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中,随着器件集成度的提高和延迟时间的进一步减小,需要应用新型低介电常数(k<3)材料。本文介绍了当前正在研究和开发的几种低介电材料,其中包括聚合物、掺氟、多孔和纳米介电材料。
关键词:低介电常数;聚合物;掺氟材料;多孔材料;纳米材料 中图分类号:048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776(2003)09-0011-04
1引言 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ulsi)器件集成度的提高,元件极小尺寸向深亚微米发展,甚至将达到70nm水平。当器件特征尺度逐渐减小时,由于多层布线和逻辑互连层数增加达8~9层,导线间电容和层间电容以及导线电阻增加,从而使得导线电阻r和电容c产生的rc延迟会有所上升,这就限制了器件的高速性能,而且增加能耗。为了降低rc延时及功率损耗,除了采用低电阻率金属(如铜)替代铝外,重要的是降低介质层带来的寄生电容c。由于c正比于介电常数k,所以就需要开发新型的低介电常数(k<3)材料来作为绝缘材料。这些低k材料需具备以下性质:在电性能方面,要有低损耗和低泄漏电流;在机械性能方面,要有高附着力和高硬度,否则外力将易于跨越材料的降伏强度,势必导致断线危机,进而破坏组件的运作;在化学性能方面,要能耐腐蚀和有低吸水性;在热性能方面,要有高稳定性和低收缩性。由于普遍采用的介电材料sio2(k=39~42)已经不能满足ulsi发展的需求,所以多年来人们一直都在努力寻找各种合适的低介电材料。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人们研究和开发的新型低介电材料,例如有机和无机低k材料,掺氟低k材料,多孔低k材料以及纳米低k材料等。 2低介电常数材料 2.1有机低k材料 有机低k材料种类繁多,性质各异,其中以聚合物低k材料居多。表1列举了12种k值较低的有机材料,我们重点介绍其中的聚酰亚胺。 聚酰亚胺(pi)是一类以酰亚胺环为结构特征的高性能聚合物材料,介电常数为34左右,掺入氟,或将纳米尺寸的空气分散在聚酰亚胺中,介电常数可以降至23~28。介电损耗角正切值为10-3,介电强度为1~3 mv/cm,体电阻率为1017 ω·cm。这些性能在一个较大的温度范围和频率范围内仍能保持稳定。聚酰亚胺薄膜具有耐高低温特性和耐辐射性、优良的电气绝缘性、粘结性及机械性能。例如未填充的塑料的抗张力强度都在100兆帕斯卡以上,而且能在-269~250℃的温度范围内长期使用。热膨胀系数很低,为2×10-5~3×10-5/℃。聚酰亚胺复合薄膜还具有高温自粘封的特点。聚酰亚胺低k材料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宇航、电机、运输工具、常规武器、车辆、仪表通信、石油化工等工业部门。它可作耐高温柔性印刷电路基材,也可以作为扁平电路、电线、电缆、电磁线的绝缘层以及用作各种电机的绝缘等。 一种孔洞尺寸为纳米级,介电常数低于24的芳香性聚酰亚胺泡沫材料已经问世。它是目前制备聚酰亚胺玻璃布覆铜板的新型介电材料。制备聚酰亚胺纳米泡沫材料的一般方法为:通过共缩聚反应,合成热稳定性好的聚酰亚胺再与一些带有氨基的、热稳定性差的齐聚物镶嵌或接枝而成为共聚物。全芳香聚酰亚胺开始分解温度一般都在500℃左右。由联苯二酐和对苯二胺合成的聚酰亚胺,热分解温度达到600 ℃,这是迄今聚合物中热稳定性最高的品种之一。 除聚酰亚胺外,还有硅烷交联聚乙烯和四甲基硅甲烷聚合物低k材料也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 硅烷交联聚乙烯耐电压、耐热、耐腐蚀、电阻系数高、介电常数小、机械性能好、加工便利,它被广泛应用于制造电力电缆、聚乙烯管、交联聚乙烯铝塑复合管材等。 以四甲基硅甲烷和o2的混合气体为原料,通过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汽相沉积方法(pecvd)而制得的薄膜能在较高的温度下保持稳定。350℃时退火得到的k值为32,而在500 ℃下退火30mink 值降至27,维持了其低k特性,成为不可多得的耐热性能强的有机低介电材料之一[1]。 2.2无机低k材料 比较典型的无机低k材料有无定形碳氮薄膜、多晶硼氮薄膜、氟硅玻璃等。这里分别介绍如下。 2.2.1无定形碳氮薄膜 通过特殊工艺制备的无定形碳氮薄膜acnx,在1 mhz频率下介电常数值可降至19。并且它比一般acnx具有更高的电阻率[2]。用c2h2和n2作为原料气体,硅作为衬底,电子回旋加速器共振等离子
黄娆,刘之景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安徽 合肥 230026) | 摘要: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中,随着器件集成度的提高和延迟时间的进一步减小,需要应用新型低介电常数(k<3)材料。本文介绍了当前正在研究和开发的几种低介电材料,其中包括聚合物、掺氟、多孔和纳米介电材料。
关键词:低介电常数;聚合物;掺氟材料;多孔材料;纳米材料 中图分类号:048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776(2003)09-0011-04
1引言 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ulsi)器件集成度的提高,元件极小尺寸向深亚微米发展,甚至将达到70nm水平。当器件特征尺度逐渐减小时,由于多层布线和逻辑互连层数增加达8~9层,导线间电容和层间电容以及导线电阻增加,从而使得导线电阻r和电容c产生的rc延迟会有所上升,这就限制了器件的高速性能,而且增加能耗。为了降低rc延时及功率损耗,除了采用低电阻率金属(如铜)替代铝外,重要的是降低介质层带来的寄生电容c。由于c正比于介电常数k,所以就需要开发新型的低介电常数(k<3)材料来作为绝缘材料。这些低k材料需具备以下性质:在电性能方面,要有低损耗和低泄漏电流;在机械性能方面,要有高附着力和高硬度,否则外力将易于跨越材料的降伏强度,势必导致断线危机,进而破坏组件的运作;在化学性能方面,要能耐腐蚀和有低吸水性;在热性能方面,要有高稳定性和低收缩性。由于普遍采用的介电材料sio2(k=39~42)已经不能满足ulsi发展的需求,所以多年来人们一直都在努力寻找各种合适的低介电材料。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人们研究和开发的新型低介电材料,例如有机和无机低k材料,掺氟低k材料,多孔低k材料以及纳米低k材料等。 2低介电常数材料 2.1有机低k材料 有机低k材料种类繁多,性质各异,其中以聚合物低k材料居多。表1列举了12种k值较低的有机材料,我们重点介绍其中的聚酰亚胺。 聚酰亚胺(pi)是一类以酰亚胺环为结构特征的高性能聚合物材料,介电常数为34左右,掺入氟,或将纳米尺寸的空气分散在聚酰亚胺中,介电常数可以降至23~28。介电损耗角正切值为10-3,介电强度为1~3 mv/cm,体电阻率为1017 ω·cm。这些性能在一个较大的温度范围和频率范围内仍能保持稳定。聚酰亚胺薄膜具有耐高低温特性和耐辐射性、优良的电气绝缘性、粘结性及机械性能。例如未填充的塑料的抗张力强度都在100兆帕斯卡以上,而且能在-269~250℃的温度范围内长期使用。热膨胀系数很低,为2×10-5~3×10-5/℃。聚酰亚胺复合薄膜还具有高温自粘封的特点。聚酰亚胺低k材料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宇航、电机、运输工具、常规武器、车辆、仪表通信、石油化工等工业部门。它可作耐高温柔性印刷电路基材,也可以作为扁平电路、电线、电缆、电磁线的绝缘层以及用作各种电机的绝缘等。 一种孔洞尺寸为纳米级,介电常数低于24的芳香性聚酰亚胺泡沫材料已经问世。它是目前制备聚酰亚胺玻璃布覆铜板的新型介电材料。制备聚酰亚胺纳米泡沫材料的一般方法为:通过共缩聚反应,合成热稳定性好的聚酰亚胺再与一些带有氨基的、热稳定性差的齐聚物镶嵌或接枝而成为共聚物。全芳香聚酰亚胺开始分解温度一般都在500℃左右。由联苯二酐和对苯二胺合成的聚酰亚胺,热分解温度达到600 ℃,这是迄今聚合物中热稳定性最高的品种之一。 除聚酰亚胺外,还有硅烷交联聚乙烯和四甲基硅甲烷聚合物低k材料也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 硅烷交联聚乙烯耐电压、耐热、耐腐蚀、电阻系数高、介电常数小、机械性能好、加工便利,它被广泛应用于制造电力电缆、聚乙烯管、交联聚乙烯铝塑复合管材等。 以四甲基硅甲烷和o2的混合气体为原料,通过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汽相沉积方法(pecvd)而制得的薄膜能在较高的温度下保持稳定。350℃时退火得到的k值为32,而在500 ℃下退火30mink 值降至27,维持了其低k特性,成为不可多得的耐热性能强的有机低介电材料之一[1]。 2.2无机低k材料 比较典型的无机低k材料有无定形碳氮薄膜、多晶硼氮薄膜、氟硅玻璃等。这里分别介绍如下。 2.2.1无定形碳氮薄膜 通过特殊工艺制备的无定形碳氮薄膜acnx,在1 mhz频率下介电常数值可降至19。并且它比一般acnx具有更高的电阻率[2]。用c2h2和n2作为原料气体,硅作为衬底,电子回旋加速器共振等离子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