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布式的高性能PIM-SM组播实坝方案
发布时间:2007/8/24 0:00:00 访问次数:734
作者:冯渊 赵琳
摘要:提出了一种分布式的PlM—SM组播实现方案。将PIM—SM控制平面与数据平面功能分离,数据平面功能利用TCAM+FPGA的硬件方式实现,达到快速数据转发的目的,控制平面功能由软件在主控完成,数据平面与控制平面之间通过高速内部网络进行通信。经过实际的测试表明,该方案在保证协议功能一致性的前提下,能够大大提高组播教据转发性能,使数据达到10G接口的线速转发能力,是一种高效可行的PIM—SM组播实现方案。
关键词:分布式P1M—SM组播TCAM+FPGA线速转发
在宽带网络的建设和运营中,业务是先导和核心。其中组播业务作为最具潜力的未来业务之一,已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IP组播技术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在组播网络中,即使用户数量成倍增长,主干带宽也不需要随之增加。随着宽带技术的不断发展,FTP、HTTP、SMTP等传统的数据业务已无法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而视频点播、远程教学、新闻发布、网络电视等将成为各大运营商争相发展的新型业务,这些业务都可以利用组播实现,使得IP组播技术成为当前网络技术中的研究热点之一。为此,人们开发了多种组播路由协议来支持组播的应用,而HM-SM是目前应用最广泛、功能最强大的一种,适合广域网环境下用户比较分散的组播业务的开展。美国UC-Berkeley最早于1990年初开始在MBone上研究基于组播的协同环境,国内也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研究和应用组播视频会议。2004年4月,在CE]RNET主干网络8个城市10个地区主节点之间成功配置了全程组播(Native multicast)。2003年SARS之后,开始向38个省级主节点扩展,其中主要实现了基于PIM-SM的组播视频会议业务。实现高性能PIM-SM组播将会对未来实现大规模组播应用产生深远而重要的影响。
PIM-SM组播通常采用纯软件或者利用ASIC、NP等硬件方式转发。纯软件方式常用于中低端路由器,在转发性能七难以满足核心路由器的要求;由于PIM-SM协议还未完全定型,ASIC转发方式难以更新升级,并且开发周期长不适合在研发阶段采用;而NP方式虽然开发效率高但技术成熟度低。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PIM-SM分布式实现方案。该方案以笔者研发的T比特级路由器为平台,将PIM-SM控制平面与数据平面分离,控制平面在路由器的主控上利用软件方式实现,而数据平面利用TCAM+FPGA的方式在路由器的转发子系统上实现。考虑到路由查表的特性,将转发表存放在商用TCAM芯片中,可以充分利用TCAM的关键字查找优势,利用FPCA程序实现转发处理逻辑。这样的设计方式开发简单,成本较低,灵活性强。其实现模型如图1所示。
1 实现难点分析
考察近几年的路由器技术发展,单播路由协议采用硬件转发、软件维护已经不是新的方案。这是因为单播路由表类型比较单一,存放的是下一跳、网络度量、出接口等固定长度的信息,而且协议控制平面与数据平面功能划分清晰。数据平面只用来转发而不影响协议机制的运行,它使用的转发表只需要简单的目的地址和出接口信息(只有一个),其工作就是对到来的数据包进行目的地址的匹配,然后根据匹配结果直接转发即可。因此,单播协议的转发功能采用硬件方式实现较容易,只需简单的硬件转发表和判定逻辑对数据进行处理,然后交给调度模块直接输出即可。
PIM-SM实现方案的设计可以借鉴单播路由协议的硬件转发模式。但是,它实现硬件转发比单播协议硬件转发困难得多。其主要困难如下:
(1)组播转发过程较为复杂,输入输出项多且输出项不定长。PIM-SM组播路由协议的路由表项类型不单一.多达四种且有匹配优先顺序,数据包的匹配查找逻辑相当复杂。
(2)组播转发表容量庞大,表项宽。受器件水平的限制,硬件实现方案中可能根据可用器件的情况设计多级转发表,而多级查表又限制了硬件实现方案速度优势的发挥。
(3)与单播转发相比,数据包需要硬件复制和交换转发。组播转发不仅大大增加了路由器转发模块的复杂度,而且还增加丁调度模块和接口模块的复杂度。
(4)一些利用软件容易解决的问题,可能利用硬件实现就比较困难,例如转发查表、RPF检查、数据驱动报文处理等。
(5)组播路由协议尚不完善,组播应用还未
作者:冯渊 赵琳
摘要:提出了一种分布式的PlM—SM组播实现方案。将PIM—SM控制平面与数据平面功能分离,数据平面功能利用TCAM+FPGA的硬件方式实现,达到快速数据转发的目的,控制平面功能由软件在主控完成,数据平面与控制平面之间通过高速内部网络进行通信。经过实际的测试表明,该方案在保证协议功能一致性的前提下,能够大大提高组播教据转发性能,使数据达到10G接口的线速转发能力,是一种高效可行的PIM—SM组播实现方案。
关键词:分布式P1M—SM组播TCAM+FPGA线速转发
在宽带网络的建设和运营中,业务是先导和核心。其中组播业务作为最具潜力的未来业务之一,已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IP组播技术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在组播网络中,即使用户数量成倍增长,主干带宽也不需要随之增加。随着宽带技术的不断发展,FTP、HTTP、SMTP等传统的数据业务已无法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而视频点播、远程教学、新闻发布、网络电视等将成为各大运营商争相发展的新型业务,这些业务都可以利用组播实现,使得IP组播技术成为当前网络技术中的研究热点之一。为此,人们开发了多种组播路由协议来支持组播的应用,而HM-SM是目前应用最广泛、功能最强大的一种,适合广域网环境下用户比较分散的组播业务的开展。美国UC-Berkeley最早于1990年初开始在MBone上研究基于组播的协同环境,国内也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研究和应用组播视频会议。2004年4月,在CE]RNET主干网络8个城市10个地区主节点之间成功配置了全程组播(Native multicast)。2003年SARS之后,开始向38个省级主节点扩展,其中主要实现了基于PIM-SM的组播视频会议业务。实现高性能PIM-SM组播将会对未来实现大规模组播应用产生深远而重要的影响。
PIM-SM组播通常采用纯软件或者利用ASIC、NP等硬件方式转发。纯软件方式常用于中低端路由器,在转发性能七难以满足核心路由器的要求;由于PIM-SM协议还未完全定型,ASIC转发方式难以更新升级,并且开发周期长不适合在研发阶段采用;而NP方式虽然开发效率高但技术成熟度低。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PIM-SM分布式实现方案。该方案以笔者研发的T比特级路由器为平台,将PIM-SM控制平面与数据平面分离,控制平面在路由器的主控上利用软件方式实现,而数据平面利用TCAM+FPGA的方式在路由器的转发子系统上实现。考虑到路由查表的特性,将转发表存放在商用TCAM芯片中,可以充分利用TCAM的关键字查找优势,利用FPCA程序实现转发处理逻辑。这样的设计方式开发简单,成本较低,灵活性强。其实现模型如图1所示。
1 实现难点分析
考察近几年的路由器技术发展,单播路由协议采用硬件转发、软件维护已经不是新的方案。这是因为单播路由表类型比较单一,存放的是下一跳、网络度量、出接口等固定长度的信息,而且协议控制平面与数据平面功能划分清晰。数据平面只用来转发而不影响协议机制的运行,它使用的转发表只需要简单的目的地址和出接口信息(只有一个),其工作就是对到来的数据包进行目的地址的匹配,然后根据匹配结果直接转发即可。因此,单播协议的转发功能采用硬件方式实现较容易,只需简单的硬件转发表和判定逻辑对数据进行处理,然后交给调度模块直接输出即可。
PIM-SM实现方案的设计可以借鉴单播路由协议的硬件转发模式。但是,它实现硬件转发比单播协议硬件转发困难得多。其主要困难如下:
(1)组播转发过程较为复杂,输入输出项多且输出项不定长。PIM-SM组播路由协议的路由表项类型不单一.多达四种且有匹配优先顺序,数据包的匹配查找逻辑相当复杂。
(2)组播转发表容量庞大,表项宽。受器件水平的限制,硬件实现方案中可能根据可用器件的情况设计多级转发表,而多级查表又限制了硬件实现方案速度优势的发挥。
(3)与单播转发相比,数据包需要硬件复制和交换转发。组播转发不仅大大增加了路由器转发模块的复杂度,而且还增加丁调度模块和接口模块的复杂度。
(4)一些利用软件容易解决的问题,可能利用硬件实现就比较困难,例如转发查表、RPF检查、数据驱动报文处理等。
(5)组播路由协议尚不完善,组播应用还未
上一篇:集群虚拟服务器的仿真建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