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新品发布

中国半导体工业迎来关键时刻

发布时间:2007/8/30 0:00:00 访问次数:364

     第一个8英寸硅片生产厂———华虹NEC(HHNEC)在上海的诞生,掀开了中国半导体工业又一个新的篇章。接着又相继有天津的摩托罗拉MOS17、中芯国际、宏力、先进、和舰及台积电(松江)共计7家8英寸芯片生产线及中芯国际(北京)的第一条12英寸芯片生产线开工建设,由此,中国半导体工业开始被国际半导体SEMI列入单独统计行列,反映出中国半导体产业已具备相当的影响力。

    复苏迹象明显

    自2000年全球半导体工业创多项新高后,2001年及2002年又经过连续两年痛苦的调整,尽管2003年初有SARS及美伊战事的影响,但是在2003年第四季度全球半导体业终于等到新一轮的上升循环周期。

    人们已经习惯半导体工业周期性的变化。通常企业总是抓住有利的时机,积聚能量,等待下次波峰来临。

    例如,全球“代工”排名第三的新加坡“特许”(Chartered) 公布的财报显示,该公司已连续2个季度传出获利佳音,一扫过去3年来连续亏损的阴云。

    “特许”在2001年~2003年总计赤字高达10.9亿美元。然而2004 年第二季度的销售额达2.558亿美元,而上年同期为1.27亿美元,增幅达100%;纯利达1530万美元,而去年同期亏损9000万美元。目前特许的芯片生产线的产能利用率为90%,去年同期仅为55%;特许在第二季度共产出硅片24.4万片(等值8英寸计),去年同期仅为14万片,产能增幅达71%;“特许”在2004年第二季度的硅片平均售价ASP为1.048 美元。

    再如,中芯国际(SMIC)在2003年第四季度的销售额为1.45 亿美元。实现了自成立以来首季获利1000万美元。2004年第一季度的销售额为1.861亿美元,与上个季度相比,产能增加28.1%,获利达 2780万美元。

    另外中国台湾省的半导体工业,也将在2004年创造历史最好成绩。整个半导体工业的产值(预测)将达345.62亿美元,差不多是中国内地的8倍(2003年中国内地半导体工业的产值为351.4亿元人民币)。

    以上事例告诉我们,全球半导体工业正处在上升周期,许多企业将从中得益。半导体循环周期起起伏伏,许多企业正利用规律,调整并壮大自己。

    今天,中国的半导体工业不可能与全球整体环境脱开,所以应该充分利用这个大好形势,尽快壮大。如果丧失良机,随着下一波下降周期的到来,至少又要多等6-8个季度,届时,中国大部分新建的、弱小的芯片企业,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面临关键时刻

    为什么说当前时机对于中国的半导体工业尤为关键。因为中国半导体工业中,大部分6英寸-8英寸芯片生产线都是在2000年之后刚刚建成的,目前正处于初创时期,规模偏小,技术单一,需要时间才能迅速发展。因此总有很多坎(如IPO的先决条件、企业要实现盈利)摆在面前,必须越过它,企业才能进一步壮大。

    然而,目前能留给我们的时间大约仅有4个季度。所以,中国的半导体企业必须认清当前形势,抓住一切机会,尽快增强竞争能力。

    两种发展策略

    人们总是在讨论中国半导体工业的发展思路,似乎谁都明白,但是就是不知该如何做。实际上这种情况是完全正常的,因为摆在中国半导体业面前的道路都是崎岖不平的,没有平坦的道路可供选择。因此,本文也提出一些思路供业界探讨。

    策略一:造就多家年产值达10亿美元的企业

    年产值达10亿美元的公司,在中国就像SMIC那样。如果要从国际著名公司来看,2004年上半年的产值排名,第十名为Freescale,其产值为28.57亿美元。TSMC挤进第八,产值为36.6亿美元。因此, 10亿美元的公司只能列为中等型的公司。

    另外一个原因,培育年产值10亿美元左右的公司,表明硅片年产出约在100万片左右,即每月产出在8万片。这种规模的公司,产品范围宽,有多条生产线,相对能经受半导体产业周期的冲击。而太小的公司,又无特色,是很难生存下去的。

    SMIC自2000年成立,至今也仅只有四年时间。但是其采用非常规的思维和扩张策略,迅速发展,让世人瞩目。

    由于SMIC已于今年的第一季度在纽约及我国香港两地分别上市,其运行情况十分透明。最近的各种动作,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如在成都投资成立芯片封装厂,与日本凸版公司合资成立芯载CMOS滤色镜产品公司以及最近获得MoSys公司的一种0.13微米的高密度存储器技术等,都表明SMIC的经营范围已不仅局限于芯片加工,而且完全适应市场的需求,实现了产品的多元化。预计到今年底,该公司北京的 1

     第一个8英寸硅片生产厂———华虹NEC(HHNEC)在上海的诞生,掀开了中国半导体工业又一个新的篇章。接着又相继有天津的摩托罗拉MOS17、中芯国际、宏力、先进、和舰及台积电(松江)共计7家8英寸芯片生产线及中芯国际(北京)的第一条12英寸芯片生产线开工建设,由此,中国半导体工业开始被国际半导体SEMI列入单独统计行列,反映出中国半导体产业已具备相当的影响力。

    复苏迹象明显

    自2000年全球半导体工业创多项新高后,2001年及2002年又经过连续两年痛苦的调整,尽管2003年初有SARS及美伊战事的影响,但是在2003年第四季度全球半导体业终于等到新一轮的上升循环周期。

    人们已经习惯半导体工业周期性的变化。通常企业总是抓住有利的时机,积聚能量,等待下次波峰来临。

    例如,全球“代工”排名第三的新加坡“特许”(Chartered) 公布的财报显示,该公司已连续2个季度传出获利佳音,一扫过去3年来连续亏损的阴云。

    “特许”在2001年~2003年总计赤字高达10.9亿美元。然而2004 年第二季度的销售额达2.558亿美元,而上年同期为1.27亿美元,增幅达100%;纯利达1530万美元,而去年同期亏损9000万美元。目前特许的芯片生产线的产能利用率为90%,去年同期仅为55%;特许在第二季度共产出硅片24.4万片(等值8英寸计),去年同期仅为14万片,产能增幅达71%;“特许”在2004年第二季度的硅片平均售价ASP为1.048 美元。

    再如,中芯国际(SMIC)在2003年第四季度的销售额为1.45 亿美元。实现了自成立以来首季获利1000万美元。2004年第一季度的销售额为1.861亿美元,与上个季度相比,产能增加28.1%,获利达 2780万美元。

    另外中国台湾省的半导体工业,也将在2004年创造历史最好成绩。整个半导体工业的产值(预测)将达345.62亿美元,差不多是中国内地的8倍(2003年中国内地半导体工业的产值为351.4亿元人民币)。

    以上事例告诉我们,全球半导体工业正处在上升周期,许多企业将从中得益。半导体循环周期起起伏伏,许多企业正利用规律,调整并壮大自己。

    今天,中国的半导体工业不可能与全球整体环境脱开,所以应该充分利用这个大好形势,尽快壮大。如果丧失良机,随着下一波下降周期的到来,至少又要多等6-8个季度,届时,中国大部分新建的、弱小的芯片企业,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面临关键时刻

    为什么说当前时机对于中国的半导体工业尤为关键。因为中国半导体工业中,大部分6英寸-8英寸芯片生产线都是在2000年之后刚刚建成的,目前正处于初创时期,规模偏小,技术单一,需要时间才能迅速发展。因此总有很多坎(如IPO的先决条件、企业要实现盈利)摆在面前,必须越过它,企业才能进一步壮大。

    然而,目前能留给我们的时间大约仅有4个季度。所以,中国的半导体企业必须认清当前形势,抓住一切机会,尽快增强竞争能力。

    两种发展策略

    人们总是在讨论中国半导体工业的发展思路,似乎谁都明白,但是就是不知该如何做。实际上这种情况是完全正常的,因为摆在中国半导体业面前的道路都是崎岖不平的,没有平坦的道路可供选择。因此,本文也提出一些思路供业界探讨。

    策略一:造就多家年产值达10亿美元的企业

    年产值达10亿美元的公司,在中国就像SMIC那样。如果要从国际著名公司来看,2004年上半年的产值排名,第十名为Freescale,其产值为28.57亿美元。TSMC挤进第八,产值为36.6亿美元。因此, 10亿美元的公司只能列为中等型的公司。

    另外一个原因,培育年产值10亿美元左右的公司,表明硅片年产出约在100万片左右,即每月产出在8万片。这种规模的公司,产品范围宽,有多条生产线,相对能经受半导体产业周期的冲击。而太小的公司,又无特色,是很难生存下去的。

    SMIC自2000年成立,至今也仅只有四年时间。但是其采用非常规的思维和扩张策略,迅速发展,让世人瞩目。

    由于SMIC已于今年的第一季度在纽约及我国香港两地分别上市,其运行情况十分透明。最近的各种动作,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如在成都投资成立芯片封装厂,与日本凸版公司合资成立芯载CMOS滤色镜产品公司以及最近获得MoSys公司的一种0.13微米的高密度存储器技术等,都表明SMIC的经营范围已不仅局限于芯片加工,而且完全适应市场的需求,实现了产品的多元化。预计到今年底,该公司北京的 1

相关IC型号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自制智能型ICL7135
    表头使ff11CL7135作为ADC,ICL7135是...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751165337  13692101218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