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IC业高端谋位
发布时间:2007/8/30 0:00:00 访问次数:541
发挥珠三角的优势,抢占IC产业链高端,正在成为珠三角IC业精英们的共识。值得注意的是,以深圳为主的珠三角地区正在逐步成为一个全国性IC设计产品供应中心,产品不断向全国扩散。———编者
“珠三角的IC产业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在昨日的“珠三角集成电路业界联谊暨市场推介会”上,国家863计划专家组组长严晓浪等人的精彩演讲,令齐聚一堂的上百家珠三角地区的芯片设计企业、系统整机厂商和渠道商倍感振奋。
IC制造业赶集早布局缓
完整的IC产业链包括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诸多环节。在2000年开始兴起的国内IC产业链条中的“制造业”角逐中,长三角显然已经尽占上风。
有调查表明,一些外资IC加工企业先后落户内地,但这些企业大都集中在华东、华北地区,选择在IC使用量最高的珠三角地区落户的IC加工企业则相对较少。
不容置疑的是,在中国的IC产业上,珠三角的地位是独特的。这里的IC产品消耗量占全国的一半,有90%的进口IC产品都从这里向全国各地集散。基于此,珠三角地区早在几年前就将“芯片”制造业作为推动下一轮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事实上到目前为止该产业并未取得充分发展。因此有人说,珠三角的IC制造业,尽管赶集早,却布局缓慢。
业内人士分析,这固然有资金的原因,但更主要的还是产业格局尚未真正地建立起来。在IC制造业上,珠三角的步伐落在长三角后面,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IC设计抢占产业链高端
珠三角IC制造业步伐的缓慢,令不少人对珠三角的IC业发展产生了悲观的看法。
对此,也有人持不同看法。“在产业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任何地区难以包打天下,把整个产业链从头到尾的利益全部独占,这意味着只要发挥自身优势,在产业链中能找准自己的位置,就同样能分享产业带来的巨大市场前景。”严晓浪说。他认为,珠三角尽管在资金密集的IC制造业上慢了一步,但珠三角的IC产业如果能在IC设计领域上继续保持快速发展,若干年后一定能收到“惊人”的效果。
众所周知,在整个IC产业链中,IC设计业居于产业链的高端,是产业链的“龙头”,技术最尖端,利润也最高。在中国兴起的集成电路热中,珠三角的IC业也已经扬长避短,悄悄地抢占了中国IC产业链的高端。
统计显示,仅拿珠三角地区的深圳市来说,去年深圳IC设计业总产值突破35亿元,约占全国的三成,居全国各大城市首位。
记者了解到,目前深圳的IC设计产品涉及通讯、金融、数字电视等诸多相关产业,IC设计企业达100多家,占全国的四分之一。由于处在中国信息产业的重镇,有着全国最为广阔的IC设计市场,深圳的IC设计业早早就起步,“无声”地发展,逐步走在了全国前列。更为难得的是,这种特色和优势是在市场形成的,有着强大的后劲。
据悉,目前国微、华为、中兴通讯、爱思科等一批深圳IC设计企业,已经在手机、无线通讯、HDTV等方面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不少产品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据华为和中兴的技术人员介绍,两家公司的设计水平已可达0.18微米,华为甚至还达到了0.13微米,目前两家公司的主流产品均已在0.25-0.5微米技术档次。不仅仅是这些在业界声名赫赫的企业,深圳许多规模并不大的IC设计公司,拿出来的产品同样让人欣喜。索威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是一家规模不过10余人的IC设计公司,但公司的全数字音频功放超大规模系列芯片堪称全球一绝,公司的产品比美国同行们都要超前两年。
IC设计业大有可为
中国半导体协会理事长俞忠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在国内当前的IC产业链中,许多企业间缺少横向合作,同时从纵向上看,上游产业的设备材料企业发展严重滞后,IC企业与处于下游的整机企业缺少一种战略合作关系,这种状况妨碍了产业进一步发展。可以说,当前我国IC产业的发展面临着设备材料不自主、与整机配套不足两大瓶颈。而珠三角地区既有强大的整机配套能力,又可以发挥外向型经济的特点,与外商交流合作。他表示,珠三角地区的IC设计企业应该而且也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在实现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与系统整机协调发展,在突破半导体产业的瓶颈中发挥作用。
在谈到珠三角IC设计业如何具体切入IC产业链条的问题上,俞忠钰还表示,目前世界信息技术已进入到一个以数字化为特征的新时代,新技术和新产品层出不穷。在这个新的数字化时代,系统整机的发展同集成电路和基础元器件的发展更加密不可分,需要构筑数字化的产业群体来迎接这一新的挑战,否则就会受制于人,妨碍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他表示,现在整机发展中就碰到很多这种问题。
不少专家还指出,IC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整机,整机的发展要立足于国内集成电路和基础产品的配套生产。珠三角地区有华为、TCL、中兴、康佳、创维等众多大型整机企业,在国外企业和新技术的挑战下,都需要强大的整机配套能力,这都预示着珠三角的IC设计企业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珠三角的IC设计
发挥珠三角的优势,抢占IC产业链高端,正在成为珠三角IC业精英们的共识。值得注意的是,以深圳为主的珠三角地区正在逐步成为一个全国性IC设计产品供应中心,产品不断向全国扩散。———编者
“珠三角的IC产业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在昨日的“珠三角集成电路业界联谊暨市场推介会”上,国家863计划专家组组长严晓浪等人的精彩演讲,令齐聚一堂的上百家珠三角地区的芯片设计企业、系统整机厂商和渠道商倍感振奋。
IC制造业赶集早布局缓
完整的IC产业链包括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诸多环节。在2000年开始兴起的国内IC产业链条中的“制造业”角逐中,长三角显然已经尽占上风。
有调查表明,一些外资IC加工企业先后落户内地,但这些企业大都集中在华东、华北地区,选择在IC使用量最高的珠三角地区落户的IC加工企业则相对较少。
不容置疑的是,在中国的IC产业上,珠三角的地位是独特的。这里的IC产品消耗量占全国的一半,有90%的进口IC产品都从这里向全国各地集散。基于此,珠三角地区早在几年前就将“芯片”制造业作为推动下一轮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事实上到目前为止该产业并未取得充分发展。因此有人说,珠三角的IC制造业,尽管赶集早,却布局缓慢。
业内人士分析,这固然有资金的原因,但更主要的还是产业格局尚未真正地建立起来。在IC制造业上,珠三角的步伐落在长三角后面,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IC设计抢占产业链高端
珠三角IC制造业步伐的缓慢,令不少人对珠三角的IC业发展产生了悲观的看法。
对此,也有人持不同看法。“在产业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任何地区难以包打天下,把整个产业链从头到尾的利益全部独占,这意味着只要发挥自身优势,在产业链中能找准自己的位置,就同样能分享产业带来的巨大市场前景。”严晓浪说。他认为,珠三角尽管在资金密集的IC制造业上慢了一步,但珠三角的IC产业如果能在IC设计领域上继续保持快速发展,若干年后一定能收到“惊人”的效果。
众所周知,在整个IC产业链中,IC设计业居于产业链的高端,是产业链的“龙头”,技术最尖端,利润也最高。在中国兴起的集成电路热中,珠三角的IC业也已经扬长避短,悄悄地抢占了中国IC产业链的高端。
统计显示,仅拿珠三角地区的深圳市来说,去年深圳IC设计业总产值突破35亿元,约占全国的三成,居全国各大城市首位。
记者了解到,目前深圳的IC设计产品涉及通讯、金融、数字电视等诸多相关产业,IC设计企业达100多家,占全国的四分之一。由于处在中国信息产业的重镇,有着全国最为广阔的IC设计市场,深圳的IC设计业早早就起步,“无声”地发展,逐步走在了全国前列。更为难得的是,这种特色和优势是在市场形成的,有着强大的后劲。
据悉,目前国微、华为、中兴通讯、爱思科等一批深圳IC设计企业,已经在手机、无线通讯、HDTV等方面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不少产品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据华为和中兴的技术人员介绍,两家公司的设计水平已可达0.18微米,华为甚至还达到了0.13微米,目前两家公司的主流产品均已在0.25-0.5微米技术档次。不仅仅是这些在业界声名赫赫的企业,深圳许多规模并不大的IC设计公司,拿出来的产品同样让人欣喜。索威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是一家规模不过10余人的IC设计公司,但公司的全数字音频功放超大规模系列芯片堪称全球一绝,公司的产品比美国同行们都要超前两年。
IC设计业大有可为
中国半导体协会理事长俞忠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在国内当前的IC产业链中,许多企业间缺少横向合作,同时从纵向上看,上游产业的设备材料企业发展严重滞后,IC企业与处于下游的整机企业缺少一种战略合作关系,这种状况妨碍了产业进一步发展。可以说,当前我国IC产业的发展面临着设备材料不自主、与整机配套不足两大瓶颈。而珠三角地区既有强大的整机配套能力,又可以发挥外向型经济的特点,与外商交流合作。他表示,珠三角地区的IC设计企业应该而且也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在实现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与系统整机协调发展,在突破半导体产业的瓶颈中发挥作用。
在谈到珠三角IC设计业如何具体切入IC产业链条的问题上,俞忠钰还表示,目前世界信息技术已进入到一个以数字化为特征的新时代,新技术和新产品层出不穷。在这个新的数字化时代,系统整机的发展同集成电路和基础元器件的发展更加密不可分,需要构筑数字化的产业群体来迎接这一新的挑战,否则就会受制于人,妨碍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他表示,现在整机发展中就碰到很多这种问题。
不少专家还指出,IC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整机,整机的发展要立足于国内集成电路和基础产品的配套生产。珠三角地区有华为、TCL、中兴、康佳、创维等众多大型整机企业,在国外企业和新技术的挑战下,都需要强大的整机配套能力,这都预示着珠三角的IC设计企业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珠三角的IC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