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的选择
发布时间:2012/6/23 17:33:30 访问次数:896
我曾考虑用可靠的集成芯UMD05-523片进行放大,但是其电路固定,外围元件不会对其效果有较大的改善,所以淘汰了使用集成芯片的想法。由于A类功放电流持续流过输出管,所以不存在开关引起的非线性失低,发热量较大。相比而言,AB类功放电路的线性度是最差的,所以我对改进型B类线路还是比较欣赏的,也了解其功率和放大的方式,并且改进型B类电路有较高的效率,所以还是采用改进型B类电路。
首先介绍电路:采用经典常见的镜像电流源差分输入级,史密勤补偿,电压放大级,输出使用射极跟随器,每声芾使用一对大管,后加菇贝尔网路,每声道使用2个220u F和2个100“F的电容,另外,2个0.1uF电容做退耦。2个3A防反接二极管和2个3A输出钳位二极管起到保护作用(见图1)。220V输入先经过自制的LC电源滤波器(见图2)由电感线圈,0.1uF×电容,串有保险管,并有471压敏电阻,PCB布线使用了较宽的线条,以适应大电流,将电感线圈的引脚弯折贴在电路板上进行焊接(见图3),交流电进入变压器变压后送入到整流、滤波部分。我使用独立的方法设计,每个声道使用1组整流桥,每组由4个ON车轮管和4个0.1 u F电容并联(见图4),每声道使用6个滤波电容,总滤波容量实测1 12800“F。电源线和扬声器线都采用2平方的多股线。除了扬声器保护电路我使用了套件,其他印制电路板均为自制。最初设计时我计划使用万用板,但经过考扇目决定自制印制电路板。我认为自制印制电路板才有一定难度,设计出带有自己风格的PCB!
在这里再说下电流型功放,比如我们常见的M6、M7等,很多的功率放大器都向输入阻抗无穷大、输出阻抗为零这一目标来努力。这样可以减少扬声器阻抗曲线峰谷引起的频响变动,从而驱动所有音箱,称为“通用”的产品。若把输出阻抗变得较高,就成为了电流型功放,但会带来新的问题,这只适合特定品种的扬声器。其实电流型功放也有一定的弊端,这里没有使用电流型电路。
我曾考虑用可靠的集成芯UMD05-523片进行放大,但是其电路固定,外围元件不会对其效果有较大的改善,所以淘汰了使用集成芯片的想法。由于A类功放电流持续流过输出管,所以不存在开关引起的非线性失低,发热量较大。相比而言,AB类功放电路的线性度是最差的,所以我对改进型B类线路还是比较欣赏的,也了解其功率和放大的方式,并且改进型B类电路有较高的效率,所以还是采用改进型B类电路。
首先介绍电路:采用经典常见的镜像电流源差分输入级,史密勤补偿,电压放大级,输出使用射极跟随器,每声芾使用一对大管,后加菇贝尔网路,每声道使用2个220u F和2个100“F的电容,另外,2个0.1uF电容做退耦。2个3A防反接二极管和2个3A输出钳位二极管起到保护作用(见图1)。220V输入先经过自制的LC电源滤波器(见图2)由电感线圈,0.1uF×电容,串有保险管,并有471压敏电阻,PCB布线使用了较宽的线条,以适应大电流,将电感线圈的引脚弯折贴在电路板上进行焊接(见图3),交流电进入变压器变压后送入到整流、滤波部分。我使用独立的方法设计,每个声道使用1组整流桥,每组由4个ON车轮管和4个0.1 u F电容并联(见图4),每声道使用6个滤波电容,总滤波容量实测1 12800“F。电源线和扬声器线都采用2平方的多股线。除了扬声器保护电路我使用了套件,其他印制电路板均为自制。最初设计时我计划使用万用板,但经过考扇目决定自制印制电路板。我认为自制印制电路板才有一定难度,设计出带有自己风格的PCB!
在这里再说下电流型功放,比如我们常见的M6、M7等,很多的功率放大器都向输入阻抗无穷大、输出阻抗为零这一目标来努力。这样可以减少扬声器阻抗曲线峰谷引起的频响变动,从而驱动所有音箱,称为“通用”的产品。若把输出阻抗变得较高,就成为了电流型功放,但会带来新的问题,这只适合特定品种的扬声器。其实电流型功放也有一定的弊端,这里没有使用电流型电路。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