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SCDMA承载网解决之道
发布时间:2008/5/29 0:00:00 访问次数:431
网络建设思路
采用mstp作为3g业务承载技术
当前,在本地城域网络中应用的主要技术有两个:一是mstp,另一个是波分。波分技术是城域、本地网的核心,较为成熟,至今仍未有一项新的技术能够替代它。而mstp技术则面临众多新技术的不断挑战。尤其在提出3g、全ip的概念后,运营商在网络规划时面临较大冲击。许多人认为全ip的业务需要采用全ip的承载网,即采用基于分组的承载网。情况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从td业务接口来分析。
iub接口是nodeb与rnc之间的接口,也是td承载网络中最主要的接口。从iub接口的演进来看,在当前r4版本下,接口类型以atm的e1为主,只有当td发展到r5版本时,才会逐步出现fe接口的基站。从td标准来看, td的全ip化进程比wcdma和cdma2000要慢,因此,即使全ip化是td的趋势,其发展也将是个长期的过程。现阶段,td在接入层的业务仍以 tdm为主,接口依然是大量的e1,tdm与ip的接口在较长时间内仍会并存。当前,能够同时解决好tdm与ip业
|
分组承载网是近年来随着业务ip化诞生的概念。由于3g、ims、triple play等通信领域的主要业务在网络演进中都呈现出全ip化的趋势,而td作为3g的重要技术在未来演进过程中也无法避免全ip化。因此,从承载网的承载角度来看,全ip业务与tdm业务在承载的处理过程上是不同的,至少在承载效率上mstp无法与分组承载网相比较。但从技术应用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分组承载网技术已经在部分发达国家有初步应用,然而目前能够支持该技术的设备厂家还非常少,产品成本也相对较高,并且由于大量的协议私有化,真正的产业化还未完全成熟。因此,采用mstp仍然是运营商目前最好的选择。
新建td网络承载3g业务
在2g资源调查时,对现网的224个微蜂窝基站和190个射频直放站进行了调查。除个别室内分布系统可共用,绝大部分室内分布系统并不满足共用要求,需进行改造或新建。
共站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基站配套的投资规模和建设速度。共站率越高,配置投资比例就越小,因此在3g的无线网络规划过程中,在保证基站合理布局的前提下,应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共站率。然而,虽然共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许多公共资源的共享,如线缆、空调等附属设备,但共站是否也意味着传输资源的共有呢?对此,运营商从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证,并得出以下结论:
现有资源无法满足td带宽需求。
显然,在当前情况下td与gsm网络将同时运营。此时,有两个选择,一是进行裂环,即两个环网分别走不同的光纤跳站,使每个环上跑60m左右的带宽;另一个选择是升级,把155m的带宽升级成622m。然而,这两种方式都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不管是裂环还是升级,都必须把光口的光纤拔下来重新设置,即必须中断接入层的业务来实现网络的改造或升级。对于一个现网存在上千个基站的网络来说,所有基站中断业务来进行网络升级的风险是非常大的,一旦升级失败,业务将无法恢复,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因此,对于正在运行的网络来说,这两种操作方式在理论上讲得通,实践起来却非常难。所以,与其共用传输,不如利用上td业务的机会,一步到位,建设一张全新的td专用网络。
新建方式是网络可管理的保证。
如果大量的2g/3g业务共传输,网络的管理和维护就成为了难题。当前,运营商的网络运营成本分为capex和opex。capex是表象,一般体现在招标价格上,更多的成本隐含在opex中。如果2g/3g业务共传输,意味着一旦新增2g或3g业务,在割接电路时随时可能影响到另外一张网络的业务。
从实际操作方面来看,一旦2g/3g业务共用传输,就只能在现有的传输网络上进行扩容,运营商在商务价格等方面的谈判余地就很小。根据中国移动公开的信息,其在2006年新建项目集采节约的投资达到了近10%。而反复改造现有网络造成的人力、资源浪费等隐性成本加上扩容时较高的商务价格,最终网络扩容的成本绝不会少于新建一张专用的、方便维护的网络。
因此,经过反复权衡和激烈讨论,运营商最终决定利用td对网络改造的机会,重新建设一张新的承载网络。网络建设方案
在具体的网络建设过程中,中兴通讯提出了三步走的网络建设方案:
第一步:采用e1直接透传node b的atm e1,在rnc站点采用信道化的stm-n实现业务汇聚,提高网络利用率。
该模式的好处是把atm e1当成普通的e1,而不对atm的信元进行处
网络建设思路
采用mstp作为3g业务承载技术
当前,在本地城域网络中应用的主要技术有两个:一是mstp,另一个是波分。波分技术是城域、本地网的核心,较为成熟,至今仍未有一项新的技术能够替代它。而mstp技术则面临众多新技术的不断挑战。尤其在提出3g、全ip的概念后,运营商在网络规划时面临较大冲击。许多人认为全ip的业务需要采用全ip的承载网,即采用基于分组的承载网。情况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从td业务接口来分析。
iub接口是nodeb与rnc之间的接口,也是td承载网络中最主要的接口。从iub接口的演进来看,在当前r4版本下,接口类型以atm的e1为主,只有当td发展到r5版本时,才会逐步出现fe接口的基站。从td标准来看, td的全ip化进程比wcdma和cdma2000要慢,因此,即使全ip化是td的趋势,其发展也将是个长期的过程。现阶段,td在接入层的业务仍以 tdm为主,接口依然是大量的e1,tdm与ip的接口在较长时间内仍会并存。当前,能够同时解决好tdm与ip业
|
分组承载网是近年来随着业务ip化诞生的概念。由于3g、ims、triple play等通信领域的主要业务在网络演进中都呈现出全ip化的趋势,而td作为3g的重要技术在未来演进过程中也无法避免全ip化。因此,从承载网的承载角度来看,全ip业务与tdm业务在承载的处理过程上是不同的,至少在承载效率上mstp无法与分组承载网相比较。但从技术应用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分组承载网技术已经在部分发达国家有初步应用,然而目前能够支持该技术的设备厂家还非常少,产品成本也相对较高,并且由于大量的协议私有化,真正的产业化还未完全成熟。因此,采用mstp仍然是运营商目前最好的选择。
新建td网络承载3g业务
在2g资源调查时,对现网的224个微蜂窝基站和190个射频直放站进行了调查。除个别室内分布系统可共用,绝大部分室内分布系统并不满足共用要求,需进行改造或新建。
共站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基站配套的投资规模和建设速度。共站率越高,配置投资比例就越小,因此在3g的无线网络规划过程中,在保证基站合理布局的前提下,应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共站率。然而,虽然共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许多公共资源的共享,如线缆、空调等附属设备,但共站是否也意味着传输资源的共有呢?对此,运营商从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证,并得出以下结论:
现有资源无法满足td带宽需求。
显然,在当前情况下td与gsm网络将同时运营。此时,有两个选择,一是进行裂环,即两个环网分别走不同的光纤跳站,使每个环上跑60m左右的带宽;另一个选择是升级,把155m的带宽升级成622m。然而,这两种方式都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不管是裂环还是升级,都必须把光口的光纤拔下来重新设置,即必须中断接入层的业务来实现网络的改造或升级。对于一个现网存在上千个基站的网络来说,所有基站中断业务来进行网络升级的风险是非常大的,一旦升级失败,业务将无法恢复,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因此,对于正在运行的网络来说,这两种操作方式在理论上讲得通,实践起来却非常难。所以,与其共用传输,不如利用上td业务的机会,一步到位,建设一张全新的td专用网络。
新建方式是网络可管理的保证。
如果大量的2g/3g业务共传输,网络的管理和维护就成为了难题。当前,运营商的网络运营成本分为capex和opex。capex是表象,一般体现在招标价格上,更多的成本隐含在opex中。如果2g/3g业务共传输,意味着一旦新增2g或3g业务,在割接电路时随时可能影响到另外一张网络的业务。
从实际操作方面来看,一旦2g/3g业务共用传输,就只能在现有的传输网络上进行扩容,运营商在商务价格等方面的谈判余地就很小。根据中国移动公开的信息,其在2006年新建项目集采节约的投资达到了近10%。而反复改造现有网络造成的人力、资源浪费等隐性成本加上扩容时较高的商务价格,最终网络扩容的成本绝不会少于新建一张专用的、方便维护的网络。
因此,经过反复权衡和激烈讨论,运营商最终决定利用td对网络改造的机会,重新建设一张新的承载网络。网络建设方案
在具体的网络建设过程中,中兴通讯提出了三步走的网络建设方案:
第一步:采用e1直接透传node b的atm e1,在rnc站点采用信道化的stm-n实现业务汇聚,提高网络利用率。
该模式的好处是把atm e1当成普通的e1,而不对atm的信元进行处
上一篇:固网软交换向IMS演进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