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音响系统发展及技术知识全接触
发布时间:2007/8/23 0:00:00 访问次数:321
来源:湖南在线
音响技术发展经历了四阶段
音响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场效应管四个阶段。
1906年美国人德福雷斯特发明了真空三极管,开创了人类电声技术的先河。1927年贝尔实验室发明了负反馈技术,使音响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威廉逊放大器,较成功地运用了负反馈技术,使放大器的失真度大大降低。上世纪50年代,电子管放大器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潮时期,各种电子管放大器层出不穷。由于电子管放大器音色甜美、圆润,至今仍为发烧友所偏爱。
上世纪60年代晶体管的出现,使广大音响爱好者进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音响天地。晶体管放大器具有细腻动人的音色、较低的失真、较宽的频响及动态范围等特点。
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首先推出音响技术中的新成员——集成电路,到了70年代初,集成电路以其质优价廉、体积小、功能多等特点,逐步被音响界所认识。发展至今,厚膜音响集成电路、运算放大集成电路被广泛用于音响电路。
上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生产出第一只场效应功率管。由于场效应功率管同时具有电子管纯厚、甜美的音色以及动态范围达90dB、THD<0.01%(100kHz时)的特点,很快在音响界流行。现今的许多放大器中都采用了场效应管作为末级输出。
家庭组合音响的种类
通常所讲的组合音响有台式组合音响和落地式组合音响两大类。由于要求组合音响有比较高的声音质量,所以它的两只音箱一般体积都较大。
按主机的结构(层数)划分,音响有一体的和分层的两类。在一体的组合音响中,它的各部分电路(包括电唱机)都在一个外壳之中,这种结构一般用于低档的组合音响中。在分层的组合音响中,根据机器的档次不同所分的层数也不一样。分层较多的组合音响中有:电唱机一层、CD唱机一层、调谐器一层、双卡录放音座一层、音调控制器一层、主功率放大器一层。在分层较少的组合音响中,电唱机、CD唱机各分一层,其他为一层。
家庭音响往何处去
微型化、数字化、专业化、影视化是家庭音响必然的发展趋势。
微型化音响。微型台式组合音响已有较长的发展史,在10多年前就已经出现高级超小型组合音响。但由于听音喇叭、立体声电唱机、录音卡座没有很好解决,所以一直停留在较低的档次上。为了创造小巧的音响世界,不但要从放大器、控制部件、左右音箱上下功夫,还得从调谐器、CD唱机和录音卡座方面一起考虑。
数字化音响。数字技术是一种新技术,所以数字音响在解决模拟音响噪声的失真问题时发展而成。音响采用了数字技术之后,记录的数字信号从取样频率到量化特性,有清晰的解像度,没有色抖动,得到是非常清晰的图像。而且可以和上位机互换,这与模拟录放像设备无法比拟。数字录音可以把时间、人名、地址一起录入带中,采用微型键盘来完成编目工作,更换曲目编号,再加上遥控功能,使你能够自动地搜索需要的曲目,使用方便。
影视听设备一体化。数字音响随着电声技术、影视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它们在家庭中可以构成混然一体的多媒体影视音频系统。这样的系统,能听到各种在输入端增添各种需要的信号输入和功能转换,通过电脑处理就能使受众看到各种图像和听到各种声音。
奇特的新型音响
烤上钢琴漆的音响。这款音响的最大特点在于它采用独特的烤漆技术,为音响烤上了钢琴漆,在气质上体现出欧洲19世纪浪漫风情。色彩黑白色相结合,带有哥特式建筑特有的冷峻与简洁,作为家庭摆设,能为屋内环境增添不少高贵的气氛。
“音箱虫”。这个小装置的中心部件是一个美军用于声纳装置的特殊材料,叫Terfenol-D,含60%的铁和一些其他的稀有金属。把它放在磁场里,它就会发出轻微的振动,幅度虽然不大,只有1微米,但是振动力量非常强,只要把它连在一个光滑、坚硬的表面,比如窗户的玻璃或人的头盖骨,都能把它们变成音箱。它的设计者给了它一个可爱的名字“音箱虫”。
互动PC音响系统。这种可以安装到PC上的微型立体音响设备,可以收听到当地的AM/FM以及互联网无线电台播出的音乐节目,并将从互联网上下载和CD光盘上的音乐以MP3文件的格式储存到计算机硬盘中。这套音响设备仅重7英磅,非常方便使用,用户可以在听音乐的同时运行其他程序,两者之间不会出现相互干扰的情况。电子音响蜡烛。这套电子音响蜡烛由蜡烛体、蜡座和光控电子音响系统组成,其特点是各种
造型的蜡烛点燃后通过光导纤维将光信号传至模拟发声电路,经扬声器播送音乐,使蜡烛能够边燃边播乐,如果烛光熄灭,音响就停止。
数字音响系统的优缺点
与模拟音响设备相比,数字音响设备的主要优点是音响质量优异。以激光唱片与传统的密纹唱片相比较,可以看到激光唱片唱机的各项
来源:湖南在线
音响技术发展经历了四阶段
音响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场效应管四个阶段。
1906年美国人德福雷斯特发明了真空三极管,开创了人类电声技术的先河。1927年贝尔实验室发明了负反馈技术,使音响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威廉逊放大器,较成功地运用了负反馈技术,使放大器的失真度大大降低。上世纪50年代,电子管放大器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潮时期,各种电子管放大器层出不穷。由于电子管放大器音色甜美、圆润,至今仍为发烧友所偏爱。
上世纪60年代晶体管的出现,使广大音响爱好者进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音响天地。晶体管放大器具有细腻动人的音色、较低的失真、较宽的频响及动态范围等特点。
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首先推出音响技术中的新成员——集成电路,到了70年代初,集成电路以其质优价廉、体积小、功能多等特点,逐步被音响界所认识。发展至今,厚膜音响集成电路、运算放大集成电路被广泛用于音响电路。
上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生产出第一只场效应功率管。由于场效应功率管同时具有电子管纯厚、甜美的音色以及动态范围达90dB、THD<0.01%(100kHz时)的特点,很快在音响界流行。现今的许多放大器中都采用了场效应管作为末级输出。
家庭组合音响的种类
通常所讲的组合音响有台式组合音响和落地式组合音响两大类。由于要求组合音响有比较高的声音质量,所以它的两只音箱一般体积都较大。
按主机的结构(层数)划分,音响有一体的和分层的两类。在一体的组合音响中,它的各部分电路(包括电唱机)都在一个外壳之中,这种结构一般用于低档的组合音响中。在分层的组合音响中,根据机器的档次不同所分的层数也不一样。分层较多的组合音响中有:电唱机一层、CD唱机一层、调谐器一层、双卡录放音座一层、音调控制器一层、主功率放大器一层。在分层较少的组合音响中,电唱机、CD唱机各分一层,其他为一层。
家庭音响往何处去
微型化、数字化、专业化、影视化是家庭音响必然的发展趋势。
微型化音响。微型台式组合音响已有较长的发展史,在10多年前就已经出现高级超小型组合音响。但由于听音喇叭、立体声电唱机、录音卡座没有很好解决,所以一直停留在较低的档次上。为了创造小巧的音响世界,不但要从放大器、控制部件、左右音箱上下功夫,还得从调谐器、CD唱机和录音卡座方面一起考虑。
数字化音响。数字技术是一种新技术,所以数字音响在解决模拟音响噪声的失真问题时发展而成。音响采用了数字技术之后,记录的数字信号从取样频率到量化特性,有清晰的解像度,没有色抖动,得到是非常清晰的图像。而且可以和上位机互换,这与模拟录放像设备无法比拟。数字录音可以把时间、人名、地址一起录入带中,采用微型键盘来完成编目工作,更换曲目编号,再加上遥控功能,使你能够自动地搜索需要的曲目,使用方便。
影视听设备一体化。数字音响随着电声技术、影视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它们在家庭中可以构成混然一体的多媒体影视音频系统。这样的系统,能听到各种在输入端增添各种需要的信号输入和功能转换,通过电脑处理就能使受众看到各种图像和听到各种声音。
奇特的新型音响
烤上钢琴漆的音响。这款音响的最大特点在于它采用独特的烤漆技术,为音响烤上了钢琴漆,在气质上体现出欧洲19世纪浪漫风情。色彩黑白色相结合,带有哥特式建筑特有的冷峻与简洁,作为家庭摆设,能为屋内环境增添不少高贵的气氛。
“音箱虫”。这个小装置的中心部件是一个美军用于声纳装置的特殊材料,叫Terfenol-D,含60%的铁和一些其他的稀有金属。把它放在磁场里,它就会发出轻微的振动,幅度虽然不大,只有1微米,但是振动力量非常强,只要把它连在一个光滑、坚硬的表面,比如窗户的玻璃或人的头盖骨,都能把它们变成音箱。它的设计者给了它一个可爱的名字“音箱虫”。
互动PC音响系统。这种可以安装到PC上的微型立体音响设备,可以收听到当地的AM/FM以及互联网无线电台播出的音乐节目,并将从互联网上下载和CD光盘上的音乐以MP3文件的格式储存到计算机硬盘中。这套音响设备仅重7英磅,非常方便使用,用户可以在听音乐的同时运行其他程序,两者之间不会出现相互干扰的情况。电子音响蜡烛。这套电子音响蜡烛由蜡烛体、蜡座和光控电子音响系统组成,其特点是各种
造型的蜡烛点燃后通过光导纤维将光信号传至模拟发声电路,经扬声器播送音乐,使蜡烛能够边燃边播乐,如果烛光熄灭,音响就停止。
数字音响系统的优缺点
与模拟音响设备相比,数字音响设备的主要优点是音响质量优异。以激光唱片与传统的密纹唱片相比较,可以看到激光唱片唱机的各项
上一篇:几个不易理解的音质评价用语
上一篇:关于了解音响系统全体设计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