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萨科技全力进军中国市场
发布时间:2007/8/30 0:00:00 访问次数:384
虽然2001年大幅下滑的“伤痛”还未完全褪去,但在经过一系列的重组和整合后,日本半导体产业从2003年开始再次走上复苏之路。在继续加强技术研发的同时,NEC、瑞萨、东芝等日本半导体厂商都把目光瞄准了海外市场,中国市场成为这些厂商全球布局中的重要据点。
近日,日本瑞萨科技宣布,在上海的独资子公司瑞萨半导体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个位于浦东新区的新公司,将全权协调和管理瑞萨在中国的所有业务,该公司的中国业务架构也将更加明晰和高效。由日立与三菱电机的两个半导体部门合并组建的瑞萨科技,在诞生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就迫不及待地成立了中国业务统筹公司,显然中国充满诱惑力的巨大市场是促使其成立的根本原因,而急于创造佳绩也使得瑞萨的管理层不得不做出如此决定。
发挥拳头的力量
在瑞萨科技成立之前,日立和三菱在中国都有一部分半导体项目投资,在归并于瑞萨科技后,这些业务略显凌乱。同时,随着瑞萨科技向中国逐步增加投资和业务机构后,许多决定都要从日本总公司发出显然不利于市场竞争,因此迫切需要将这些资源充分调动起来。
据瑞萨半导体管理(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小仓节生介绍,新成立的瑞萨半导体管理(中国)公司的主要任务将涵盖瑞萨的产品研究开发、投资管理、经营决策、财务管理、市场资讯、内部员工培训等各个方面,以及对整个集团公司的中国经营方针的规划和整合,避免行业内重复投资、扩大资源,降低整体成本,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其实瑞萨科技对中国业务的这一安排也不难理解,毕竟“五指攥成拳”的力量更大。
布局基本完成
对于一个即将大力开拓的市场,科学的布局至关重要。如今,瑞萨科技针对中国半导体市场的业务布局已然形成,速度如此之快在日资企业里实属不多。据小仓节生介绍,在瑞萨科技成立之初,就特别设立了“Greater China Project”项目,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以提高面向中国市场的产品和技术上的服务。迄今为止,瑞萨在中国已经成立了制造、设计、应用技术和销售等各种职能的分公司和办事处,仅在中国就拥有员工3000余人。
一年多来,瑞萨科技不断加速其在中国的前进步伐,到今年年底,瑞萨科技在中国的销售网点会从目前的7个(香港、上海、北京、深圳、厦门、青岛、台北)增加到9个(新增了苏州、成都),同时进一步加深与合作伙伴之间的业务交流。
与此同时,瑞萨目前已经和国内知名的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4所大学共同对5个项目进行开发,另外和3所大学的3个合作项目也已经在公司的议事日程上。随着瑞萨科技不断拓展在中国的业务,服务客户的深度和广度将得到显著提高。小仓节生表示,今后瑞萨不仅要进一步加大集团内各生产厂家的投资,同时还会扩展对外委托加工业务的比例。
中国业务不可缺失
据瑞萨科技董事兼执行副社长伊藤正义介绍,2003年瑞萨科技在全球市场的销售额达到了10000亿日元,其中中国市场为800亿日元,占据了8%的市场份额。而到2007年,瑞萨科技的销售额将从今年预计的1000亿日元上升到3000亿日元,届时瑞萨科技的产品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将达到5.0%;另一方面瑞萨科技在各地的设计公司的员工也将从目前的150人扩充到500人。2010年,在中国的销售额将达到6500亿日元。
那如此高的增速靠什么来取得呢?
伊藤正义认为,雄厚的技术研发实力和合理的市场策略,将最终为瑞萨科技的中国业务带来高速成长,他们在中国将把主要目标放在手机、显示驱动、数字家电和汽车电子等领域。
的确,瑞萨科技的手机用半导体产品在全球的手机厂商中应用相当广泛,其中功率放大器、射频IC、彩屏驱动器等均保持着全球占有率第一的位置。同时,在过去的数年里,瑞萨的汽车电子产品在欧美的汽车当中应用也很多,许多关键控制部件都由瑞萨科技来提供。
伊藤正义表示,在日立、三菱半导体部门对中国投资300亿日元的基础上,到2008年瑞萨科技还要追加300亿日元的投资,主要用于封装测试方面。同时,到2008年还将考虑在中国设立前道工厂。面对中国2000多家潜在客户,瑞萨将重点把目标放在第一行业的前十强来发展,而其余的客户将交给在中国的合作伙伴来发展。 (转自 中国电子报)
虽然2001年大幅下滑的“伤痛”还未完全褪去,但在经过一系列的重组和整合后,日本半导体产业从2003年开始再次走上复苏之路。在继续加强技术研发的同时,NEC、瑞萨、东芝等日本半导体厂商都把目光瞄准了海外市场,中国市场成为这些厂商全球布局中的重要据点。
近日,日本瑞萨科技宣布,在上海的独资子公司瑞萨半导体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个位于浦东新区的新公司,将全权协调和管理瑞萨在中国的所有业务,该公司的中国业务架构也将更加明晰和高效。由日立与三菱电机的两个半导体部门合并组建的瑞萨科技,在诞生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就迫不及待地成立了中国业务统筹公司,显然中国充满诱惑力的巨大市场是促使其成立的根本原因,而急于创造佳绩也使得瑞萨的管理层不得不做出如此决定。
发挥拳头的力量
在瑞萨科技成立之前,日立和三菱在中国都有一部分半导体项目投资,在归并于瑞萨科技后,这些业务略显凌乱。同时,随着瑞萨科技向中国逐步增加投资和业务机构后,许多决定都要从日本总公司发出显然不利于市场竞争,因此迫切需要将这些资源充分调动起来。
据瑞萨半导体管理(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小仓节生介绍,新成立的瑞萨半导体管理(中国)公司的主要任务将涵盖瑞萨的产品研究开发、投资管理、经营决策、财务管理、市场资讯、内部员工培训等各个方面,以及对整个集团公司的中国经营方针的规划和整合,避免行业内重复投资、扩大资源,降低整体成本,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其实瑞萨科技对中国业务的这一安排也不难理解,毕竟“五指攥成拳”的力量更大。
布局基本完成
对于一个即将大力开拓的市场,科学的布局至关重要。如今,瑞萨科技针对中国半导体市场的业务布局已然形成,速度如此之快在日资企业里实属不多。据小仓节生介绍,在瑞萨科技成立之初,就特别设立了“Greater China Project”项目,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以提高面向中国市场的产品和技术上的服务。迄今为止,瑞萨在中国已经成立了制造、设计、应用技术和销售等各种职能的分公司和办事处,仅在中国就拥有员工3000余人。
一年多来,瑞萨科技不断加速其在中国的前进步伐,到今年年底,瑞萨科技在中国的销售网点会从目前的7个(香港、上海、北京、深圳、厦门、青岛、台北)增加到9个(新增了苏州、成都),同时进一步加深与合作伙伴之间的业务交流。
与此同时,瑞萨目前已经和国内知名的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4所大学共同对5个项目进行开发,另外和3所大学的3个合作项目也已经在公司的议事日程上。随着瑞萨科技不断拓展在中国的业务,服务客户的深度和广度将得到显著提高。小仓节生表示,今后瑞萨不仅要进一步加大集团内各生产厂家的投资,同时还会扩展对外委托加工业务的比例。
中国业务不可缺失
据瑞萨科技董事兼执行副社长伊藤正义介绍,2003年瑞萨科技在全球市场的销售额达到了10000亿日元,其中中国市场为800亿日元,占据了8%的市场份额。而到2007年,瑞萨科技的销售额将从今年预计的1000亿日元上升到3000亿日元,届时瑞萨科技的产品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将达到5.0%;另一方面瑞萨科技在各地的设计公司的员工也将从目前的150人扩充到500人。2010年,在中国的销售额将达到6500亿日元。
那如此高的增速靠什么来取得呢?
伊藤正义认为,雄厚的技术研发实力和合理的市场策略,将最终为瑞萨科技的中国业务带来高速成长,他们在中国将把主要目标放在手机、显示驱动、数字家电和汽车电子等领域。
的确,瑞萨科技的手机用半导体产品在全球的手机厂商中应用相当广泛,其中功率放大器、射频IC、彩屏驱动器等均保持着全球占有率第一的位置。同时,在过去的数年里,瑞萨的汽车电子产品在欧美的汽车当中应用也很多,许多关键控制部件都由瑞萨科技来提供。
伊藤正义表示,在日立、三菱半导体部门对中国投资300亿日元的基础上,到2008年瑞萨科技还要追加300亿日元的投资,主要用于封装测试方面。同时,到2008年还将考虑在中国设立前道工厂。面对中国2000多家潜在客户,瑞萨将重点把目标放在第一行业的前十强来发展,而其余的客户将交给在中国的合作伙伴来发展。 (转自 中国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