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新品发布

中国芯片产能聚集上海 台商关注产业链形成

发布时间:2007/8/30 0:00:00 访问次数:509

目前,上海及周边地区无疑是台商关注的焦点,也许已经并不需要从任何经济上的原因去解释为何大上海会如此受到台商的青睐,仅中芯国际内部人士的一句话就可以得到充分的理由:“无论是从文化传统还是从生活习惯来讲,上海和江浙等地对台湾人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台湾代工企业纷纷到这边来设厂的重要原因。”
    在这里,令人关注颇多的中芯国际已拥有三座芯片代工厂,包括一座后段铜制程代工厂,此外,在天津还从摩托罗拉手中收购了一座8英寸芯片代工厂,被称为“七厂”,同时在北京也正着力建设一座12英寸的芯片生产厂。据说,中芯国际目前主要以生产8英寸芯片为主,并将于今年试产12英寸芯片,采用的生产工艺技术也将达到0.13微米。可以说这是一家中国内地技术最先进、产能最大的芯片厂。至2003年年底,中芯的生产能力已达到每月5.8万片,如果正在进行之中的港美两地海内外上市能够顺利进行,今年估计将达到每月12.5万片,跻身至全球第三大芯片代工厂。
    中芯国际赫然已是大陆的台积电,这让真正的全球老大坐立不安。位于上海松江科技园区的台积电(上海)有限公司是台积电在大陆的第一个直接投资项目,目前的一期工程投入达11.12亿美元,计划总投资在未来10年内达到100亿美元,主要从事8英寸芯片制造,投产后月产芯片可超过4万片,预计的批量产出将在2004年年底实现。2003年7月下旬,与全球第二大代工厂台联电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苏州和舰科技正式投产。
虽然晚了两三年,台湾两大代工巨头在大陆的战局终于正式拉开。有关资料显示,在上海投资建造8英寸生产线的除了上述几家,还有宏力半导体、华虹NEC、上海贝岭、上海先进等十多家企业,形成了这一方IT产业的生态群落。
产业链形成
    中芯国际的董事长王阳元说过,中国的芯片产业需要分成三步走:第一步是培养自己的创新设计人才;第二步是扎扎实实地做好芯片制造业,以制造业带动其他的测试业、封装业;最后跟上去的是设计业。
    当前,中国的芯片产业处于第二个发展阶段,即制造带动阶段。来自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的资料表明,自从中芯国际2000年落户张江以后,目前该园区已引进和投资组建了65家集成电路企业,其中晶圆制造企业3家,芯片设计28家,光掩膜和封装测试企业7家,研发教育机构7家,配套服务企业20家,初步形成了以晶圆制造为龙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和创新链。
    在上海,除了浦东的张江,类似的半导体产业密集园区还有漕河泾经济技术开发区、外高桥保税区、金桥经济开发区和北京东路的科技京城。在上海的带动下,整个长三角一带形成了芯片投资的热潮。
    从芯片设计来看,2002年国内IC设计业中销售额排名第一的是杭州士兰微,销售额达到2.65亿人民币,主要从事消费电子类产品芯片的设计。位于国内芯片设计前十名的还有无锡华润矽科、上海华虹、复旦微电子和上海泰鼎,长三角的企业占了一半,主要从事消费电子、IC卡产品等设计。
    2004年1月,继“汉芯一号”之后,由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陈进教授带头研发的我国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汉芯2号”和“汉芯3号”在上海宣布诞生。其中,汉芯2号是我国首颗以IP专利授权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的“中国芯”,而汉芯3号则申请了6项专利,据称,国际知名企业IBM将在其系统整机方案中采用该芯片。
    以制造业为优势的长三角更是充分体现了芯片加工在产业链中的焦点地位。2003年2月,由萨摩亚共和国密西根控股公司与南京高新经济技术发展总公司合资成立的南京高新半导体公司,首次填补了南京芯片制造的空白。该公司投资3.6亿美元建设两条月产3万片的6英寸晶圆生产线。3月,由台湾珈程能源集团投资的5寸和6寸两条生产线在常州开工,新公司被命名为常州赛米微尔公司,设计月产3万片。5月,由马来西亚元泰科技集团投资2.7亿美元建设的月产5万片6英寸生产线,也在浙江湖州开工。同年6月,中纬积体(宁波)有限公司6英寸生产线建成投产。7月,英飞凌科技与中国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封装测试存储集成电路的工厂,这是这家德国公司在苏州的第三个与半导体产业有关的项目。而上述一切只是冰山一角,各路资本对芯片的投资冲动远不止于此。2004年2月,安捷伦公司正式在上海成立了半导体产品解决方案中心。该公司半导体产品事业部总裁孙英权先生宣布:“今后将更加注重华东市场半导体事业的发展。”
    全球知名的半导体公司德州仪器已经在中国设立了三个合资企业,该公司中国区的尹建雄先生非常看好中国市场,而且今后很有可能把生产部分转移到中国甚至华东地区。来自赛迪顾问的报告数据显示,从2003年度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区域结构来看,珠江三角洲占到2.8%,京津环渤

目前,上海及周边地区无疑是台商关注的焦点,也许已经并不需要从任何经济上的原因去解释为何大上海会如此受到台商的青睐,仅中芯国际内部人士的一句话就可以得到充分的理由:“无论是从文化传统还是从生活习惯来讲,上海和江浙等地对台湾人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台湾代工企业纷纷到这边来设厂的重要原因。”
    在这里,令人关注颇多的中芯国际已拥有三座芯片代工厂,包括一座后段铜制程代工厂,此外,在天津还从摩托罗拉手中收购了一座8英寸芯片代工厂,被称为“七厂”,同时在北京也正着力建设一座12英寸的芯片生产厂。据说,中芯国际目前主要以生产8英寸芯片为主,并将于今年试产12英寸芯片,采用的生产工艺技术也将达到0.13微米。可以说这是一家中国内地技术最先进、产能最大的芯片厂。至2003年年底,中芯的生产能力已达到每月5.8万片,如果正在进行之中的港美两地海内外上市能够顺利进行,今年估计将达到每月12.5万片,跻身至全球第三大芯片代工厂。
    中芯国际赫然已是大陆的台积电,这让真正的全球老大坐立不安。位于上海松江科技园区的台积电(上海)有限公司是台积电在大陆的第一个直接投资项目,目前的一期工程投入达11.12亿美元,计划总投资在未来10年内达到100亿美元,主要从事8英寸芯片制造,投产后月产芯片可超过4万片,预计的批量产出将在2004年年底实现。2003年7月下旬,与全球第二大代工厂台联电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苏州和舰科技正式投产。
虽然晚了两三年,台湾两大代工巨头在大陆的战局终于正式拉开。有关资料显示,在上海投资建造8英寸生产线的除了上述几家,还有宏力半导体、华虹NEC、上海贝岭、上海先进等十多家企业,形成了这一方IT产业的生态群落。
产业链形成
    中芯国际的董事长王阳元说过,中国的芯片产业需要分成三步走:第一步是培养自己的创新设计人才;第二步是扎扎实实地做好芯片制造业,以制造业带动其他的测试业、封装业;最后跟上去的是设计业。
    当前,中国的芯片产业处于第二个发展阶段,即制造带动阶段。来自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的资料表明,自从中芯国际2000年落户张江以后,目前该园区已引进和投资组建了65家集成电路企业,其中晶圆制造企业3家,芯片设计28家,光掩膜和封装测试企业7家,研发教育机构7家,配套服务企业20家,初步形成了以晶圆制造为龙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和创新链。
    在上海,除了浦东的张江,类似的半导体产业密集园区还有漕河泾经济技术开发区、外高桥保税区、金桥经济开发区和北京东路的科技京城。在上海的带动下,整个长三角一带形成了芯片投资的热潮。
    从芯片设计来看,2002年国内IC设计业中销售额排名第一的是杭州士兰微,销售额达到2.65亿人民币,主要从事消费电子类产品芯片的设计。位于国内芯片设计前十名的还有无锡华润矽科、上海华虹、复旦微电子和上海泰鼎,长三角的企业占了一半,主要从事消费电子、IC卡产品等设计。
    2004年1月,继“汉芯一号”之后,由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陈进教授带头研发的我国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汉芯2号”和“汉芯3号”在上海宣布诞生。其中,汉芯2号是我国首颗以IP专利授权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的“中国芯”,而汉芯3号则申请了6项专利,据称,国际知名企业IBM将在其系统整机方案中采用该芯片。
    以制造业为优势的长三角更是充分体现了芯片加工在产业链中的焦点地位。2003年2月,由萨摩亚共和国密西根控股公司与南京高新经济技术发展总公司合资成立的南京高新半导体公司,首次填补了南京芯片制造的空白。该公司投资3.6亿美元建设两条月产3万片的6英寸晶圆生产线。3月,由台湾珈程能源集团投资的5寸和6寸两条生产线在常州开工,新公司被命名为常州赛米微尔公司,设计月产3万片。5月,由马来西亚元泰科技集团投资2.7亿美元建设的月产5万片6英寸生产线,也在浙江湖州开工。同年6月,中纬积体(宁波)有限公司6英寸生产线建成投产。7月,英飞凌科技与中国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封装测试存储集成电路的工厂,这是这家德国公司在苏州的第三个与半导体产业有关的项目。而上述一切只是冰山一角,各路资本对芯片的投资冲动远不止于此。2004年2月,安捷伦公司正式在上海成立了半导体产品解决方案中心。该公司半导体产品事业部总裁孙英权先生宣布:“今后将更加注重华东市场半导体事业的发展。”
    全球知名的半导体公司德州仪器已经在中国设立了三个合资企业,该公司中国区的尹建雄先生非常看好中国市场,而且今后很有可能把生产部分转移到中国甚至华东地区。来自赛迪顾问的报告数据显示,从2003年度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区域结构来看,珠江三角洲占到2.8%,京津环渤

相关IC型号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自制智能型ICL7135
    表头使ff11CL7135作为ADC,ICL7135是...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751165337  13692101218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