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接口电路

基于USB接口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发布时间:2008/6/3 0:00:00 访问次数:512

摘要:以自行开发的基于usb接口的数据采集系统为例,介绍了usb接口的硬件和软件开发过程。

关键词:usb 数据采集 pdiusbd12

1 usb协议和芯片选择

理解好usb协议是usb系统开发的第一步。usb协议版本包括1.0、1.1和2.0,usb otg是对2.0版本协议的补充。虽然usb协议内容繁多且复杂,然而,对usb开发影响较大的却只是少数部分,以下对协议版本1.1[1]中这些部分进行介绍。

1.1 usb协议

一般,每个usb设备由一个或多个配置(configuration)控制其行为。使用多配置原因是对操作系统的支持;一个配置由接口(interface)组成;接口则是由管道(pipe)组成;管道与usb设备的端点(endpoint)对应,一个端点可以配置为输入输出两个管道。在固件编程中,usb设备、配置、接口和管道都用描述符报告其属性。

图1为usb多层次通信模型。端点0默认配置为控制管道,用来完成所规定的设备请求(usb协议第九章)。其它端点可配置为数据管道。对开发而言,主要的大数据传输都是通过数据管道完成的[2]。

usb传输类型包括批量传输、等时传输、中断传输和控制传输,每种传输类型的传输速度、可靠性以及应用范围都不同[3]。控制传输可靠性是最高的,但速度最慢;等时传输速度快,满足实时性,但可靠性低。在具体应用中,端点传输类型可根据传输速度和可靠性选择。

在usb通信协议中,主机取得绝对主动权利,设备只能是“听命令行事”,通过一定的命令格式(设备请求)完成通信。usb设备请求包括标准请求、厂商请求和设备类请求。设备的枚举是标准请求命令完成的;厂商请求是用户定义的请求;设备类请求是特定的usb设备类发出的请求,例如海量储存类、打印机类和hid(人机接口)类。固件编程中设备请求必须遵循一定的格式,包括请求类型、设备请求、值、索引和长度。

1.2 usb接口芯片选择

usb接口芯片的类型有:

(1)按传输速度的高低:低速(1.5mbps)和全速(12mbps)可选usb1.1接口芯片,例如philips公司的pdiusbd12和cypress公司的ez-usb2100系列;高速(480mbps)可选usb2.0接口芯片,例如philips公司的isp1581和cypress公司的cy7c68013。

(2)是否带mcu(微控制器):一般philips公司的都不带mcu,cypress公司大多都带,例如an2131。

(3)是否带主控器功能:不需要主机参与,主从设备间可进行数据传输,芯片有philips公司的isp1301和cypress公司的sl811hs等。

还有专门用途usb芯片,例如闪存专用芯片ic1114。工程中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一款性价比高的芯片。另外可用开发资源也是要考虑的重要方面,例如开发板和芯片厂商提供的网上资源,可大大降低开发的难度。

2 基于usb接口的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2.1 系统简介

该系统能够实现16路温度数据自动采集,系统的组成框图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8个组成部分:中央处理器选用at89c52芯片,完成各部分控制功能和usb传输协议;实时时钟记录当前测量温度的时间;温度传感器和接口电路主要完成温度采集,并读入mcu处理;复位电路完成对mcu的上电复位和电源电压监视;看门狗电路用来监视mcu是否工作;存储电路主要存储采集到的温度数据以及采集的实时时间;电源电路主要为各部分提供要求的电源;外设与主机间的通信电路采用usb接口。

2.2 接口芯片选择

接口电路采用philips公司的pdiusbd12[4](以下简称为d12)芯片。主要因为d12芯片信息、开发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摘要:以自行开发的基于usb接口的数据采集系统为例,介绍了usb接口的硬件和软件开发过程。

关键词:usb 数据采集 pdiusbd12

1 usb协议和芯片选择

理解好usb协议是usb系统开发的第一步。usb协议版本包括1.0、1.1和2.0,usb otg是对2.0版本协议的补充。虽然usb协议内容繁多且复杂,然而,对usb开发影响较大的却只是少数部分,以下对协议版本1.1[1]中这些部分进行介绍。

1.1 usb协议

一般,每个usb设备由一个或多个配置(configuration)控制其行为。使用多配置原因是对操作系统的支持;一个配置由接口(interface)组成;接口则是由管道(pipe)组成;管道与usb设备的端点(endpoint)对应,一个端点可以配置为输入输出两个管道。在固件编程中,usb设备、配置、接口和管道都用描述符报告其属性。

图1为usb多层次通信模型。端点0默认配置为控制管道,用来完成所规定的设备请求(usb协议第九章)。其它端点可配置为数据管道。对开发而言,主要的大数据传输都是通过数据管道完成的[2]。

usb传输类型包括批量传输、等时传输、中断传输和控制传输,每种传输类型的传输速度、可靠性以及应用范围都不同[3]。控制传输可靠性是最高的,但速度最慢;等时传输速度快,满足实时性,但可靠性低。在具体应用中,端点传输类型可根据传输速度和可靠性选择。

在usb通信协议中,主机取得绝对主动权利,设备只能是“听命令行事”,通过一定的命令格式(设备请求)完成通信。usb设备请求包括标准请求、厂商请求和设备类请求。设备的枚举是标准请求命令完成的;厂商请求是用户定义的请求;设备类请求是特定的usb设备类发出的请求,例如海量储存类、打印机类和hid(人机接口)类。固件编程中设备请求必须遵循一定的格式,包括请求类型、设备请求、值、索引和长度。

1.2 usb接口芯片选择

usb接口芯片的类型有:

(1)按传输速度的高低:低速(1.5mbps)和全速(12mbps)可选usb1.1接口芯片,例如philips公司的pdiusbd12和cypress公司的ez-usb2100系列;高速(480mbps)可选usb2.0接口芯片,例如philips公司的isp1581和cypress公司的cy7c68013。

(2)是否带mcu(微控制器):一般philips公司的都不带mcu,cypress公司大多都带,例如an2131。

(3)是否带主控器功能:不需要主机参与,主从设备间可进行数据传输,芯片有philips公司的isp1301和cypress公司的sl811hs等。

还有专门用途usb芯片,例如闪存专用芯片ic1114。工程中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一款性价比高的芯片。另外可用开发资源也是要考虑的重要方面,例如开发板和芯片厂商提供的网上资源,可大大降低开发的难度。

2 基于usb接口的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2.1 系统简介

该系统能够实现16路温度数据自动采集,系统的组成框图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8个组成部分:中央处理器选用at89c52芯片,完成各部分控制功能和usb传输协议;实时时钟记录当前测量温度的时间;温度传感器和接口电路主要完成温度采集,并读入mcu处理;复位电路完成对mcu的上电复位和电源电压监视;看门狗电路用来监视mcu是否工作;存储电路主要存储采集到的温度数据以及采集的实时时间;电源电路主要为各部分提供要求的电源;外设与主机间的通信电路采用usb接口。

2.2 接口芯片选择

接口电路采用philips公司的pdiusbd12[4](以下简称为d12)芯片。主要因为d12芯片信息、开发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
相关IC型号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751165337  13692101218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