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电子业瞄准北京奥运(四)
发布时间:2007/8/30 0:00:00 访问次数:365
上接报道(1)--08年产值26万亿日元 5大支柱支撑产业大厦、(2)--电视机王国走向复活!凭超薄产品挑战9000亿日元、(3)--电视机王国走向复活!05年液晶电视有可能制造过剩。
日本的手机产值终于超过“手机泡沫时期”。据日本经济产业省公布的机械统计数据,2003年度日本国内手机产值创下1.9422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494亿元)的新纪录。超过了2000年9月至2001年8月创下的1.7866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374亿元)的历史最高水平,接近2万亿日元大关。个人电脑全盛时期的产业规模、即2.1469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651亿元,2000年2月~2001年1月)也在手机产业的射程范围之内。2003年度日本国内手机的产量也达到了5850万部,逼近2000年6月~2001年5月创下的5979万部历史最高水平(见图1)。
▲ 图1:日本的手机产值因换机需求而坚挺
2003年下半年至2004年上半年,像素数更高、录像功能更充实的相机手机,以及连续通话时间更长的3G手机的市场需求非常强。结果,日本最近的手机产值已经超过2001年的最高水平,年产值逼近2万亿日元大关。由于3G手机带动的换机需求非常坚挺,因此2004年下半年量产和单价均会继续走强。另一方面,考虑到芬兰诺基亚和韩国三星电子等外资手机厂商将会针对日本市场相继推出3G手机,因此2005年之前平均单价有可能回落。(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公布的机械统计数据制作)
假如2004年度手机产值能够增长10.5%,就将赶上全盛时期的个人电脑市场规模。实现更大的飞跃后,手机就有可能成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推动日本电子产业发展的电子产品。
目前的繁荣景象让人仿佛觉得2000年下半年~2001年上半年的“手机泡沫时期”重现于世。其实目前的市场行情与当时是有区别的。
首先是平均单价。从手机黎明期开始一直下滑、根据出厂价计算的平均单价在过去12个月的移动平均值,1999年11月跌至约2万5000日元(约合人民币1920元)的谷底,之后开始反弹。2004年3月已经超过3万3200日元(约合人民币2550元)。日本手机厂商通过追加新功能和服务,成功地提高了产品单价。
另一点是市场的成熟度。据日本电气通信运营商协会(TCA)介绍,截止2004年3月底手机用户数为8152万。2003年度的纯增长仅为586万户。日本国内新用户增长的余地几乎没有了。在手机年产量中,新用户需求仅10%左右。与过去能够预见到一定数量的新用户不同,目前是在用户趋于饱和的情况下扩大销售额的。
日本市场为6000多万部
那么,日本国内的需求今后将会如何发展呢?能否缩短换机周期将是关键所在。
截止2004年2月现有用户的平均换机周期为17个半月。假如用户总数最多为9000万,那么换机需求就是每年6171万部(见图2)。也就是刚刚超过本文开头所讲的2003年度产量。
▲ 图2:手机的换代周期日益缩短
2004年2月的平均换机周期为17个半月。同年2月下旬至3月,NTT DoCoMo依次推出了W-CDMA手机“FOMA900i系列”,再加上新年度商战,极有可能进一步缩短。内置IC卡功能的手机已经定于2004年夏季上市,因此可以预计有望见到可与2000年至2001年最短换机周期相匹敌的短换机周期的出现。换机周期的算法如下:从日本国内各月销量中减去新用户数,求出面向换机需求的销量。根据它与当月现有用户之比,求出用户在1个月里购买的手机平均值。其倒数即为平均换机周期。日本国内的手机销量和用户数分别使用了日本经济产业省公布的机械统计数据和日本电气通信运营商协会(TCA)公布的数据
自2002年4月创下26.6个月的纪录以来,平均换机周期正在不断缩短。2003年度相机手机的比例几乎达到了100%,百万像素手机和动态图像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充实,提高了现有用户的换机热情。
今后能否进一步提高手机产值,像全盛时期的个人电脑那样,巩固其作为支撑日本电子产业的基石地位呢?按照现在的平均换机周期水平来计算,已经无法指望从数量上扩大市场了。今后,作为另一个未知数,平均换机周期的缩短将会越来越重要。
利用3G和附加功能加快换机进程
从促使消费者换机来
上接报道(1)--08年产值26万亿日元 5大支柱支撑产业大厦、(2)--电视机王国走向复活!凭超薄产品挑战9000亿日元、(3)--电视机王国走向复活!05年液晶电视有可能制造过剩。
日本的手机产值终于超过“手机泡沫时期”。据日本经济产业省公布的机械统计数据,2003年度日本国内手机产值创下1.9422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494亿元)的新纪录。超过了2000年9月至2001年8月创下的1.7866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374亿元)的历史最高水平,接近2万亿日元大关。个人电脑全盛时期的产业规模、即2.1469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651亿元,2000年2月~2001年1月)也在手机产业的射程范围之内。2003年度日本国内手机的产量也达到了5850万部,逼近2000年6月~2001年5月创下的5979万部历史最高水平(见图1)。
▲ 图1:日本的手机产值因换机需求而坚挺
2003年下半年至2004年上半年,像素数更高、录像功能更充实的相机手机,以及连续通话时间更长的3G手机的市场需求非常强。结果,日本最近的手机产值已经超过2001年的最高水平,年产值逼近2万亿日元大关。由于3G手机带动的换机需求非常坚挺,因此2004年下半年量产和单价均会继续走强。另一方面,考虑到芬兰诺基亚和韩国三星电子等外资手机厂商将会针对日本市场相继推出3G手机,因此2005年之前平均单价有可能回落。(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公布的机械统计数据制作)
假如2004年度手机产值能够增长10.5%,就将赶上全盛时期的个人电脑市场规模。实现更大的飞跃后,手机就有可能成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推动日本电子产业发展的电子产品。
目前的繁荣景象让人仿佛觉得2000年下半年~2001年上半年的“手机泡沫时期”重现于世。其实目前的市场行情与当时是有区别的。
首先是平均单价。从手机黎明期开始一直下滑、根据出厂价计算的平均单价在过去12个月的移动平均值,1999年11月跌至约2万5000日元(约合人民币1920元)的谷底,之后开始反弹。2004年3月已经超过3万3200日元(约合人民币2550元)。日本手机厂商通过追加新功能和服务,成功地提高了产品单价。
另一点是市场的成熟度。据日本电气通信运营商协会(TCA)介绍,截止2004年3月底手机用户数为8152万。2003年度的纯增长仅为586万户。日本国内新用户增长的余地几乎没有了。在手机年产量中,新用户需求仅10%左右。与过去能够预见到一定数量的新用户不同,目前是在用户趋于饱和的情况下扩大销售额的。
日本市场为6000多万部
那么,日本国内的需求今后将会如何发展呢?能否缩短换机周期将是关键所在。
截止2004年2月现有用户的平均换机周期为17个半月。假如用户总数最多为9000万,那么换机需求就是每年6171万部(见图2)。也就是刚刚超过本文开头所讲的2003年度产量。
▲ 图2:手机的换代周期日益缩短
2004年2月的平均换机周期为17个半月。同年2月下旬至3月,NTT DoCoMo依次推出了W-CDMA手机“FOMA900i系列”,再加上新年度商战,极有可能进一步缩短。内置IC卡功能的手机已经定于2004年夏季上市,因此可以预计有望见到可与2000年至2001年最短换机周期相匹敌的短换机周期的出现。换机周期的算法如下:从日本国内各月销量中减去新用户数,求出面向换机需求的销量。根据它与当月现有用户之比,求出用户在1个月里购买的手机平均值。其倒数即为平均换机周期。日本国内的手机销量和用户数分别使用了日本经济产业省公布的机械统计数据和日本电气通信运营商协会(TCA)公布的数据
自2002年4月创下26.6个月的纪录以来,平均换机周期正在不断缩短。2003年度相机手机的比例几乎达到了100%,百万像素手机和动态图像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充实,提高了现有用户的换机热情。
今后能否进一步提高手机产值,像全盛时期的个人电脑那样,巩固其作为支撑日本电子产业的基石地位呢?按照现在的平均换机周期水平来计算,已经无法指望从数量上扩大市场了。今后,作为另一个未知数,平均换机周期的缩短将会越来越重要。
利用3G和附加功能加快换机进程
从促使消费者换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