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形失真与静态工作点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2/2/9 23:46:29 访问次数:9178
按图2 - 15(a)所示做实验。由信号发生器输入适当的正弦波信号,调整静态工作点,观察示波器上输出信号的变化情况。
(1)工作点偏高易引起饱和失真 BCM4330FKUBG
输出信号波形负半周被部分削平,这种现象称为“饱和失真”。
产生饱和失真的原因是,由于Q点偏高。如图2 - 15(b)所示中的Q'点,输入信号的正半周的一部分进入饱和区,使输出信号的负半周被部分削平。
消除失真的方法是增大R。,减小J。Q,使Q点适当下移。
(2)工作点偏低易引起截止失真
输出信号的正半周被部分削平,这种现象称为截止失真。
产生截止失真的原因是由于Q点偏低。如图2 - 15(b)所示中的Q"点,输入信号电压负半周有一部分进入截止区,使输出信号电压正半周被部分削平。
消除截止失真的方法是,减小RB,增大IBQ,使Q点适当上移。
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均是因为三极管工作于特性曲线的非线性部分(饱和区截止区),所以统称为非线性失真。
为使输出信号电压最大且不失真,必须使工作点有较大的动态范囤,通常将静态工作点设置在交流负载线的中点附近。
(1)工作点偏高易引起饱和失真 BCM4330FKUBG
输出信号波形负半周被部分削平,这种现象称为“饱和失真”。
产生饱和失真的原因是,由于Q点偏高。如图2 - 15(b)所示中的Q'点,输入信号的正半周的一部分进入饱和区,使输出信号的负半周被部分削平。
消除失真的方法是增大R。,减小J。Q,使Q点适当下移。
(2)工作点偏低易引起截止失真
输出信号的正半周被部分削平,这种现象称为截止失真。
产生截止失真的原因是由于Q点偏低。如图2 - 15(b)所示中的Q"点,输入信号电压负半周有一部分进入截止区,使输出信号电压正半周被部分削平。
消除截止失真的方法是,减小RB,增大IBQ,使Q点适当上移。
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均是因为三极管工作于特性曲线的非线性部分(饱和区截止区),所以统称为非线性失真。
为使输出信号电压最大且不失真,必须使工作点有较大的动态范囤,通常将静态工作点设置在交流负载线的中点附近。

按图2 - 15(a)所示做实验。由信号发生器输入适当的正弦波信号,调整静态工作点,观察示波器上输出信号的变化情况。
(1)工作点偏高易引起饱和失真 BCM4330FKUBG
输出信号波形负半周被部分削平,这种现象称为“饱和失真”。
产生饱和失真的原因是,由于Q点偏高。如图2 - 15(b)所示中的Q'点,输入信号的正半周的一部分进入饱和区,使输出信号的负半周被部分削平。
消除失真的方法是增大R。,减小J。Q,使Q点适当下移。
(2)工作点偏低易引起截止失真
输出信号的正半周被部分削平,这种现象称为截止失真。
产生截止失真的原因是由于Q点偏低。如图2 - 15(b)所示中的Q"点,输入信号电压负半周有一部分进入截止区,使输出信号电压正半周被部分削平。
消除截止失真的方法是,减小RB,增大IBQ,使Q点适当上移。
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均是因为三极管工作于特性曲线的非线性部分(饱和区截止区),所以统称为非线性失真。
为使输出信号电压最大且不失真,必须使工作点有较大的动态范囤,通常将静态工作点设置在交流负载线的中点附近。
(1)工作点偏高易引起饱和失真 BCM4330FKUBG
输出信号波形负半周被部分削平,这种现象称为“饱和失真”。
产生饱和失真的原因是,由于Q点偏高。如图2 - 15(b)所示中的Q'点,输入信号的正半周的一部分进入饱和区,使输出信号的负半周被部分削平。
消除失真的方法是增大R。,减小J。Q,使Q点适当下移。
(2)工作点偏低易引起截止失真
输出信号的正半周被部分削平,这种现象称为截止失真。
产生截止失真的原因是由于Q点偏低。如图2 - 15(b)所示中的Q"点,输入信号电压负半周有一部分进入截止区,使输出信号电压正半周被部分削平。
消除截止失真的方法是,减小RB,增大IBQ,使Q点适当上移。
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均是因为三极管工作于特性曲线的非线性部分(饱和区截止区),所以统称为非线性失真。
为使输出信号电压最大且不失真,必须使工作点有较大的动态范囤,通常将静态工作点设置在交流负载线的中点附近。

热门点击
- 在高频段和低频段放大倍数下降的原因
- 波形失真与静态工作点的关系
- 译码显示集成块74LS248
- 电阻器基本工作原理
- 一次、二次绕组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
- 调制解调器电路的工作原理
- 频率调制
- 9级单声道集成电路LB1409
- 单调谐放大器
- 采用有源负载的差分放大器
推荐技术资料
- 自制经典的1875功放
- 平时我也经常逛一些音响DIY论坛,发现有很多人喜欢LM...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