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EDA/PLD

FPGA在多进制正交扩频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07/9/11 0:00:00 访问次数:608

    摘 要: 讨论了高速无线分组网络中多进制正交扩频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其中在系统核心部分的扩频编码调制和解调等很多功能都由FPGA来完成,并对此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 FPGA 扩频通信 多进制正交扩频 QPSK调制   

    门阵列逻辑电路在数字系统设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从GAL、EPLD直至目前的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容量和功能以及可靠性都得到很大的发展。目前的FPGA结构采用总线方式,布局布线方便灵活,Altera公司的FLEX10K系列FPGA掩埋带有入出寄存器的RAM块,更加方便地应用于CPU系统。随着器件的发展,开发环境进一步得到优化。Altera公司的Maxplus II为用户提供了良好的开发环境,含有丰富的库资源,很容易实现各种电路设计和完成较复杂的运算,使一部分软件硬化,这对高速系统来说,是非常有效的。它支持多种输入方法,并有极强的仿真系统,支持你随心所欲的设计。最大的优点是支持在线调试,这对于长期从事电路设计调试者来说,极大地提高了效率。

    分组无线网作为一种重要的无线分组通信形式,在军事和民用通信领域一直受到广泛的重视。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分组无线网提出更高的要求,即要求更高的信息速率,支持综合业务,具有很强的抗干扰性能等。要满足这些要求,必须采用新技术来设计新一代分组无线终端。我们提出了采用多进制正交扩频的方法,以实现高速(256kbps和512kbps安全可靠的通信,提出了新的设计思路并采用一系列新技术。应用Altera公司的FLEX10K系列FPGA实现多进制正交扩频编码,快速Hadamard变换法,时序控制逻辑等功能,极大地简化了系统。本文就系统原理和FPGA的应用展开讨论。

    1 多进制扩频编码的实现

    1.1 正交扩频系统的组成

    综合考虑系统带宽和通信速率以及实现的复杂性等因素,我们确定采用16进制的正交扩频方案,并用Walsh函数作为扩频正交码,信息速率分为两档,函数周期分别为64(低速)和32(高速)。Walsh函数其自相关特性较差,同步捕获困难,我们提出在原多进制正交扩频的基础上,增加一个辅助的同步逻辑信道的新方法。并选用m序列作为其扩频码,该同步信道信号被调制到与信息信道正交的载频上,图1给出了调制部分的原理框图。传输数据经串并变换将信息每4个比特分为一组,完成2到16进制变换。I信道传输同步控制及辅助信息(导频信道),并采用m序列调制。而Q信道传输数据信息(信息信道),采用Walsh函数编码。I、Q支路分别进行正交调制,合成QPSK调制的中频信号送至电台。

    1.2 正交扩频编码规则

    前面已介绍了同步码和信息码分别采用m序列和Walsh函数进行扩频。如果按照所给的框图来实现,必须加乘法器,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查表编码以其快速、简单、方便等优点受到人们的青睐,故编码采用存储查表法。把所选取周期为64的m序列分别和16种Walsh函数(32位/64位),依据I、Q支路次序按位交织后形成数据储存于EPROM,然后根据同步信息和数据信息作为地址进行查表。同步支路每一比特对应于一个周期为64的m序列。信息支路在低速情况下,64位Walsh函数与同步支路码长相同,而在高速情况下,64位的同步码要与两个32位Walsh函数依次交织。因此,需要一位地址做奇偶控制。根据上述编码规则,规定速率控制位为高位地址,同步码为次高位地址。

    1.3 正交扩频编码的实现

    图2示出多进制扩频编码的实现原理。其中,分频链形成低位地址、EPROM的片选线、并/串变换的锁存信号和移位信号以及其他时钟源。串/并变换输出形成信息地址。地址形成单元主要是控制两种速率下的地址选择,选取不同的扩频码。当速度为低速时,A3=Ax ,而Sd0~Sd3对应为A4~A7;当速度为高速时,A3=Sd0,而A7=Ax,用来做奇偶定位,Sd0~Sd3对应为A3~A6。同步码产生单元输出同步支路的同步序列,依次为32位0、1码和48位巴克码。时钟控制单元产生巴克码和扰码使能信号,并在同步码发完时刻给终端送出时钟信号TXC。从图中可以看出,采用查表法很方便地实现了正交扩频编码,用一些时序组合电路替代了复杂的乘法器。

    由于Walsh函数

    摘 要: 讨论了高速无线分组网络中多进制正交扩频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其中在系统核心部分的扩频编码调制和解调等很多功能都由FPGA来完成,并对此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 FPGA 扩频通信 多进制正交扩频 QPSK调制   

    门阵列逻辑电路在数字系统设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从GAL、EPLD直至目前的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容量和功能以及可靠性都得到很大的发展。目前的FPGA结构采用总线方式,布局布线方便灵活,Altera公司的FLEX10K系列FPGA掩埋带有入出寄存器的RAM块,更加方便地应用于CPU系统。随着器件的发展,开发环境进一步得到优化。Altera公司的Maxplus II为用户提供了良好的开发环境,含有丰富的库资源,很容易实现各种电路设计和完成较复杂的运算,使一部分软件硬化,这对高速系统来说,是非常有效的。它支持多种输入方法,并有极强的仿真系统,支持你随心所欲的设计。最大的优点是支持在线调试,这对于长期从事电路设计调试者来说,极大地提高了效率。

    分组无线网作为一种重要的无线分组通信形式,在军事和民用通信领域一直受到广泛的重视。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分组无线网提出更高的要求,即要求更高的信息速率,支持综合业务,具有很强的抗干扰性能等。要满足这些要求,必须采用新技术来设计新一代分组无线终端。我们提出了采用多进制正交扩频的方法,以实现高速(256kbps和512kbps安全可靠的通信,提出了新的设计思路并采用一系列新技术。应用Altera公司的FLEX10K系列FPGA实现多进制正交扩频编码,快速Hadamard变换法,时序控制逻辑等功能,极大地简化了系统。本文就系统原理和FPGA的应用展开讨论。

    1 多进制扩频编码的实现

    1.1 正交扩频系统的组成

    综合考虑系统带宽和通信速率以及实现的复杂性等因素,我们确定采用16进制的正交扩频方案,并用Walsh函数作为扩频正交码,信息速率分为两档,函数周期分别为64(低速)和32(高速)。Walsh函数其自相关特性较差,同步捕获困难,我们提出在原多进制正交扩频的基础上,增加一个辅助的同步逻辑信道的新方法。并选用m序列作为其扩频码,该同步信道信号被调制到与信息信道正交的载频上,图1给出了调制部分的原理框图。传输数据经串并变换将信息每4个比特分为一组,完成2到16进制变换。I信道传输同步控制及辅助信息(导频信道),并采用m序列调制。而Q信道传输数据信息(信息信道),采用Walsh函数编码。I、Q支路分别进行正交调制,合成QPSK调制的中频信号送至电台。

    1.2 正交扩频编码规则

    前面已介绍了同步码和信息码分别采用m序列和Walsh函数进行扩频。如果按照所给的框图来实现,必须加乘法器,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查表编码以其快速、简单、方便等优点受到人们的青睐,故编码采用存储查表法。把所选取周期为64的m序列分别和16种Walsh函数(32位/64位),依据I、Q支路次序按位交织后形成数据储存于EPROM,然后根据同步信息和数据信息作为地址进行查表。同步支路每一比特对应于一个周期为64的m序列。信息支路在低速情况下,64位Walsh函数与同步支路码长相同,而在高速情况下,64位的同步码要与两个32位Walsh函数依次交织。因此,需要一位地址做奇偶控制。根据上述编码规则,规定速率控制位为高位地址,同步码为次高位地址。

    1.3 正交扩频编码的实现

    图2示出多进制扩频编码的实现原理。其中,分频链形成低位地址、EPROM的片选线、并/串变换的锁存信号和移位信号以及其他时钟源。串/并变换输出形成信息地址。地址形成单元主要是控制两种速率下的地址选择,选取不同的扩频码。当速度为低速时,A3=Ax ,而Sd0~Sd3对应为A4~A7;当速度为高速时,A3=Sd0,而A7=Ax,用来做奇偶定位,Sd0~Sd3对应为A3~A6。同步码产生单元输出同步支路的同步序列,依次为32位0、1码和48位巴克码。时钟控制单元产生巴克码和扰码使能信号,并在同步码发完时刻给终端送出时钟信号TXC。从图中可以看出,采用查表法很方便地实现了正交扩频编码,用一些时序组合电路替代了复杂的乘法器。

    由于Walsh函数

相关IC型号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声道前级设计特点
    与通常的Hi-Fi前级不同,EP9307-CRZ这台分...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692101218  13751165337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