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传感与控制

电加热微型反应器的串级自适应预估控制

发布时间:2007/9/11 0:00:00 访问次数:560

  摘 要: 针对电加热反应器这类大惯性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参考模型的串级自适应预估控制算法,它用反应器壁温预估反应器内温,通过自适应律消除预估误差。实验表明这种算法可以很好地克服对象的惯性,对于串级大惯性对象具有很好的控制作用。

    关键词: 反应器 自适应控制 串级控制

    电加热微型反应器是化学和化工实验室中常用的设备,其结构如图1所示。内层为装有催化剂的反应管,为减少环境变化对反应管温度的影响,在反应管外套有一金属惯性体,惯性体外是耐火炉瓦,炉瓦上绕有电加热线,炉壁内装有保温层。反应器的主要控制目标是保证反应管内部温度以±0.5°C的精度稳定在期望的温度值上,同时超调又不能太大。由于该反应器是实验设备,其工作方式基本上是每天早晨一上班就开始加电升温,等温度稳定在希望值上后,开始作实验,实验结束后关闭。这种工作方式要求反应器的升温过程在不超调的前提下越快越好,以提高工作效率。

    从反应器的结构可知反应器的内温对象是典型的高阶大惯性对象,用常规的单回路PID调节器对反应管温度进行闭环控制,很难满足过渡过程短、超调小、稳定精度高的控制要求。为此可考虑采用串级控制,取反应管内温为主对象,反应器壁温为副对象,我们测得主对象和副对象的传递函数分别为:

    其中时间常数单位为s。从中可以看出壁温对象的时间常数远远小于内温对象的时间常数,来自环境变化和电源电压变化等干扰可以很快地由副回路来克服,实验表明串级控制与单回路控制相比,控制质量有较大提高,但是超调量还是很大,过渡过程还是较长,不能满足系统的控制性能要求。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内温对象的惯性太大,使得主回路的调节作用不能太强,调节不及时。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决定对内温进行预估控制,以提高其响应速度和控制质量。

    1 反应器内温的串级自适应预估控制

    如何对反应器内温进行预估呢?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决定选用响应比内温快的壁温来预估内温,结构如图2所示。其基本思想是将壁温T2乘以一系数K3,得到Tp作为内温T1的预估值,将Tp作为主回路的反馈值。由于K3的取值不当,可能会造成预估值Tp与实际值T1之间有误差,因此有必要对K3进行修正。可采用参考模型自适应法对K3进行修正,取参考模型为

    将T2同时送入G1(S)和GmS,模型输出Tm与实际内温T1的偏差em反应了预估误差,利用em通过自适应律来调节K3,使得模型输出Tp与内温对象T1之间无偏差,此时Tp可以被认为是T1的稳态值,因此本预估方法的实质是用壁温T2来预估内温的稳态值,其关键问题是如何选取自适应律。

    2 自适应律的推导

    自适应律的作用就是利用em来自动地修正K3,使得em趋近于零,模型输出Tm与实际内温T1相等,这时Tp相当于T1的稳态值,从而实现了用T2来预 估T1的目的。根据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定理可推得自适应律为:

    图3是串级自适应预估控制与串级PID控制的阶跃输入仿真实验曲线。通过仿真实验研究可以看出串级自适应预估控制与串级PID控制相比,控制质量有很大提高,超调量小,过渡过程快,稳定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很好地满足了对系统控制性能的要求。

    将本文所述的控制算法用于实际电加热反应器控制中,证明本算法具有明显的优点。原来用串级PID控制时,反应器从开始升温到温度稳定在期望值上,一般需要3个多小时,从早上开始升温,到中午温度才能稳定下来,整个上午几乎无法进行实验,而且超调量很大(大于5%)。采用串级自适应预估控制后,从开始

  摘 要: 针对电加热反应器这类大惯性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参考模型的串级自适应预估控制算法,它用反应器壁温预估反应器内温,通过自适应律消除预估误差。实验表明这种算法可以很好地克服对象的惯性,对于串级大惯性对象具有很好的控制作用。

    关键词: 反应器 自适应控制 串级控制

    电加热微型反应器是化学和化工实验室中常用的设备,其结构如图1所示。内层为装有催化剂的反应管,为减少环境变化对反应管温度的影响,在反应管外套有一金属惯性体,惯性体外是耐火炉瓦,炉瓦上绕有电加热线,炉壁内装有保温层。反应器的主要控制目标是保证反应管内部温度以±0.5°C的精度稳定在期望的温度值上,同时超调又不能太大。由于该反应器是实验设备,其工作方式基本上是每天早晨一上班就开始加电升温,等温度稳定在希望值上后,开始作实验,实验结束后关闭。这种工作方式要求反应器的升温过程在不超调的前提下越快越好,以提高工作效率。

    从反应器的结构可知反应器的内温对象是典型的高阶大惯性对象,用常规的单回路PID调节器对反应管温度进行闭环控制,很难满足过渡过程短、超调小、稳定精度高的控制要求。为此可考虑采用串级控制,取反应管内温为主对象,反应器壁温为副对象,我们测得主对象和副对象的传递函数分别为:

    其中时间常数单位为s。从中可以看出壁温对象的时间常数远远小于内温对象的时间常数,来自环境变化和电源电压变化等干扰可以很快地由副回路来克服,实验表明串级控制与单回路控制相比,控制质量有较大提高,但是超调量还是很大,过渡过程还是较长,不能满足系统的控制性能要求。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内温对象的惯性太大,使得主回路的调节作用不能太强,调节不及时。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决定对内温进行预估控制,以提高其响应速度和控制质量。

    1 反应器内温的串级自适应预估控制

    如何对反应器内温进行预估呢?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决定选用响应比内温快的壁温来预估内温,结构如图2所示。其基本思想是将壁温T2乘以一系数K3,得到Tp作为内温T1的预估值,将Tp作为主回路的反馈值。由于K3的取值不当,可能会造成预估值Tp与实际值T1之间有误差,因此有必要对K3进行修正。可采用参考模型自适应法对K3进行修正,取参考模型为

    将T2同时送入G1(S)和GmS,模型输出Tm与实际内温T1的偏差em反应了预估误差,利用em通过自适应律来调节K3,使得模型输出Tp与内温对象T1之间无偏差,此时Tp可以被认为是T1的稳态值,因此本预估方法的实质是用壁温T2来预估内温的稳态值,其关键问题是如何选取自适应律。

    2 自适应律的推导

    自适应律的作用就是利用em来自动地修正K3,使得em趋近于零,模型输出Tm与实际内温T1相等,这时Tp相当于T1的稳态值,从而实现了用T2来预 估T1的目的。根据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定理可推得自适应律为:

    图3是串级自适应预估控制与串级PID控制的阶跃输入仿真实验曲线。通过仿真实验研究可以看出串级自适应预估控制与串级PID控制相比,控制质量有很大提高,超调量小,过渡过程快,稳定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很好地满足了对系统控制性能的要求。

    将本文所述的控制算法用于实际电加热反应器控制中,证明本算法具有明显的优点。原来用串级PID控制时,反应器从开始升温到温度稳定在期望值上,一般需要3个多小时,从早上开始升温,到中午温度才能稳定下来,整个上午几乎无法进行实验,而且超调量很大(大于5%)。采用串级自适应预估控制后,从开始

相关IC型号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滑雪绕桩机器人
   本例是一款非常有趣,同时又有一定调试难度的玩法。EDE2116AB...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751165337  13692101218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