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IC/元器件

数控单片移相器的CAD

发布时间:2008/5/28 0:00:00 访问次数:789

1 引言

数字移相器是收/发(t/r)组件中用于控制电波束的核心元件,在整机系统中被广泛应用,为减小t/r模块的尺寸和重量,降低成本与功耗,提高开关速度,主要采用的是微波单片集成电路(mmic)工艺制造移相器。

单片移相器是制作在gaas基片上的微波电路,其工作原理和电路功能与传统的微波电路移相器相同,但在设计方法上有很大的不同。这是因为:(1)制作在gaas基片上的所有元件(包括有源器件及无源元件)都是"平面"结构,它们虽然与传统微波电路元件采用的名称相同,但特性不同,需用复杂的模型来描述。(2)由于gaas基片的微波传输特性与传统的微波基片有很大不同,造成以gaas为基片制作的微波电路存在复杂的寄生效应;mmic中各个元件排列又十分紧凑,相互间的耦合寄生也较严重,因此,设计中必须仔细分析修正,进行电磁场验证。除此之外,mmic使用半导体集成技术制成,其特性唯一地由设计与制造决定,无法像传统的微波电路那样调试。

由此可见,单片移相器的设计技术具有较大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对设计优化的要求很高,尤其是考虑到gaas mmic高昂的制造成本(制版、工艺、测试等),设计必须一次成功,因而,必须在电路模拟时利用计算机cad技术保证设计的准确性[1],本文将介绍数控单片移相器的cad设计过程,解决cad技术中的难题。

2 选取合适的元器件模型及电路拓扑

移相器的共性在于结构上都是晶体管作为开关再辅以各种无源元件,通过控制开关使信号在通过无源元件时产生不同的相移,从而实现移相功能,在进行移相器电路的cad输入之前,首先要选取合适的元器件模型和电路拓扑。

2.1 开关器件模型

gaas mesfet,phemt都是单片移相器的理想器件,通常工作于无源状态,没有直流功耗,作为开关器件工作,开关器件的源极和漏极作为射频端,栅极作为控制端,由栅极和源极的相对电位决定其导通和关断(图1)。开关导通时,rds很小,cds较大;开关截止时,rds很大,cds较小,栅电阻rg起隔离信号的作用,应取得足够大。

设计者选定工艺加工线后,应使用该制造商提供的器件模型进行电路设计,其可以根据需求自建模型或对模型进行处理和完善。

2.2 无源元件模型

无源元件大体上分为集总元件和分布元件,集总元件主要指电阻、电容、电感;分布元件主要指传输线。通常当设计电路的工作频段非常宽时,才采用传输线作为匹配元件,集总元件在单片移相器电路中普遍使用的有体电阻、薄膜电阻、mim电容、螺旋电感。体电阻主要用于栅极偏置,隔离高频信号,薄膜电阻主要用于电路匹配,mim电容和螺旋电感主要用于匹配、滤波。

2.3 移相器电路拓扑

目前普遍采用的单片数字移相器电路有开关线式、反射式、加载线式和高低通滤波器式。设计者根据电性能要求、工艺制造难度及性价比为不同的移相位取合适的电路拓扑。开关线式、反射式、加载线式移相器中均需使用分布参数传输线段,占用相当大的芯片面积,而高低通滤波器式移相器用集总元件组成,可做得十分紧凑,这种电路拓扑适用于宽带电路,用于窄带电路设计时某些电性能可望有较大的改善,因此应用最为普遍。

图2是两种常用移相器电路拓扑图。

3 移相器的cad设计优化

3.1 选择eda工具

eda软件仿真器是mmic设计者必不可少的工具,在数控单片移相器的设计中,mmic设计软件必须敏捷、准确、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能实现电路仿真、优化、综合、版图设计、电磁场分析等功能[2],此外还能在基于工艺线的设计环境进行电路设计。

3.2 电路设计

根据电性能指标,每一种移相状态需制定的优化目标有:参考态驻波、移相态驻波、相移、参考态插损、移相态插损、插损波动、相移误差等。比如五位移相器共有32种状态,其优化目标多达近200项。因此合理地设定优化途径极为重要,否则不仅耗费大量机时,优化成效极低,甚至完全得不到结果,多位数字移相器的优化途径为:先优化单个位,再根据单个位的优化结果进行多位级联优化。

首先对各单个位的集总参数电路进行优化,得到各位最佳拓扑及集中参数值。接着通过综合将集总参数电容转为相应的mim电容,将集总参数电感转为螺旋电感或长微带线,将集总参数电阻转为体电阻或薄膜电阻,将连接线转为微带线。完成物体结构的综合后,根据电路设计指标对各位移相器做性能优化。
电路优化时应注意:初始优化的变量不宜太多,变量初值及上下限要合

1 引言

数字移相器是收/发(t/r)组件中用于控制电波束的核心元件,在整机系统中被广泛应用,为减小t/r模块的尺寸和重量,降低成本与功耗,提高开关速度,主要采用的是微波单片集成电路(mmic)工艺制造移相器。

单片移相器是制作在gaas基片上的微波电路,其工作原理和电路功能与传统的微波电路移相器相同,但在设计方法上有很大的不同。这是因为:(1)制作在gaas基片上的所有元件(包括有源器件及无源元件)都是"平面"结构,它们虽然与传统微波电路元件采用的名称相同,但特性不同,需用复杂的模型来描述。(2)由于gaas基片的微波传输特性与传统的微波基片有很大不同,造成以gaas为基片制作的微波电路存在复杂的寄生效应;mmic中各个元件排列又十分紧凑,相互间的耦合寄生也较严重,因此,设计中必须仔细分析修正,进行电磁场验证。除此之外,mmic使用半导体集成技术制成,其特性唯一地由设计与制造决定,无法像传统的微波电路那样调试。

由此可见,单片移相器的设计技术具有较大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对设计优化的要求很高,尤其是考虑到gaas mmic高昂的制造成本(制版、工艺、测试等),设计必须一次成功,因而,必须在电路模拟时利用计算机cad技术保证设计的准确性[1],本文将介绍数控单片移相器的cad设计过程,解决cad技术中的难题。

2 选取合适的元器件模型及电路拓扑

移相器的共性在于结构上都是晶体管作为开关再辅以各种无源元件,通过控制开关使信号在通过无源元件时产生不同的相移,从而实现移相功能,在进行移相器电路的cad输入之前,首先要选取合适的元器件模型和电路拓扑。

2.1 开关器件模型

gaas mesfet,phemt都是单片移相器的理想器件,通常工作于无源状态,没有直流功耗,作为开关器件工作,开关器件的源极和漏极作为射频端,栅极作为控制端,由栅极和源极的相对电位决定其导通和关断(图1)。开关导通时,rds很小,cds较大;开关截止时,rds很大,cds较小,栅电阻rg起隔离信号的作用,应取得足够大。

设计者选定工艺加工线后,应使用该制造商提供的器件模型进行电路设计,其可以根据需求自建模型或对模型进行处理和完善。

2.2 无源元件模型

无源元件大体上分为集总元件和分布元件,集总元件主要指电阻、电容、电感;分布元件主要指传输线。通常当设计电路的工作频段非常宽时,才采用传输线作为匹配元件,集总元件在单片移相器电路中普遍使用的有体电阻、薄膜电阻、mim电容、螺旋电感。体电阻主要用于栅极偏置,隔离高频信号,薄膜电阻主要用于电路匹配,mim电容和螺旋电感主要用于匹配、滤波。

2.3 移相器电路拓扑

目前普遍采用的单片数字移相器电路有开关线式、反射式、加载线式和高低通滤波器式。设计者根据电性能要求、工艺制造难度及性价比为不同的移相位取合适的电路拓扑。开关线式、反射式、加载线式移相器中均需使用分布参数传输线段,占用相当大的芯片面积,而高低通滤波器式移相器用集总元件组成,可做得十分紧凑,这种电路拓扑适用于宽带电路,用于窄带电路设计时某些电性能可望有较大的改善,因此应用最为普遍。

图2是两种常用移相器电路拓扑图。

3 移相器的cad设计优化

3.1 选择eda工具

eda软件仿真器是mmic设计者必不可少的工具,在数控单片移相器的设计中,mmic设计软件必须敏捷、准确、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能实现电路仿真、优化、综合、版图设计、电磁场分析等功能[2],此外还能在基于工艺线的设计环境进行电路设计。

3.2 电路设计

根据电性能指标,每一种移相状态需制定的优化目标有:参考态驻波、移相态驻波、相移、参考态插损、移相态插损、插损波动、相移误差等。比如五位移相器共有32种状态,其优化目标多达近200项。因此合理地设定优化途径极为重要,否则不仅耗费大量机时,优化成效极低,甚至完全得不到结果,多位数字移相器的优化途径为:先优化单个位,再根据单个位的优化结果进行多位级联优化。

首先对各单个位的集总参数电路进行优化,得到各位最佳拓扑及集中参数值。接着通过综合将集总参数电容转为相应的mim电容,将集总参数电感转为螺旋电感或长微带线,将集总参数电阻转为体电阻或薄膜电阻,将连接线转为微带线。完成物体结构的综合后,根据电路设计指标对各位移相器做性能优化。
电路优化时应注意:初始优化的变量不宜太多,变量初值及上下限要合

相关IC型号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单片机版光立方的制作
    N视频: http://v.youku.comN_sh...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751165337  13692101218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