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新品发布

期待中国IC品牌唱主角

发布时间:2007/9/1 0:00:00 访问次数:333

    随着中国半导体市场的升温,近年来半导体领域的展览和研讨活动此起彼伏,中国国际集成电路产业展览暨研讨会(IC CHINA)作为唯一的国内自主的展览品牌,虽然还很年轻,但却表现出旺盛的成长力,第二届(IC CHINA 2004)的展会规模就比首届增长近一倍,与展会同期举办的高峰论坛和九场研讨会也是听者云集。我们在为IC CHINA成功举办而欣喜的同时,也在发出这样的疑问:在我国自主品牌的集成电路专业展览上,我们自己的品牌何时才能成为主角?

    我国集成电路市场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今年上半年市场规模已达137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甚至有乐观的估计认为,2010年我国就会成为全球第二大集成电路市场。市场的吸引、成本的优势再加上政策的激励,开拓中国市场,寻求新的增长,已经成为全球半导体巨头坚定的、不约而同的行动。他们不但转移制造业务、建设研发中心、组建产业联盟,当然也不会错过IC CHINA这样宣传形象和推广产品的机会。在IC CHINA2004,RENESAS、freescale、AMD、Fujitsu、Micro、东京精密、Credence、Cadence等国际半导体巨头,不但成为展会的主角———亮丽、抢眼,而且高峰论坛的主题演讲也几乎被他们包揽,掌握着充分的“话语权”。他们的“兴师动众”,更显出国内企业的“势单力薄”。

    展览是产业的晴雨表,也是企业的晴雨表。实干低调固然是中国半导体企业一贯的行事风格,但也不得不承认中外半导体企业实力的悬殊。国产集成电路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不足20%,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只占全球的3%,全球前30位的设计企业中,最末位的规模也有1.9亿美元,而我们上1亿美元的设计公司还没有,可见我们的差距还很大。

    产业的发展没有捷径可走。产业规模小,创新能力弱,技术水平低,高素质人才缺乏,是作为幼稚产业的中国半导体产业必然要经历的。但只要努力,只要进取,就会有希望和收获。在IC CHINA 2004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希望:在SOC设计专业展区和“863”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配套材料专项展区,我们看到一批研发成果和新兴企业的集中亮相。而这些领域恰恰是集成电路产业链条中最薄弱和最重要的环节。这些新兴企业现在还很弱小,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也要应对各种挑战并直面国外强大对手的竞争,但只要有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抓住市场需求的热点,与产业链的上下游形成合力,这些小企业明天就会成为IC CHINA的主角,“Chinese Inside”的日子也不会太远。

    随着中国半导体市场的升温,近年来半导体领域的展览和研讨活动此起彼伏,中国国际集成电路产业展览暨研讨会(IC CHINA)作为唯一的国内自主的展览品牌,虽然还很年轻,但却表现出旺盛的成长力,第二届(IC CHINA 2004)的展会规模就比首届增长近一倍,与展会同期举办的高峰论坛和九场研讨会也是听者云集。我们在为IC CHINA成功举办而欣喜的同时,也在发出这样的疑问:在我国自主品牌的集成电路专业展览上,我们自己的品牌何时才能成为主角?

    我国集成电路市场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今年上半年市场规模已达137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甚至有乐观的估计认为,2010年我国就会成为全球第二大集成电路市场。市场的吸引、成本的优势再加上政策的激励,开拓中国市场,寻求新的增长,已经成为全球半导体巨头坚定的、不约而同的行动。他们不但转移制造业务、建设研发中心、组建产业联盟,当然也不会错过IC CHINA这样宣传形象和推广产品的机会。在IC CHINA2004,RENESAS、freescale、AMD、Fujitsu、Micro、东京精密、Credence、Cadence等国际半导体巨头,不但成为展会的主角———亮丽、抢眼,而且高峰论坛的主题演讲也几乎被他们包揽,掌握着充分的“话语权”。他们的“兴师动众”,更显出国内企业的“势单力薄”。

    展览是产业的晴雨表,也是企业的晴雨表。实干低调固然是中国半导体企业一贯的行事风格,但也不得不承认中外半导体企业实力的悬殊。国产集成电路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不足20%,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只占全球的3%,全球前30位的设计企业中,最末位的规模也有1.9亿美元,而我们上1亿美元的设计公司还没有,可见我们的差距还很大。

    产业的发展没有捷径可走。产业规模小,创新能力弱,技术水平低,高素质人才缺乏,是作为幼稚产业的中国半导体产业必然要经历的。但只要努力,只要进取,就会有希望和收获。在IC CHINA 2004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希望:在SOC设计专业展区和“863”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配套材料专项展区,我们看到一批研发成果和新兴企业的集中亮相。而这些领域恰恰是集成电路产业链条中最薄弱和最重要的环节。这些新兴企业现在还很弱小,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也要应对各种挑战并直面国外强大对手的竞争,但只要有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抓住市场需求的热点,与产业链的上下游形成合力,这些小企业明天就会成为IC CHINA的主角,“Chinese Inside”的日子也不会太远。

相关IC型号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自制智能型ICL7135
    表头使ff11CL7135作为ADC,ICL7135是...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751165337  13692101218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