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MPU市场观察与趋势
发布时间:2007/9/1 0:00:00 访问次数:707
陈亚兰
自第一颗微处理器问世以来,各家厂商经过多年的研究,从以往的4位、8位发展到16位、32位,甚至Intel早已发表的64位产品出现。就目前而言,在各MPU厂商基于不同的技术层次及背景,提供不同的产品,如:低价位、低耗能、高效能、高效能成本比,以涵盖后PC时代宽广的计算机产品区间。
MPU产品还是以计算机用为大宗,根据Dataquest统计,预计2003年计算机用微处理器仍占有整个市场的91.8%,其产值可以从2003年的249亿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298亿美元,成长率为19.6﹪。
另一方面,嵌入式处理器大多用在通讯与信息家电上面,市场较为常见的嵌入式处理器有ARM、MIPS、Motorola的68k系列、IBM提出的POWER PC系列、Sun 提出的SPARC系列等。表一显示,嵌入式处理器的市场可以从2003年的2.2亿美元上升到2.7亿美元,成长率28﹪较计算机用MPU成长率为大。而大部份嵌入式处理器都是以RISC为基础,因为RISC架构有较为低的指令周期数,所以省电度高,也同时利于芯片厂商透过RISC核心授权,整合自家核心技术,便能实时迎合短生命周期产品的需求。目前高阶32位嵌入式处理器主要应用于手机、PDA及视讯转换器、DVD播放机等各项IA产品,而ARM 与MIPS架构明显成为两大主流。
MPU营收规模与预测 单位:百万美元
资料来源:Dataques
MPU价格趋势
MPU单价较高的仍是数据处理与中央处理器,Dataquest估计2004年以后计算机用微处理器依旧可以维持150美元以上的高平均单价,其价格趋势自2003年起微幅上扬。而在2003年第一季Intel市占率高达81.7%,显示在此一领域Intel已成为一方之霸,即使身处第二、市占率16.6﹪的AMD,仍旧亏损严重。以目前双方主力产品P4 2.8G与Althlon XP+2800价差高达130美元、单位面积价格(ASP/mm )多出0.37美元来看,Intel竞争力遥遥领先竞争者。
而台湾在MPU领域中,由于技术不足与IP核心创造能力不强,再加上Intel主导了计算机规格制定权,使得台湾业者难以跨入此一高单价的领域。但是在嵌入式处理器方面,因为可携式电子产品种类众多,要求规格也不同,较具有少量多样的特质,虽然市场较计算型MPU来得小,不过对于台湾大部份的中小型厂商而言,已是十分大的市场,值得台湾业者投入此市场。
各类MPU之平均单价 单位:美元
资料来源:Dataques
微处理器通常分为两大主流,一为CSIC架构,其代表为Intel所开发的X86架构,X86架构拥有高速运算与系统切割的特性使得X86成为数据处理最佳选择;另一主流为RSIC架构,而RSIC具有单时脉精简指令集与低指令周期数的特性,所以非常适用在短生命周期、低耗电需求的消费性电子方面,系统厂商只需向IP厂商购得处理器Core整合自行发展的IP,即可以最短的时间推出产品。
展望未来,台湾业者短期内可朝向与ARM、MIPS授权处理器核心IP,整合外围组件进军消费性电子的SoC领域,尤其搭配台湾充沛的下游制造生产力,将可在数字消费性电子大展身手。然而就未来长期开发嵌入式MPU方面,必须考虑到终端产品的特性与功能需求,这些要求不外乎:高速运算能力、低耗电、低成本、高位、整合单芯片,以及嵌入式内存架构七大因素,因此在开发上要因应系统要求,配置 MPU特性,且集中资源从事产品开发,才能在嵌入式MPU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ATI与Nvidia之间由绘图芯片延伸至PC芯片组市场的竞争态势在2003年将更为激烈。观察绘图
陈亚兰
自第一颗微处理器问世以来,各家厂商经过多年的研究,从以往的4位、8位发展到16位、32位,甚至Intel早已发表的64位产品出现。就目前而言,在各MPU厂商基于不同的技术层次及背景,提供不同的产品,如:低价位、低耗能、高效能、高效能成本比,以涵盖后PC时代宽广的计算机产品区间。
MPU产品还是以计算机用为大宗,根据Dataquest统计,预计2003年计算机用微处理器仍占有整个市场的91.8%,其产值可以从2003年的249亿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298亿美元,成长率为19.6﹪。
另一方面,嵌入式处理器大多用在通讯与信息家电上面,市场较为常见的嵌入式处理器有ARM、MIPS、Motorola的68k系列、IBM提出的POWER PC系列、Sun 提出的SPARC系列等。表一显示,嵌入式处理器的市场可以从2003年的2.2亿美元上升到2.7亿美元,成长率28﹪较计算机用MPU成长率为大。而大部份嵌入式处理器都是以RISC为基础,因为RISC架构有较为低的指令周期数,所以省电度高,也同时利于芯片厂商透过RISC核心授权,整合自家核心技术,便能实时迎合短生命周期产品的需求。目前高阶32位嵌入式处理器主要应用于手机、PDA及视讯转换器、DVD播放机等各项IA产品,而ARM 与MIPS架构明显成为两大主流。
MPU营收规模与预测 单位:百万美元
资料来源:Dataques
MPU价格趋势
MPU单价较高的仍是数据处理与中央处理器,Dataquest估计2004年以后计算机用微处理器依旧可以维持150美元以上的高平均单价,其价格趋势自2003年起微幅上扬。而在2003年第一季Intel市占率高达81.7%,显示在此一领域Intel已成为一方之霸,即使身处第二、市占率16.6﹪的AMD,仍旧亏损严重。以目前双方主力产品P4 2.8G与Althlon XP+2800价差高达130美元、单位面积价格(ASP/mm )多出0.37美元来看,Intel竞争力遥遥领先竞争者。
而台湾在MPU领域中,由于技术不足与IP核心创造能力不强,再加上Intel主导了计算机规格制定权,使得台湾业者难以跨入此一高单价的领域。但是在嵌入式处理器方面,因为可携式电子产品种类众多,要求规格也不同,较具有少量多样的特质,虽然市场较计算型MPU来得小,不过对于台湾大部份的中小型厂商而言,已是十分大的市场,值得台湾业者投入此市场。
各类MPU之平均单价 单位:美元
资料来源:Dataques
微处理器通常分为两大主流,一为CSIC架构,其代表为Intel所开发的X86架构,X86架构拥有高速运算与系统切割的特性使得X86成为数据处理最佳选择;另一主流为RSIC架构,而RSIC具有单时脉精简指令集与低指令周期数的特性,所以非常适用在短生命周期、低耗电需求的消费性电子方面,系统厂商只需向IP厂商购得处理器Core整合自行发展的IP,即可以最短的时间推出产品。
展望未来,台湾业者短期内可朝向与ARM、MIPS授权处理器核心IP,整合外围组件进军消费性电子的SoC领域,尤其搭配台湾充沛的下游制造生产力,将可在数字消费性电子大展身手。然而就未来长期开发嵌入式MPU方面,必须考虑到终端产品的特性与功能需求,这些要求不外乎:高速运算能力、低耗电、低成本、高位、整合单芯片,以及嵌入式内存架构七大因素,因此在开发上要因应系统要求,配置 MPU特性,且集中资源从事产品开发,才能在嵌入式MPU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ATI与Nvidia之间由绘图芯片延伸至PC芯片组市场的竞争态势在2003年将更为激烈。观察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