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产品用材料市场大观
发布时间:2007/8/28 0:00:00 访问次数:483
电子器件是所有电子设备的核心,而半导体材料则是电子器件的基础。材料的进步又是牵引电子器件发展的重要动力。晶体管被通俗地叫做半导体,就因为它是使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没有半导体材料,便没有今天的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正是半导体材料Ge(锗)放大作用的发现,开辟了半导体材料新的一页,创造了固体器件的崭新时代,形象地称为新石器时代。
Si(硅)是今天使用最多的半导体材料,随着晶体管结构、微细化技术和多层布线技术的应用,集成电路达到了高速度、低功耗、大容量、高集成等特性。Si圆片尺寸正向12英寸(300mm)过渡,目前还在开展铜布线、低K介电材料的新应用,以进一步提高Si基器件的性能。
高速逻辑电路生产厂商还相继采用了SOI(绝缘体硅),特别用于MEMS(微电子机械系统)的制作。
GaAs和GaP主要用于制作各种半导体激光,GaAs近年常受到人们怀疑,InP受到光通信技术的驱动,将会有所增长。蓝色LED及激光的制作需要用到蓝宝石、SiC和GaN等,SiC具有耐高温特性,还用于制作功率器件。
Ge是最早使用的半导体材料,因其能隙较小,工作温度只能达到90℃,加上其表面无法生成稳定的氧化层,因而不久就让位于能隙较大的Si,它的工作温度可高达200℃,并可形成一个稳定的SiO2氧化层。迄今为止,Si是使用最为广泛的半导体材料,所以也常用Si器件代替半导体器件的。
Si
Si通过拉晶、切片、抛光、清洗等制作成晶圆片(wafer)或称圆片而投入市场,用以加工制作集成电路。2002年世界圆片市场虽有起伏,但在分立器件和LCD驱动集成电路的牵引下,仍比上年成长了19%,达47.8亿平方英寸,合计1.5亿片。
观察各地区需求,日本和亚太地区(以2002年为例)是数一数二的最大市场(表2),增长也最快,亚太Si圆片需求量成长了34.4%,日本20.4%。美国和欧洲都仅有个位数的增长。
展望未来,Si材料还将继续增长,到2007年才会稍见下降,预计2002~2007年,将以平均每年8.5%的速度增长,届时可达71.8亿平方英寸。同期Si圆片将从1.5亿片增长到1.7亿片,年均增长率3.4%。
2007年各大地区中变化最大的是日本和亚太地区。日本近年因经济不景,半导体产业被迫重组,投资受抑,甚至退出原来经营领域,也有的转向IP经营,软件和服务或者委托加工,本土生产减少,材料需求疲弱,预计到2007年所需Si材料的年均增长率仅6.8%,为世界各地区最低,其所占世界市场份额也随之减少到27.7%。
亚太地区由于代工业集中于此,加上世界大厂生产纷纷向这里转移或与当地厂商开展合作,都成为推进Si材料需求的驱动力,预计到2007年的年均增长率达12.2%,届时的世界市场份额可上升到占33.2%。同时,台积电、联电、三星等公司为争得先机,积极上马12英寸圆片生产线,故其2002~2007年间所需12英寸圆片材料的年均增长率高达34.8%。
美国由于三星、台积电、Infineon和philips等公司赴该国设厂,加上原有产能扩充,预计2002~2007年Si圆片需求量的年均增长率可维持9.5%左右,将保持已有的市场份额。欧洲因Infineon 、Intel、AMD、Motorola、TI等半导体公司的需求,预计同期也可维持9.3%的年均增长率,市场份额也没有变化。
据Gartner Dataquest公司预测,世界半导体业2004年将迈入12英寸圆片时代,到2007年其年均增长率可望接近51%,8英寸圆片只在7.1%左右,其他3英寸、4英寸和6英寸圆片增幅更小,甚至会出现负增长。
现在使用最多的是外延硅圆片,2002年约有70%用于CMOS逻辑电路和闪存制作,15%用于DRAM,其余15%用于分立器件。但它的弱点是价格较高,因此出现了热处理圆片、绝缘体硅(SOI)等新的硅材料。预计2002~2007年间外延硅圆片将平衡成长,年均增长率近10%。SOI自1999年IBM成功应用在它的PowerPC产品之后,市场不断扩大,除高速、节电器件之外,也应用于高压以及汽车、航空等高温器件。2002年SOI圆片需求量达6000万平方英寸,预计到2007年间每年将以47%的速度快速增长,针对12英寸硅圆片,相信有它一席之地。
Si圆片生产厂商日本信越半导体几年稳居龙头宝座,住友金属和三菱材料硅圆片事业部合并而成的SUMCO公司居第二。中国台湾的合晶(Waferwork)公司发展迅速,2002年从第12位挤进前10,跃进到第9位。
化合物材料
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包括GaAs、InP和SiGe等具有比Si更优良的电特性,更高的工作频率、更好的信号接收、更佳的信号处理和更大的电源利用效率等,但因不易生产和价格较高,故而虽有很大应用潜力,但尚未对Si材料造成很大威胁。
上世纪90年代开始供应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市场很小,直到1998年方超过10亿美元,2000年由平转旺,一举上升到26亿美元。2001年同样受到重大挫折,陡落20%,下降到21亿美元,2002年强劲反弹,成长28%,达27亿美元,2003年预计将大幅攀升40%,可达38亿美元。2002~2006年间将以每年28%的速度快速成长,届时将达72亿美元。
化合物半导体中
电子器件是所有电子设备的核心,而半导体材料则是电子器件的基础。材料的进步又是牵引电子器件发展的重要动力。晶体管被通俗地叫做半导体,就因为它是使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没有半导体材料,便没有今天的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正是半导体材料Ge(锗)放大作用的发现,开辟了半导体材料新的一页,创造了固体器件的崭新时代,形象地称为新石器时代。
Si(硅)是今天使用最多的半导体材料,随着晶体管结构、微细化技术和多层布线技术的应用,集成电路达到了高速度、低功耗、大容量、高集成等特性。Si圆片尺寸正向12英寸(300mm)过渡,目前还在开展铜布线、低K介电材料的新应用,以进一步提高Si基器件的性能。
高速逻辑电路生产厂商还相继采用了SOI(绝缘体硅),特别用于MEMS(微电子机械系统)的制作。
GaAs和GaP主要用于制作各种半导体激光,GaAs近年常受到人们怀疑,InP受到光通信技术的驱动,将会有所增长。蓝色LED及激光的制作需要用到蓝宝石、SiC和GaN等,SiC具有耐高温特性,还用于制作功率器件。
Ge是最早使用的半导体材料,因其能隙较小,工作温度只能达到90℃,加上其表面无法生成稳定的氧化层,因而不久就让位于能隙较大的Si,它的工作温度可高达200℃,并可形成一个稳定的SiO2氧化层。迄今为止,Si是使用最为广泛的半导体材料,所以也常用Si器件代替半导体器件的。
Si
Si通过拉晶、切片、抛光、清洗等制作成晶圆片(wafer)或称圆片而投入市场,用以加工制作集成电路。2002年世界圆片市场虽有起伏,但在分立器件和LCD驱动集成电路的牵引下,仍比上年成长了19%,达47.8亿平方英寸,合计1.5亿片。
观察各地区需求,日本和亚太地区(以2002年为例)是数一数二的最大市场(表2),增长也最快,亚太Si圆片需求量成长了34.4%,日本20.4%。美国和欧洲都仅有个位数的增长。
展望未来,Si材料还将继续增长,到2007年才会稍见下降,预计2002~2007年,将以平均每年8.5%的速度增长,届时可达71.8亿平方英寸。同期Si圆片将从1.5亿片增长到1.7亿片,年均增长率3.4%。
2007年各大地区中变化最大的是日本和亚太地区。日本近年因经济不景,半导体产业被迫重组,投资受抑,甚至退出原来经营领域,也有的转向IP经营,软件和服务或者委托加工,本土生产减少,材料需求疲弱,预计到2007年所需Si材料的年均增长率仅6.8%,为世界各地区最低,其所占世界市场份额也随之减少到27.7%。
亚太地区由于代工业集中于此,加上世界大厂生产纷纷向这里转移或与当地厂商开展合作,都成为推进Si材料需求的驱动力,预计到2007年的年均增长率达12.2%,届时的世界市场份额可上升到占33.2%。同时,台积电、联电、三星等公司为争得先机,积极上马12英寸圆片生产线,故其2002~2007年间所需12英寸圆片材料的年均增长率高达34.8%。
美国由于三星、台积电、Infineon和philips等公司赴该国设厂,加上原有产能扩充,预计2002~2007年Si圆片需求量的年均增长率可维持9.5%左右,将保持已有的市场份额。欧洲因Infineon 、Intel、AMD、Motorola、TI等半导体公司的需求,预计同期也可维持9.3%的年均增长率,市场份额也没有变化。
据Gartner Dataquest公司预测,世界半导体业2004年将迈入12英寸圆片时代,到2007年其年均增长率可望接近51%,8英寸圆片只在7.1%左右,其他3英寸、4英寸和6英寸圆片增幅更小,甚至会出现负增长。
现在使用最多的是外延硅圆片,2002年约有70%用于CMOS逻辑电路和闪存制作,15%用于DRAM,其余15%用于分立器件。但它的弱点是价格较高,因此出现了热处理圆片、绝缘体硅(SOI)等新的硅材料。预计2002~2007年间外延硅圆片将平衡成长,年均增长率近10%。SOI自1999年IBM成功应用在它的PowerPC产品之后,市场不断扩大,除高速、节电器件之外,也应用于高压以及汽车、航空等高温器件。2002年SOI圆片需求量达6000万平方英寸,预计到2007年间每年将以47%的速度快速增长,针对12英寸硅圆片,相信有它一席之地。
Si圆片生产厂商日本信越半导体几年稳居龙头宝座,住友金属和三菱材料硅圆片事业部合并而成的SUMCO公司居第二。中国台湾的合晶(Waferwork)公司发展迅速,2002年从第12位挤进前10,跃进到第9位。
化合物材料
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包括GaAs、InP和SiGe等具有比Si更优良的电特性,更高的工作频率、更好的信号接收、更佳的信号处理和更大的电源利用效率等,但因不易生产和价格较高,故而虽有很大应用潜力,但尚未对Si材料造成很大威胁。
上世纪90年代开始供应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市场很小,直到1998年方超过10亿美元,2000年由平转旺,一举上升到26亿美元。2001年同样受到重大挫折,陡落20%,下降到21亿美元,2002年强劲反弹,成长28%,达27亿美元,2003年预计将大幅攀升40%,可达38亿美元。2002~2006年间将以每年28%的速度快速成长,届时将达72亿美元。
化合物半导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