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分放大器抑制零点漂移原理
发布时间:2012/11/3 15:02:32 访问次数:9990
差分放大器中的两只三极管直流电ECJ0EB1H153K路是对称的,在静态时,对于共模信号而言(漂移就是共模信号),两管集电极直流电压相等,在采用双端输出式电路后输出信号电压瓯为零,即零点漂移的结果对输出信号电压砜没有影响,说明具有抑制零点漂移的作用。
负反馈电阻抑制零点漂移原理
差分放大器中两管共用的发射极电阻对共模信号也具有负反馈作用,在加大发射极电阻阻值后对共模信号的负反馈量增大,使放大器共模抑制比增大,可以提高抑制零点漂移的效果。
可控制负反馈量的负反馈电路
一些放大器中,需要对放大器的放大倍数按一定的要求进行控制,这时也可以采用负反馈电路来实现,通过控制放大器中的负反馈量实现控制放大倍数的目的,且很容易实现自动控制。
图1-159所示是可以控制负反馈量的负反馈电路。电路中的VT1构成一级共发射极放大器,VT2则是一只控制三极管(不工作在放大状态),它的集电极与发射极并联在VT1发射极负反馈电阻Rl上。
三极管相关知识补充
1.由三极管知识可知,当三极管基极电流大小在变化时,其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问的内阻也随之变化,基极电流愈大,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的内阻愈小:反之则愈大。图1-160所示是VT1管发射极电流流过VT2管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从VT1管发射极流出的电流经VT2管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内阻成回路。
2.负反馈量控制分析
直流控制电压通过电阻R2加到VT2基极,直流控制电压变化时,将引起VT2基极电压的相应变化,导致VT2基极电流的相应变化,使VT2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的内阻相应变化。VT2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内阻与Rl并联,并联后的总电阻作为VT1发射极负反馈电阻。
(1) VT2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内阻减小。这时,并联后的总电阻减小,负反馈量减小,VT1放大器的放大倍数增大。
(2) VT2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内阻增大。这时,并联后的总电阻增大,负反馈量增大,VT1放大器的放大倍数减小。由此可见,VT1放大倍数受VT2控制,而VT2是受直流控制电压控制的。
差分放大器中的两只三极管直流电ECJ0EB1H153K路是对称的,在静态时,对于共模信号而言(漂移就是共模信号),两管集电极直流电压相等,在采用双端输出式电路后输出信号电压瓯为零,即零点漂移的结果对输出信号电压砜没有影响,说明具有抑制零点漂移的作用。
负反馈电阻抑制零点漂移原理
差分放大器中两管共用的发射极电阻对共模信号也具有负反馈作用,在加大发射极电阻阻值后对共模信号的负反馈量增大,使放大器共模抑制比增大,可以提高抑制零点漂移的效果。
可控制负反馈量的负反馈电路
一些放大器中,需要对放大器的放大倍数按一定的要求进行控制,这时也可以采用负反馈电路来实现,通过控制放大器中的负反馈量实现控制放大倍数的目的,且很容易实现自动控制。
图1-159所示是可以控制负反馈量的负反馈电路。电路中的VT1构成一级共发射极放大器,VT2则是一只控制三极管(不工作在放大状态),它的集电极与发射极并联在VT1发射极负反馈电阻Rl上。
三极管相关知识补充
1.由三极管知识可知,当三极管基极电流大小在变化时,其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问的内阻也随之变化,基极电流愈大,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的内阻愈小:反之则愈大。图1-160所示是VT1管发射极电流流过VT2管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从VT1管发射极流出的电流经VT2管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内阻成回路。
2.负反馈量控制分析
直流控制电压通过电阻R2加到VT2基极,直流控制电压变化时,将引起VT2基极电压的相应变化,导致VT2基极电流的相应变化,使VT2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的内阻相应变化。VT2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内阻与Rl并联,并联后的总电阻作为VT1发射极负反馈电阻。
(1) VT2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内阻减小。这时,并联后的总电阻减小,负反馈量减小,VT1放大器的放大倍数增大。
(2) VT2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内阻增大。这时,并联后的总电阻增大,负反馈量增大,VT1放大器的放大倍数减小。由此可见,VT1放大倍数受VT2控制,而VT2是受直流控制电压控制的。
上一篇:输入共模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