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晶闸故障与检测
发布时间:2013/5/27 9:32:25 访问次数:1036
(1)故障。
1)短路故障。对双向E6B2-CWZ5B 1024P/R晶闸管来说,就是A2一Al、G—Al和A2一G极间短路。具体故障现象与普通晶闸管相似。
2)断路故障。对双向晶闸管来说,就是G—Al极间或A2一Al极间不能导通正、反向电流。具体故障现象与普通晶闸管相似,
3)漏电故障。对双向晶闸管来说,漏电故障就是A2一Al极呈现一定电阻。在未加触发电压时,A2一Al极间也能流通一定的电流,但比A2一Al极间正常工作的电流值小,这时的双向晶闸管就存在漏电故障。
(2)检测。
1)判别电极。
◆判别T2。测试电路如图6-74所示。用万用表Rxl或Rxl0挡分别测量双向晶闸管三个管脚间的正、反向电阻值,如果晶闸管是好的,肯定能测得一管脚与其他两脚都不通,此脚便是T2脚。对于T0220封装的管子,一般中间一管脚为T2,并多与自带散热片相通,用万用表一测便知。
◆判别Tl极和G极。用上述方法确定了T2极之后,剩下的两个管脚即为Tl极和G极。将万用表拨至Rxl或Rxl0挡,先将任一表笔接这两管脚中的任一个,另一表笔接另外一管脚,测出一电阻值,然后将红、黑表笔对调,再测出一个电阻值,两次测得的电阻值约几十欧至一百欧左右。仔细比较两次的测量结果,会发现电阻值为一大一小。在得到电阻值较小的那一次测量中,黑表笔所接的即是Tl,红表笔所接的则为G,如图6-75所示。
图6-74判别双向晶闸管的T2极 图6-75判别双向晶闸管Tl极和G极
双向晶闸管也可以根据其封装形式来判断出各电极,例如:螺栓形双向晶闸管的螺栓一端为主电极T2,较细的引线端为门极G,较粗的引线端为主电极Tl。金属封装(T0-3)双向晶闸管的外壳为主电极T2。塑封(T0-220)双向晶闸管的中间引脚为主电极T2,该极通常与自带小散热片相连。图6-76是几种双向晶闸管的引脚排列。
(1)故障。
1)短路故障。对双向E6B2-CWZ5B 1024P/R晶闸管来说,就是A2一Al、G—Al和A2一G极间短路。具体故障现象与普通晶闸管相似。
2)断路故障。对双向晶闸管来说,就是G—Al极间或A2一Al极间不能导通正、反向电流。具体故障现象与普通晶闸管相似,
3)漏电故障。对双向晶闸管来说,漏电故障就是A2一Al极呈现一定电阻。在未加触发电压时,A2一Al极间也能流通一定的电流,但比A2一Al极间正常工作的电流值小,这时的双向晶闸管就存在漏电故障。
(2)检测。
1)判别电极。
◆判别T2。测试电路如图6-74所示。用万用表Rxl或Rxl0挡分别测量双向晶闸管三个管脚间的正、反向电阻值,如果晶闸管是好的,肯定能测得一管脚与其他两脚都不通,此脚便是T2脚。对于T0220封装的管子,一般中间一管脚为T2,并多与自带散热片相通,用万用表一测便知。
◆判别Tl极和G极。用上述方法确定了T2极之后,剩下的两个管脚即为Tl极和G极。将万用表拨至Rxl或Rxl0挡,先将任一表笔接这两管脚中的任一个,另一表笔接另外一管脚,测出一电阻值,然后将红、黑表笔对调,再测出一个电阻值,两次测得的电阻值约几十欧至一百欧左右。仔细比较两次的测量结果,会发现电阻值为一大一小。在得到电阻值较小的那一次测量中,黑表笔所接的即是Tl,红表笔所接的则为G,如图6-75所示。
图6-74判别双向晶闸管的T2极 图6-75判别双向晶闸管Tl极和G极
双向晶闸管也可以根据其封装形式来判断出各电极,例如:螺栓形双向晶闸管的螺栓一端为主电极T2,较细的引线端为门极G,较粗的引线端为主电极Tl。金属封装(T0-3)双向晶闸管的外壳为主电极T2。塑封(T0-220)双向晶闸管的中间引脚为主电极T2,该极通常与自带小散热片相连。图6-76是几种双向晶闸管的引脚排列。
上一篇:双向晶闸管的典型应用
上一篇:用万用表用万用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