传感器网络的网状多径搜索机制,能减少信号开支(s

相关IC型号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滑雪绕桩机器人
   本例是一款非常有趣,同时又有一定调试难度的玩法。EDE2116AB...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751165337  13692101218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