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驱动器件与MCU/DSC的接口电路设计技巧
发布时间:2008/5/27 0:00:00 访问次数:1463
    
    
    来源:电子工程专辑 作者:steve bowling
    
    由于mcu和dsc的成本大幅下降,目前多数马达控制设计中都使用mcu和数字信号控制器(dsc)来执行马达控制算法。本文介绍了一些方法和技巧,可将mcu或dsc的逻辑层输入/输出口(i/o)与功率电子驱动电路接口,并讲述了如何正确地进行相关硬件及软件开发的方法。
    
    在进行mcu或dsc的逻辑层输入/输出口(i/o)与功率电子驱动电路的接口设计时,除了性能和价格需要权衡考虑外,还有许多方面要折衷处理。我们可根据以下问题来选择接口元件:1. 本电路需要驱动何种马达?2. 该马达采用何种算法进行控制?3. 控制器外设可简化哪些接口要求?4. 电气安全要求是什么?5. 此设计是否用于产品开发?
    
    
    
    栅极驱动接口电路
    hspace=12 alt="图1:自举电路给一只电容器充电,电容器上的电压基于高端输出晶体管源极电压上下浮动。">
    
    半桥输出电路结构可用于控制多种马达,包括有刷直流马达、无刷直流马达、交流感应式马达及永磁交流马达。电源级电路需要一个栅极驱动接口电路,该电路至少应具备以下功能:1. 将mcu的逻辑输出电平进行转换,在晶体管的栅极和源极间提供一个10-15v的电平。2. 在晶体管的开通和关断时提供足够大的驱动电流,以克服米勒电容的影响。
    
    高端输出器件向来是栅极驱动接口电路的一个问题。在电源输出级电路中,无论是高端或低端输出都应该采用n沟道器件。在裸片尺寸和击穿电压固定的情况下,p沟道器件的导通电阻往往比n沟道器件高。使用p沟道器件可简化栅极驱动电路,但会增加设计成本。裸片尺寸越大成本越高,而且p沟道器件往往比同类的n沟道器件成本高。
    
    由于低端器件的电位是相对于电路的接地点而言的,因此在电源级电路中产生一个用于低端器件的栅极电源电压十分容易。栅极控制电压必须以源极电压为参考,在高端晶体管中它是满幅电压。因此,电源级电路中的高端器件需要一个栅极电源,该电源基于源极电压上下浮动。
    
    现在有许多便宜的ic可简化栅极驱动电路的设计。但其中有些只是简单的大电流驱动电路,不具备高端器件所需的电平转换电路。另一些则包括电平转换电路,可直接与逻辑及功率器件接口。选择栅极驱动器时要视设计的绝缘要求而定。光电耦合器既可以满足电平转换要求,又使我们可在设计中选用简单的栅极驱动器ic。
    
    
    
    在许多马达控制设备中,线路总电源从与ac线路直接相连的全波整流电路获得并经过滤波。整流器的低端电压成为整个电路的参考电压(0v)。不过,这一参考电压并非接地电压。在低端也存在交流电压,它在ov左右和峰值线电压间来回波动。在许多低成本应用中,将mcu或dsc基于这一低端电位上下浮动是有意义的。不过,如果设计要求测试或现场服务的话,出于安全考虑最好加上信号隔离。至少在产品开发阶段使用的马达驱动硬件应该具有信号隔离功能。
    
    即使从尽量减少破坏来考虑,也应该采用隔离电路。在某一具体设计中,即使没有隔离反馈信号,也应该隔离栅极控制信号。否则,电源器件可能会损坏或短路,从而使得直流总线电压通过驱动电路耦合回来并流入逻辑器件中。
    
    栅极驱动器ic通常具有其它特性,包括欠压断电保护、插入一段死区、防止高端功率器件和低端功率器件交叉导通以及过电流自动关机等。不过这些功能也会增加额外成本。
    
    
    
    有多种方法可产生栅极驱动电路的电源。原则上来说,高端驱动电路应该产生一个比dc总线电压高出10-15v的电压,用于输出级电路。由于自举电路无需浮动电源,因此是最便宜的。如图1所示,自举电路给一只电容器充电,电容器上的电压基于高端输出晶体管源极电压上下浮动。下面的晶体管开通时将高端晶体管
    
    
    来源:电子工程专辑 作者:steve bowling
    
    由于mcu和dsc的成本大幅下降,目前多数马达控制设计中都使用mcu和数字信号控制器(dsc)来执行马达控制算法。本文介绍了一些方法和技巧,可将mcu或dsc的逻辑层输入/输出口(i/o)与功率电子驱动电路接口,并讲述了如何正确地进行相关硬件及软件开发的方法。
    
    在进行mcu或dsc的逻辑层输入/输出口(i/o)与功率电子驱动电路的接口设计时,除了性能和价格需要权衡考虑外,还有许多方面要折衷处理。我们可根据以下问题来选择接口元件:1. 本电路需要驱动何种马达?2. 该马达采用何种算法进行控制?3. 控制器外设可简化哪些接口要求?4. 电气安全要求是什么?5. 此设计是否用于产品开发?
    
    
    
    栅极驱动接口电路
    hspace=12 alt="图1:自举电路给一只电容器充电,电容器上的电压基于高端输出晶体管源极电压上下浮动。">
    
    半桥输出电路结构可用于控制多种马达,包括有刷直流马达、无刷直流马达、交流感应式马达及永磁交流马达。电源级电路需要一个栅极驱动接口电路,该电路至少应具备以下功能:1. 将mcu的逻辑输出电平进行转换,在晶体管的栅极和源极间提供一个10-15v的电平。2. 在晶体管的开通和关断时提供足够大的驱动电流,以克服米勒电容的影响。
    
    高端输出器件向来是栅极驱动接口电路的一个问题。在电源输出级电路中,无论是高端或低端输出都应该采用n沟道器件。在裸片尺寸和击穿电压固定的情况下,p沟道器件的导通电阻往往比n沟道器件高。使用p沟道器件可简化栅极驱动电路,但会增加设计成本。裸片尺寸越大成本越高,而且p沟道器件往往比同类的n沟道器件成本高。
    
    由于低端器件的电位是相对于电路的接地点而言的,因此在电源级电路中产生一个用于低端器件的栅极电源电压十分容易。栅极控制电压必须以源极电压为参考,在高端晶体管中它是满幅电压。因此,电源级电路中的高端器件需要一个栅极电源,该电源基于源极电压上下浮动。
    
    现在有许多便宜的ic可简化栅极驱动电路的设计。但其中有些只是简单的大电流驱动电路,不具备高端器件所需的电平转换电路。另一些则包括电平转换电路,可直接与逻辑及功率器件接口。选择栅极驱动器时要视设计的绝缘要求而定。光电耦合器既可以满足电平转换要求,又使我们可在设计中选用简单的栅极驱动器ic。
    
    
    
    在许多马达控制设备中,线路总电源从与ac线路直接相连的全波整流电路获得并经过滤波。整流器的低端电压成为整个电路的参考电压(0v)。不过,这一参考电压并非接地电压。在低端也存在交流电压,它在ov左右和峰值线电压间来回波动。在许多低成本应用中,将mcu或dsc基于这一低端电位上下浮动是有意义的。不过,如果设计要求测试或现场服务的话,出于安全考虑最好加上信号隔离。至少在产品开发阶段使用的马达驱动硬件应该具有信号隔离功能。
    
    即使从尽量减少破坏来考虑,也应该采用隔离电路。在某一具体设计中,即使没有隔离反馈信号,也应该隔离栅极控制信号。否则,电源器件可能会损坏或短路,从而使得直流总线电压通过驱动电路耦合回来并流入逻辑器件中。
    
    栅极驱动器ic通常具有其它特性,包括欠压断电保护、插入一段死区、防止高端功率器件和低端功率器件交叉导通以及过电流自动关机等。不过这些功能也会增加额外成本。
    
    
    
    有多种方法可产生栅极驱动电路的电源。原则上来说,高端驱动电路应该产生一个比dc总线电压高出10-15v的电压,用于输出级电路。由于自举电路无需浮动电源,因此是最便宜的。如图1所示,自举电路给一只电容器充电,电容器上的电压基于高端输出晶体管源极电压上下浮动。下面的晶体管开通时将高端晶体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