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onWorks的在系统编程技术
发布时间:2008/5/26 0:00:00 访问次数:579
     崔冬建 王立德 来源:《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摘要:lonworks技术的应用使得在系统编程的内涵得以更充分的体现。本文在概要介绍isp以及lonworks技术的基础上,详细说明采用基于neuron芯片的控制节点实现对cpld进行在系统编程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neuron
     控制节点 在系统编程(isp) cpld
     引言
     在系统编程isp(in system programming)是指在用户设计的目标系统或印刷电路板上为重新配置逻辑,或实现新的功能而对器件进行编程或反复编程。随着eda工具的普及和isp器件的日益成熟,isp技术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isp技术的应用使得硬件设计软件化,其显著优势体现在:简化生产流程;利用同一硬件结构实现多种系统功能,使之成多功能硬件;在不特殊电路板资源的情况下进行电路板级测试;边界扫描测试;通过modem和isp编程接口实现对系统的远程维护和升级。
     对isp器件的编程可通过pc机进行,利用1条编程电路(或称下载电缆)将准确定时的编程信号提供给该器件。但是,这种方法不能使各种器件的数据下载脱离eda工具独立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在系统可编程难以实现。对于isp器件的编程也可以通过微处理器的控制程序实现,这就为基于neuron芯片的lon网络节点提供了应用空间。
     lon(local operating networks)总线是美国echelon公司1991年推出的局部操作网络,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测控网络中。lonworks现场总线技术在控制系统引入了网络的概念。在该技术的基础上,可以方便地实现分布式的网络控制系统,并使得控制系统更高效、更灵活、更易于维护和扩展。利用分布的智能控制节点进行在系统编程无需编程电缆,而且能够充分地利用系统资源,简化编程操作,大大拓展了在系统编程技术的应用范围。
     1 基于neuron芯片的控制节点
     1.1 neuron芯片简介
     neuron芯片的lonworks节点的核心部分,它既能管理通道,同时具有输入/输出以及控制等能力。该芯片主要包括neuron
     3120和3150两大系列。二者的区别是3150芯片中无部rom,但拥有访问外部存储器的接口,寻址空间可达64kb,可用于开发更为复杂的应用系统,noeuron芯片内部固化了完整的lontalk通信协议,确保节点间的可靠通信和互操作。芯片内部有3个8位cpu协调工作,实现lon节点的通信和控制功能;11个编程i/o口;5个网络通信端口提供3种工作方式;单端方式、差分方式和专用方式。
     1.2 控制节点的硬件结构
     lon网络节点有2种类型:基于neuron芯片的节点(neuron芯片是唯一的处理器)和基于主机的节点(主处理器可以是微控制器、pc机等)。一个典型的现场总线控制节点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功能块;应用cpu、i/o处理单元、通信处理器、收发器和电源。无论哪种类型的节点都有1片neuron芯片用于通信和/或控制、1个i/o接口用于连接1个或多个i/o设备,另外还有1个收发器负责将节点连接上网。
     本设计中控制节点的基本结构如图2所法。该节点主要包括neuron芯片、128kb
     flash存储器、10mhz晶振、ftt-10a收发器以及i/o接口、驱动、cpld。neuron芯片外部扩展了flash存储器,用于存储固件和用户应用程序。其中固件通过编程器下载,而应用程序的下载可以使用编程器,还可以使用网络管理工具经lon网络下载,这样,cpld的重新配置就能够通过lon网络方便快捷地进行。5根在系统编程控制的ispen、mode、sdi、sclk以太sdo占用neuron芯片的5个i/o口。neuron芯片i/o口本身的驱动能力是不够的,需要使用74hc367或74hc244增强信号驱动能力,并使用适当的阻容网络给信号线滤波,增强抗干扰能力。
     2 在系统编程的软件实现
     2.1 以lattic公司的isplsi这种cpld器件为例,器件内需要编程的e2coms单元阵列如图2所示。
     e2c
     崔冬建 王立德 来源:《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摘要:lonworks技术的应用使得在系统编程的内涵得以更充分的体现。本文在概要介绍isp以及lonworks技术的基础上,详细说明采用基于neuron芯片的控制节点实现对cpld进行在系统编程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neuron
     控制节点 在系统编程(isp) cpld
     引言
     在系统编程isp(in system programming)是指在用户设计的目标系统或印刷电路板上为重新配置逻辑,或实现新的功能而对器件进行编程或反复编程。随着eda工具的普及和isp器件的日益成熟,isp技术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isp技术的应用使得硬件设计软件化,其显著优势体现在:简化生产流程;利用同一硬件结构实现多种系统功能,使之成多功能硬件;在不特殊电路板资源的情况下进行电路板级测试;边界扫描测试;通过modem和isp编程接口实现对系统的远程维护和升级。
     对isp器件的编程可通过pc机进行,利用1条编程电路(或称下载电缆)将准确定时的编程信号提供给该器件。但是,这种方法不能使各种器件的数据下载脱离eda工具独立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在系统可编程难以实现。对于isp器件的编程也可以通过微处理器的控制程序实现,这就为基于neuron芯片的lon网络节点提供了应用空间。
     lon(local operating networks)总线是美国echelon公司1991年推出的局部操作网络,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测控网络中。lonworks现场总线技术在控制系统引入了网络的概念。在该技术的基础上,可以方便地实现分布式的网络控制系统,并使得控制系统更高效、更灵活、更易于维护和扩展。利用分布的智能控制节点进行在系统编程无需编程电缆,而且能够充分地利用系统资源,简化编程操作,大大拓展了在系统编程技术的应用范围。
     1 基于neuron芯片的控制节点
     1.1 neuron芯片简介
     neuron芯片的lonworks节点的核心部分,它既能管理通道,同时具有输入/输出以及控制等能力。该芯片主要包括neuron
     3120和3150两大系列。二者的区别是3150芯片中无部rom,但拥有访问外部存储器的接口,寻址空间可达64kb,可用于开发更为复杂的应用系统,noeuron芯片内部固化了完整的lontalk通信协议,确保节点间的可靠通信和互操作。芯片内部有3个8位cpu协调工作,实现lon节点的通信和控制功能;11个编程i/o口;5个网络通信端口提供3种工作方式;单端方式、差分方式和专用方式。
     1.2 控制节点的硬件结构
     lon网络节点有2种类型:基于neuron芯片的节点(neuron芯片是唯一的处理器)和基于主机的节点(主处理器可以是微控制器、pc机等)。一个典型的现场总线控制节点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功能块;应用cpu、i/o处理单元、通信处理器、收发器和电源。无论哪种类型的节点都有1片neuron芯片用于通信和/或控制、1个i/o接口用于连接1个或多个i/o设备,另外还有1个收发器负责将节点连接上网。
     本设计中控制节点的基本结构如图2所法。该节点主要包括neuron芯片、128kb
     flash存储器、10mhz晶振、ftt-10a收发器以及i/o接口、驱动、cpld。neuron芯片外部扩展了flash存储器,用于存储固件和用户应用程序。其中固件通过编程器下载,而应用程序的下载可以使用编程器,还可以使用网络管理工具经lon网络下载,这样,cpld的重新配置就能够通过lon网络方便快捷地进行。5根在系统编程控制的ispen、mode、sdi、sclk以太sdo占用neuron芯片的5个i/o口。neuron芯片i/o口本身的驱动能力是不够的,需要使用74hc367或74hc244增强信号驱动能力,并使用适当的阻容网络给信号线滤波,增强抗干扰能力。
     2 在系统编程的软件实现
     2.1 以lattic公司的isplsi这种cpld器件为例,器件内需要编程的e2coms单元阵列如图2所示。
     e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