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新品发布

硅片市场——夹缝中求生存

发布时间:2007/8/29 0:00:00 访问次数:534

国际市场硅片需求小幅增长
    根据Gartner Dataquest的统计,全球硅片市场在经历了2001年31%的大幅衰退之后,于2002年再度反弹回升,年增长率达5.2%,硅片的销售总额为56.7亿美元;若就硅片面积来看,2002年硅片需求总量则较前一年增加19%,达47.8亿平方英寸,同时硅片需求量将自2002年的47.8亿平方英寸逐年攀升,预计2003、2004年的硅片需求量年增长率将分别达到6%和21.7%,其中12英寸硅片的出货量可望分别成长77%与84%。另外该报告还指出,12英寸硅片的普及是必然趋势,只是12英寸硅片的需求量剧增的机会将相当渺茫。  
                
    在众厂商当中,日本的信越半导体仍然占据首位,市场占有率高达28.9%,SUMCO拿下23.3%的市场,次居第二,德国厂商Wacker Siltronic的排名则从第二跌至第三,市场占有率为15.4%,排名四、五的则是MEMC和Komatsu Electronic Metals,其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2.8%和8.6%。

国内硅片需求平稳增长
    据赛迪顾问统计,2001年国内的单晶硅产量为561.9吨,2002年达到了769吨,年增长率为36.9%;2001年国内硅抛光片产量达到5183万平方英寸,2002年达到了7397万平方英寸,年增长率为42.7%。国内硅材料的发展速度虽然很高,但绝对值仍然很小:国内抛光片所占世界份额为1.7%左右,硅外延片占世界份额为1.3%左右。当前我国的硅材料产品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分立器件用硅片,集成电路用硅抛光片只占小部分,而且主要集中为小尺寸(6英寸及6英寸以下)。随着世界半导体制造业重新布局,我国半导体制造业已经迅速发展壮大,硅片市场也迅速扩张。赛迪顾问预测,到2006年,国内硅片市场需求量将扩大到2亿平方英寸左右。

国内外厂商日子难熬
    由于硅材料工业是一个资金密集、技术密集、支撑能力强而自身效益不甚高的产业,因此虽然市场看好,但是硅片生产厂商的日子并不好过。相关资料显示,1996年到2000年硅片的发货量增加了50%,而销售收入仅增加了6%。由此可以看出硅片生产厂商所承受的价格压力。

    在过去几年半导体材料市场陷入不景气的过程当中,国际上大的硅片生产厂商每年的亏损额都接近10亿美元,因此也出现了厂商之间的合并整合。例如SUMCO便是由住友金属(Sumitomo Metal Infustries)在不堪亏损的情况下与三菱材料(Mitsubishi Materials)的硅片事业部合并而成的;美国最大的硅片厂商MEMC在2001年时曾一度面临破产危机,而后幸亏获得投资机构Texas Pacific Group的青睐,才勉强躲过一劫。

    国内的企业同样不能幸免。有研硅股是国内的半导体材料的龙头老大,是国内惟一能生产8英寸硅抛光片、6英寸以上锗单晶以及3英寸以上砷化镓、磷化镓材料等产品的高技术企业。但是有研硅股在其2002年报中就提到,其募集资金投入的主要项目6、8英寸硅片生产线由于整个行业不景气、硅片价格下滑以及工艺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生产经营面临很大困难。

国内厂商的问题和机遇
    尽管硅片生产厂商日子难过,但是硅片的市场却在迅速扩大。如前所述,随着世界半导体制造业重新布局,我国半导体制造业已经迅速发展,这就为我国硅材料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国内硅片生产厂商必须抓住这个机遇。

目前国内的8英寸集成电路芯片厂完全使用进口硅片,6英寸芯片厂主要也使用进口硅片,这主要是由于国内的硅片质量仍难以达到客户的要求。但是国产硅片的价格明显低于进口产品,只要国产硅片的质量好,能通过芯片厂的考核,就能被接纳,这就是国产硅片占领国内市场的好机会。如何尽快解决这一问题,将是摆在国内硅片厂商的头等大事。

    另外,随着光电子和通信产业的发展,硅基材料成为硅材料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现在SOI技术已开始在世界广泛被使用,AMD、三星、摩托罗拉、飞利浦等均推出了采用SOI材料的产品,而IBM、东芝、SONY等也针对90~45纳米技术考虑使用SOI技术。目前SOI材料约占整个半导体材料市场的30%左右,预计到2010年将占有50%左右的市场比重。因此国内厂商要重视对硅基材料的开发,并尽快实现产业化。

国际市场硅片需求小幅增长
    根据Gartner Dataquest的统计,全球硅片市场在经历了2001年31%的大幅衰退之后,于2002年再度反弹回升,年增长率达5.2%,硅片的销售总额为56.7亿美元;若就硅片面积来看,2002年硅片需求总量则较前一年增加19%,达47.8亿平方英寸,同时硅片需求量将自2002年的47.8亿平方英寸逐年攀升,预计2003、2004年的硅片需求量年增长率将分别达到6%和21.7%,其中12英寸硅片的出货量可望分别成长77%与84%。另外该报告还指出,12英寸硅片的普及是必然趋势,只是12英寸硅片的需求量剧增的机会将相当渺茫。  
                
    在众厂商当中,日本的信越半导体仍然占据首位,市场占有率高达28.9%,SUMCO拿下23.3%的市场,次居第二,德国厂商Wacker Siltronic的排名则从第二跌至第三,市场占有率为15.4%,排名四、五的则是MEMC和Komatsu Electronic Metals,其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2.8%和8.6%。

国内硅片需求平稳增长
    据赛迪顾问统计,2001年国内的单晶硅产量为561.9吨,2002年达到了769吨,年增长率为36.9%;2001年国内硅抛光片产量达到5183万平方英寸,2002年达到了7397万平方英寸,年增长率为42.7%。国内硅材料的发展速度虽然很高,但绝对值仍然很小:国内抛光片所占世界份额为1.7%左右,硅外延片占世界份额为1.3%左右。当前我国的硅材料产品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分立器件用硅片,集成电路用硅抛光片只占小部分,而且主要集中为小尺寸(6英寸及6英寸以下)。随着世界半导体制造业重新布局,我国半导体制造业已经迅速发展壮大,硅片市场也迅速扩张。赛迪顾问预测,到2006年,国内硅片市场需求量将扩大到2亿平方英寸左右。

国内外厂商日子难熬
    由于硅材料工业是一个资金密集、技术密集、支撑能力强而自身效益不甚高的产业,因此虽然市场看好,但是硅片生产厂商的日子并不好过。相关资料显示,1996年到2000年硅片的发货量增加了50%,而销售收入仅增加了6%。由此可以看出硅片生产厂商所承受的价格压力。

    在过去几年半导体材料市场陷入不景气的过程当中,国际上大的硅片生产厂商每年的亏损额都接近10亿美元,因此也出现了厂商之间的合并整合。例如SUMCO便是由住友金属(Sumitomo Metal Infustries)在不堪亏损的情况下与三菱材料(Mitsubishi Materials)的硅片事业部合并而成的;美国最大的硅片厂商MEMC在2001年时曾一度面临破产危机,而后幸亏获得投资机构Texas Pacific Group的青睐,才勉强躲过一劫。

    国内的企业同样不能幸免。有研硅股是国内的半导体材料的龙头老大,是国内惟一能生产8英寸硅抛光片、6英寸以上锗单晶以及3英寸以上砷化镓、磷化镓材料等产品的高技术企业。但是有研硅股在其2002年报中就提到,其募集资金投入的主要项目6、8英寸硅片生产线由于整个行业不景气、硅片价格下滑以及工艺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生产经营面临很大困难。

国内厂商的问题和机遇
    尽管硅片生产厂商日子难过,但是硅片的市场却在迅速扩大。如前所述,随着世界半导体制造业重新布局,我国半导体制造业已经迅速发展,这就为我国硅材料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国内硅片生产厂商必须抓住这个机遇。

目前国内的8英寸集成电路芯片厂完全使用进口硅片,6英寸芯片厂主要也使用进口硅片,这主要是由于国内的硅片质量仍难以达到客户的要求。但是国产硅片的价格明显低于进口产品,只要国产硅片的质量好,能通过芯片厂的考核,就能被接纳,这就是国产硅片占领国内市场的好机会。如何尽快解决这一问题,将是摆在国内硅片厂商的头等大事。

    另外,随着光电子和通信产业的发展,硅基材料成为硅材料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现在SOI技术已开始在世界广泛被使用,AMD、三星、摩托罗拉、飞利浦等均推出了采用SOI材料的产品,而IBM、东芝、SONY等也针对90~45纳米技术考虑使用SOI技术。目前SOI材料约占整个半导体材料市场的30%左右,预计到2010年将占有50%左右的市场比重。因此国内厂商要重视对硅基材料的开发,并尽快实现产业化。

相关IC型号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自制智能型ICL7135
    表头使ff11CL7135作为ADC,ICL7135是...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751165337  13692101218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