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技术
发布时间:2014/9/30 18:11:50 访问次数:662
向IPv6过渡的另一种方法是隧道技术(tunneling)。图10-10给出了隧道技术的工作原理。 HD64F3069F25V这种方法的要点就是在IPv6数据报要进入IPv4网络时,将IPv6数据报封装成为IPv4数据报(整个的IPv6数据报变成了IPv4数据报的数据部分)。然后,IPv6数据报就在IPv4网络的隧道中传输。当IPv4数据报离开IPv4网络中的隧道时再把数据部分(即原来的IPv6数据报)交给主机的IPv6协议栈。图lO-lO(a)表示在IPv4网络中打通了一个从B到E的“IPv6隧道”,路由器B是隧道的入口而E是出口。图lO-lO(b)表示数据报的封装要点。请读者注意,在隧道中传送的数据报的源地址是B而目的地址是E。
要使双协议栈的主机知道IPv4数据报里面封装的数据是一个IPv6数据报,就必须把IPv4首部的协议字段的值设置为41(41表示数据报的数据部分是IPv6数据报)。
现在有不少人怀疑近期是否能够在整个因特网范围实现从IPv4到IPv6的过渡。至少,在北美有一些因特网服务提供者(ISP)表示他们近期并不打算将其路由器升级到IPv6。他们认为,只有不多的用户需要使用IPv6的功能,而对多数的用户只要对IPv4协议打补丁(例如,地址转换程序)就可以了。目前对IPv6比较感兴趣的是欧洲和亚洲的一些运营商。
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起,就陆续出现了许多新的网络层协议,如IPv6、多播协议,以及资源预留协议RSVP等,然而它们并没有立即获得广泛的应用。这里的原因就是:把新的协议引入网络层就像改造一座已建好的大楼的地基(大楼里面已有人办公和居住)。如果不暂时把这些人迁出大楼,甚至拆除大楼的某些部分,就很难行大楼地基的改造。相反,因特网上的应用层协议却能比较容易地添加上去,就像我们可较容易地改变大楼内一些房
间里的装璜那样。因此,在可预见的将来,作为因特网基础的网络层的改变估计会比应用层的改变缓慢得多。
向IPv6过渡的另一种方法是隧道技术(tunneling)。图10-10给出了隧道技术的工作原理。 HD64F3069F25V这种方法的要点就是在IPv6数据报要进入IPv4网络时,将IPv6数据报封装成为IPv4数据报(整个的IPv6数据报变成了IPv4数据报的数据部分)。然后,IPv6数据报就在IPv4网络的隧道中传输。当IPv4数据报离开IPv4网络中的隧道时再把数据部分(即原来的IPv6数据报)交给主机的IPv6协议栈。图lO-lO(a)表示在IPv4网络中打通了一个从B到E的“IPv6隧道”,路由器B是隧道的入口而E是出口。图lO-lO(b)表示数据报的封装要点。请读者注意,在隧道中传送的数据报的源地址是B而目的地址是E。
要使双协议栈的主机知道IPv4数据报里面封装的数据是一个IPv6数据报,就必须把IPv4首部的协议字段的值设置为41(41表示数据报的数据部分是IPv6数据报)。
现在有不少人怀疑近期是否能够在整个因特网范围实现从IPv4到IPv6的过渡。至少,在北美有一些因特网服务提供者(ISP)表示他们近期并不打算将其路由器升级到IPv6。他们认为,只有不多的用户需要使用IPv6的功能,而对多数的用户只要对IPv4协议打补丁(例如,地址转换程序)就可以了。目前对IPv6比较感兴趣的是欧洲和亚洲的一些运营商。
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起,就陆续出现了许多新的网络层协议,如IPv6、多播协议,以及资源预留协议RSVP等,然而它们并没有立即获得广泛的应用。这里的原因就是:把新的协议引入网络层就像改造一座已建好的大楼的地基(大楼里面已有人办公和居住)。如果不暂时把这些人迁出大楼,甚至拆除大楼的某些部分,就很难行大楼地基的改造。相反,因特网上的应用层协议却能比较容易地添加上去,就像我们可较容易地改变大楼内一些房
间里的装璜那样。因此,在可预见的将来,作为因特网基础的网络层的改变估计会比应用层的改变缓慢得多。
上一篇:从IPv4向IPv6过渡
上一篇:ICM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