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上元器件的分布应尽可能均匀
发布时间:2014/9/22 20:32:22 访问次数:729
元器件布局要根据SMT生产设备和工艺特点进行设计。不问的工艺,如再流焊和波峰焊, U4255BM对元件的布局是不一样的;双面再流焊时,对主面和辅面的布局也有不同的要求,等等。
(1) PCB上元器件的分布应尽可能均匀。
(2)同类元器件尽可能按相同的方向排列,特征方向应一致,便于贴装、焊接和检测。
(3)大型器件的四周要留一定的维修空隙,留出SMD返修设备加热头能够进行操作的尺寸。
(4)发热元件应尽可能远离其他元器件,一般置于边角、机箱内通风位置。
(5)对于温度敏感的元器件要远离发热元件。
(6)需要调节或经常更换的元件和零部件,如电位器、可调电感线圈、可变电容器、微动开关、保险管、按键、插拔器等元件的布局,应考虑整机结构要求,置于便于调节和更换的位置。
(7)接线端子、插拔件附近、长串端子昀中央及经常受力作用的部位应设置固定孔,固定孔周围应留有相应的空间,防止因受热膨胀而变形,波峰焊时发生翘起现象。
(8)对于一些体(面)积公差大、精度低,需二次加工的零部件(如变压器、电解电容、压敏电阻、桥堆、散热器等),与其他元器件之间的间隔在原设定的基础上再增加一定的富裕量。
(9)贵重元器件不要布放在PCB的角、边缘或靠近接插件、安装孔、槽、拼板的切割、豁口和拐角等处,以上这些位置是印制板的高应力区,容易造成焊点和元器件的开裂或裂纹。
(10)元件布局要满足再流焊、波峰焊的工艺要求和间距要求。
①单面混装时,应将贴装和插装元器件布放在A面。
②采用双面再流焊的混装时,要求PCB设计应将大元件布放在主(A)面,小元件在辅(B)面。放置在辅(B)面的元件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元器件布局要根据SMT生产设备和工艺特点进行设计。不问的工艺,如再流焊和波峰焊, U4255BM对元件的布局是不一样的;双面再流焊时,对主面和辅面的布局也有不同的要求,等等。
(1) PCB上元器件的分布应尽可能均匀。
(2)同类元器件尽可能按相同的方向排列,特征方向应一致,便于贴装、焊接和检测。
(3)大型器件的四周要留一定的维修空隙,留出SMD返修设备加热头能够进行操作的尺寸。
(4)发热元件应尽可能远离其他元器件,一般置于边角、机箱内通风位置。
(5)对于温度敏感的元器件要远离发热元件。
(6)需要调节或经常更换的元件和零部件,如电位器、可调电感线圈、可变电容器、微动开关、保险管、按键、插拔器等元件的布局,应考虑整机结构要求,置于便于调节和更换的位置。
(7)接线端子、插拔件附近、长串端子昀中央及经常受力作用的部位应设置固定孔,固定孔周围应留有相应的空间,防止因受热膨胀而变形,波峰焊时发生翘起现象。
(8)对于一些体(面)积公差大、精度低,需二次加工的零部件(如变压器、电解电容、压敏电阻、桥堆、散热器等),与其他元器件之间的间隔在原设定的基础上再增加一定的富裕量。
(9)贵重元器件不要布放在PCB的角、边缘或靠近接插件、安装孔、槽、拼板的切割、豁口和拐角等处,以上这些位置是印制板的高应力区,容易造成焊点和元器件的开裂或裂纹。
(10)元件布局要满足再流焊、波峰焊的工艺要求和间距要求。
①单面混装时,应将贴装和插装元器件布放在A面。
②采用双面再流焊的混装时,要求PCB设计应将大元件布放在主(A)面,小元件在辅(B)面。放置在辅(B)面的元件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上一篇:涂覆阻焊层有两种方法
上一篇:波峰焊工艺的元器件排布方向
热门点击
- IP地址的编址方法共经过了三个历史阶段
- 在以太网的帧格式中插入VLAN标记
- 零比特填充的具体做法
- 帧的长度不是整数个字节
- 时延(delay或latency)
- 最长前缀匹配
- 窗口扩大选项是为了扩大窗口
- 透明网桥
- 差错检测
- 运输层的端口
推荐技术资料
- 硬盘式MP3播放器终级改
-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NE0 2511,那是一个远方的...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