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新品发布

东芝试制成功栅长10nm晶体管

发布时间:2007/8/30 0:00:00 访问次数:380

面向存在低耗电要求的数字家电SoC(系统芯片),东芝日前试产了栅长10nm的晶体管。在美国檀香山开幕的半导体制造技术国际会议“2004 Symposium on VLSI Technology”上进行了技术发表。“目前已经证实晶体管能够正常开关,泄漏电流处在大体允许的范围内”(东芝)。设计工艺为22nm,预计2016年前后开始量产。  

其最大特点是采用了与现有技术相同的Bulk MOS结构晶体管,而不是SOI和Fin型等特殊结构。“产业界过去普遍认为22nm工艺SoC必须采用特殊结构的晶体管。我们认为如果将其用途限制在数字家电领域,Bulk MOS就足够用了。我们就是想证明这种可能性。尽管还存在着导通电流小等课题,不过我们希望在未来10多年里解决这些课题”(东芝)。该晶体管相当于半导体技术开发蓝图“ITRS(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Roadmap for Semiconductors,半导体国际技术开发蓝图)”中的LOP(Low Operating Power,低功耗)晶体管。  

此次发表的晶体管技术特点在于与ITRS制定的22nm工艺LOP晶体管相比,将工作电压增大到了+0.9V,设计了更厚(1nm)的栅绝缘膜厚(EOT)。在ITRS规格中,工作电压为+0.5V,EOT为0.7nm。“过分降低工作电压,阈值电压的不稳定性就会导致混载SRAM无法正常工作。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就提高了工作电压。不过,提高工作电压,会导致栅极泄漏电流增大。此次之所以加大栅绝缘膜厚度,就是为了控制栅极泄漏电流”(东芝)。东芝此次试产的晶体管,栅电极材料采用了多晶硅。  

通过加大栅绝缘膜厚,以及变更栅绝缘膜(SiON)制作方法,该公司成功地进一步降低了泄漏电流。过去的SiON是在氧化膜的基础上经过氮化处理制成的。此次通过对氮化膜进行氧化处理,成功地提高了绝缘膜的介电常数,缩小了实际的栅绝缘膜厚度。结果,与使用SiON的老式绝缘膜相比,将泄漏电流降低了10倍到15倍。  

除此之外,为了控制短沟道效应,东芝还开发了可形成更浅的浅接合部分的技术。应用了选择外延生长技术。  

经过上述努力,此次试产的nMOS晶体管达到了导通电流为730μA/μm,截止电流为2.2μA/μm的性能。与ITRS中LOP晶体管规定的导通电流值(920μA/μm)和截止电流值(0.03μA/μm)相比,目前尚有差距。但是,该公司此次公布的模拟结果显示,通过在栅电极中采用金属材料(镍硅化物)取代多晶硅材料,能够将导通电流提高至790μA/μm,截止电流缩小到0.01μA/μm。

(转自 北极星电技术网)

面向存在低耗电要求的数字家电SoC(系统芯片),东芝日前试产了栅长10nm的晶体管。在美国檀香山开幕的半导体制造技术国际会议“2004 Symposium on VLSI Technology”上进行了技术发表。“目前已经证实晶体管能够正常开关,泄漏电流处在大体允许的范围内”(东芝)。设计工艺为22nm,预计2016年前后开始量产。  

其最大特点是采用了与现有技术相同的Bulk MOS结构晶体管,而不是SOI和Fin型等特殊结构。“产业界过去普遍认为22nm工艺SoC必须采用特殊结构的晶体管。我们认为如果将其用途限制在数字家电领域,Bulk MOS就足够用了。我们就是想证明这种可能性。尽管还存在着导通电流小等课题,不过我们希望在未来10多年里解决这些课题”(东芝)。该晶体管相当于半导体技术开发蓝图“ITRS(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Roadmap for Semiconductors,半导体国际技术开发蓝图)”中的LOP(Low Operating Power,低功耗)晶体管。  

此次发表的晶体管技术特点在于与ITRS制定的22nm工艺LOP晶体管相比,将工作电压增大到了+0.9V,设计了更厚(1nm)的栅绝缘膜厚(EOT)。在ITRS规格中,工作电压为+0.5V,EOT为0.7nm。“过分降低工作电压,阈值电压的不稳定性就会导致混载SRAM无法正常工作。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就提高了工作电压。不过,提高工作电压,会导致栅极泄漏电流增大。此次之所以加大栅绝缘膜厚度,就是为了控制栅极泄漏电流”(东芝)。东芝此次试产的晶体管,栅电极材料采用了多晶硅。  

通过加大栅绝缘膜厚,以及变更栅绝缘膜(SiON)制作方法,该公司成功地进一步降低了泄漏电流。过去的SiON是在氧化膜的基础上经过氮化处理制成的。此次通过对氮化膜进行氧化处理,成功地提高了绝缘膜的介电常数,缩小了实际的栅绝缘膜厚度。结果,与使用SiON的老式绝缘膜相比,将泄漏电流降低了10倍到15倍。  

除此之外,为了控制短沟道效应,东芝还开发了可形成更浅的浅接合部分的技术。应用了选择外延生长技术。  

经过上述努力,此次试产的nMOS晶体管达到了导通电流为730μA/μm,截止电流为2.2μA/μm的性能。与ITRS中LOP晶体管规定的导通电流值(920μA/μm)和截止电流值(0.03μA/μm)相比,目前尚有差距。但是,该公司此次公布的模拟结果显示,通过在栅电极中采用金属材料(镍硅化物)取代多晶硅材料,能够将导通电流提高至790μA/μm,截止电流缩小到0.01μA/μm。

(转自 北极星电技术网)

相关IC型号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自制智能型ICL7135
    表头使ff11CL7135作为ADC,ICL7135是...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692101218  13751165337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