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仪器仪表

利用磷光一荧光组合机制产生WOLED的器件研究获得了极大成功

发布时间:2019/4/17 20:33:48 访问次数:1452

    KA-2214SESK  

  

   近年来,利用磷光一荧光组合机制产生WOLED的器件研究获得了极大成功。如图5,3z⑶所示,来自⒛“年S。R。FoⅡest科研组的Nature报道[10",器件有两个载流子复合区域,分别在靠近电极的两侧:空穴传输层/发光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的两个界面附近。两个载流子复合区域内的单线态激子能量通过掺杂蓝色荧光材料来截获;而复合区域的三线态激子由于寿命较长,容易发生长距离扩散,可以扩散到器件中部。在这些区域,通过分段 掺杂绿色、红色磷光材料可以充分地利用三线态激子。由此,载流子复合产生的单线态和三线态激子都得到了利用,器件效率较高。该白光器件的

最大总效率(包括前面、后面和侧面三个部分的光)为37.61WW,显色指数0orlor rendering index,CRI)为85。⒛OT年来自K。L∞科研组肠莎纟r莎四打中的一篇报道(10刨,展示了一种截获蓝色荧光发光层中三线态激子的器件结构,如图5.32o)所示。器件的载流子复合区域位于中部,该处的主体材料利用单线态激子产生蓝色荧光,而该处三线态激子通过向两端扩散,将能量转移给掺杂的绿色磷光和橙色磷光。由此,荧光与磷光混合产生了很好的白光。由于载流子复合区域分布在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的界面,以及蓝色荧光发光层的三线态能级与橙色磷光材料的三线态能级匹配,因此这非常有利于蓝色荧光发光层中三线态激子向橙色磷光层的扩散。器件在100cd/m2时,总的效率为57,61nVW。9O∞年,K,L∞等在肫砌昭上报道的工作,通过加人光引出层,进一步将与上述结构类似器件的效率提高到1OOlWW(这里指的是器件光发射面效率,而不是器件`总效率。这在功率转换效率角度完全达到了照明应用的要求。

    

    图5.32 荧光与磷光机制组合产生的白光OLED器件结构

   阴影部分为器件的复合区域。⑷含两个复合区域,分别在器件两端。复合区域只是利用单线态激子发射蓝色荧光,而三线态激子则通过扩散过程到达器件中部,再将能量转移给掺杂的红色及绿色磷光材料。fb)复合区域在器件中部,该处利用单线态激子发射蓝光,而三线态激子则通过扩散过程向两边输运:达到HTL,能量转移给掺杂橙色磷光材料;达到ETL,能量转移给掺杂绿色磷光材料




    KA-2214SESK  

  

   近年来,利用磷光一荧光组合机制产生WOLED的器件研究获得了极大成功。如图5,3z⑶所示,来自⒛“年S。R。FoⅡest科研组的Nature报道[10",器件有两个载流子复合区域,分别在靠近电极的两侧:空穴传输层/发光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的两个界面附近。两个载流子复合区域内的单线态激子能量通过掺杂蓝色荧光材料来截获;而复合区域的三线态激子由于寿命较长,容易发生长距离扩散,可以扩散到器件中部。在这些区域,通过分段 掺杂绿色、红色磷光材料可以充分地利用三线态激子。由此,载流子复合产生的单线态和三线态激子都得到了利用,器件效率较高。该白光器件的

最大总效率(包括前面、后面和侧面三个部分的光)为37.61WW,显色指数0orlor rendering index,CRI)为85。⒛OT年来自K。L∞科研组肠莎纟r莎四打中的一篇报道(10刨,展示了一种截获蓝色荧光发光层中三线态激子的器件结构,如图5.32o)所示。器件的载流子复合区域位于中部,该处的主体材料利用单线态激子产生蓝色荧光,而该处三线态激子通过向两端扩散,将能量转移给掺杂的绿色磷光和橙色磷光。由此,荧光与磷光混合产生了很好的白光。由于载流子复合区域分布在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的界面,以及蓝色荧光发光层的三线态能级与橙色磷光材料的三线态能级匹配,因此这非常有利于蓝色荧光发光层中三线态激子向橙色磷光层的扩散。器件在100cd/m2时,总的效率为57,61nVW。9O∞年,K,L∞等在肫砌昭上报道的工作,通过加人光引出层,进一步将与上述结构类似器件的效率提高到1OOlWW(这里指的是器件光发射面效率,而不是器件`总效率。这在功率转换效率角度完全达到了照明应用的要求。

    

    图5.32 荧光与磷光机制组合产生的白光OLED器件结构

   阴影部分为器件的复合区域。⑷含两个复合区域,分别在器件两端。复合区域只是利用单线态激子发射蓝色荧光,而三线态激子则通过扩散过程到达器件中部,再将能量转移给掺杂的红色及绿色磷光材料。fb)复合区域在器件中部,该处利用单线态激子发射蓝光,而三线态激子则通过扩散过程向两边输运:达到HTL,能量转移给掺杂橙色磷光材料;达到ETL,能量转移给掺杂绿色磷光材料




相关IC型号
KA-2214SESK
暂无最新型号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驱动板的原理分析
    先来看看原理图。图8所示为底板及其驱动示意图,FM08...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751165337  13692101218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