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数据报分片举例
发布时间:2014/9/29 20:07:07 访问次数:5015
标识符(32位) 由源点产生的、用来唯一地标志数据报的一个32位数。每产生MAX166一个新数据报,就把这个标识符加1。采用32位的标识符,。l使得在源点发送到同样的终点的数据报中,在数据报的生存时间内无相同的标识符(即使是高速网络)。
下面是个例子。设IPv6数据报的有效载荷为3000字节。现用下层的以太网传送此数据报, lg以太网的最大传送单元MTU是1500字节,因此必须进行分片。分成的三个数据报片的数据部分分别是:1400字节,1翎0字节和⒛0字节。分片需要在IPv6的基本首部
后面增加一个分片扩展首部。分片的结果如图10-5所示。
采用端到端分片的方法可以减少路由器的开销,囚而允许路由器在单位时间内处理更多的数据报。然而,端到端的分片方法有一个重要的后果:它改变了囚特网的基本假设。囚特网原来被设计为允许在任何时候改变路由。例如,如果一个网络或者路由器出故障,那么就可以重新选择另一条不同的路由。这样做的主要好处是它的灵活性。然而IPv6就不能这样容易地改变路由,因为改变路由可能也要改变路径的最大传送单元MTU。如果新路径的MTU小于原来路径的MTU,那么就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为此,IPv6允许中问的路由器采用隧道技术来传送太长的数据报。当路径途中的路由器需要对数据报进行分片时,路由器既不插入数据报片扩展首部,也不改变基本首部中的各个字段。相反,这个路由器创建一个全新的数据报,然后把这个新的数据报分片,并在各个数据报片中插入扩展首部和新的基本首部。最后,路由器把每个数据报片发送给最后的终点,而在终点把收到的各个数据报片收集起来,组装成原来的数据报,再从中抽取出数据部
分。
标识符(32位) 由源点产生的、用来唯一地标志数据报的一个32位数。每产生MAX166一个新数据报,就把这个标识符加1。采用32位的标识符,。l使得在源点发送到同样的终点的数据报中,在数据报的生存时间内无相同的标识符(即使是高速网络)。
下面是个例子。设IPv6数据报的有效载荷为3000字节。现用下层的以太网传送此数据报, lg以太网的最大传送单元MTU是1500字节,因此必须进行分片。分成的三个数据报片的数据部分分别是:1400字节,1翎0字节和⒛0字节。分片需要在IPv6的基本首部
后面增加一个分片扩展首部。分片的结果如图10-5所示。
采用端到端分片的方法可以减少路由器的开销,囚而允许路由器在单位时间内处理更多的数据报。然而,端到端的分片方法有一个重要的后果:它改变了囚特网的基本假设。囚特网原来被设计为允许在任何时候改变路由。例如,如果一个网络或者路由器出故障,那么就可以重新选择另一条不同的路由。这样做的主要好处是它的灵活性。然而IPv6就不能这样容易地改变路由,因为改变路由可能也要改变路径的最大传送单元MTU。如果新路径的MTU小于原来路径的MTU,那么就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为此,IPv6允许中问的路由器采用隧道技术来传送太长的数据报。当路径途中的路由器需要对数据报进行分片时,路由器既不插入数据报片扩展首部,也不改变基本首部中的各个字段。相反,这个路由器创建一个全新的数据报,然后把这个新的数据报分片,并在各个数据报片中插入扩展首部和新的基本首部。最后,路由器把每个数据报片发送给最后的终点,而在终点把收到的各个数据报片收集起来,组装成原来的数据报,再从中抽取出数据部
分。
上一篇:扩展首部举例
上一篇:地址的类型与地址空间
热门点击
- IP地址的编址方法共经过了三个历史阶段
- 在以太网的帧格式中插入VLAN标记
- 802.11的退避机制的概念
- 零比特填充的具体做法
- IPV6数据报分片举例
- 帧的长度不是整数个字节
- 时延(delay或latency)
- 最长前缀匹配
- 在无线局域网中的关联(association
- 双协议栈
推荐技术资料
- 硬盘式MP3播放器终级改
-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NE0 2511,那是一个远方的...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