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卡简述
发布时间:2007/8/20 0:00:00 访问次数:498
1.1智能卡基础知识
1.1.1什么是智能卡
智能卡的名称来源于英文名词“Smart card”,又称集成电路卡,即 IC卡(Integrated Circuitcard)。它将一个集成电路芯片镶嵌于塑料基片中,封装成卡的形式,其外形与覆盖磁条的磁卡相似。
IC卡的概念是7O年代初提出来的,法国布尔(BULL)公司于1976年首先创造出 IC卡产品,并将这项技术应用到金融、交通、医疗、身份证明等多个行业,它将徽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在一起,提高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现代化程度。
IC卡芯片具有写入数据和存储数据的能力,IC卡存储器中的内容根据需要可以有条件地供外部读取,成供内部信息处理和判定之用。根据卡中所镶嵌的集成电路的不同可以分成以下三类:
1.存储器卡 卡中的集成电路为EEPROM(可用电擦除的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2.逻辑加密卡 卡中的集成电路具有加密逻辑和ZEPROM。
3.CPU卡 卡中的集成电路包括中央处理器CPU、EEPROM、随机存储器RAM以及固化在只读存储器ROM中的片内操作系统COS hiPOperatingSystem)。
严格地讲,只有CPU卡才是真正的智能卡,但在本书中,为了论述全面,更为了应用的需要,我们将研究讨论上述三种IC卡。
按应用领域来分,IC卡有金融卡和非金融卡两种。
金融卡又有信用卡(credtt card)和现金卡(debit card)等。信用卡主要由银行发行和管理,持卡人用它作为消费时的支付工具,可以使用预先设定的透支限额资金。现金卡可用作电子存折和电子钱包,不允许透支。
非金融卡往往出现在各种事物管理、安全管理场所,如身份证明、健康记录和职工考勤等。
按卡与外界数据传送的形式来分,有接触型IC卡和非接触型IC卡两种。当前使用广泛的是接触型IC卡,在这种卡片上,IC芯片有8个触点可与外界接触。非接触型IC卡的集成电路不向外引出触点,因此它除了包含前述三种IC卡的电路外,还带有射频收发电路及其相关电路。
在IC卡推出之前,从世界范围来看,磁卡已得到广泛应用,为了从磁卡平稳过泼到IC卡,也是为了兼容,在IC卡上仍保留磁卡原有的功能,也就是说在IC卡上仍贴有磁条,因此IC卡也可同时作为磁卡使用,IC卡的外观:正面中左侧的小方块中有8个触点,其下面为凸型字符,背面有磁条。正面还可印刷各种图案,甚至人像。卡的尺寸、触点的位置与用途、磁条的位置及数据格式等均有相应的国际标准予以明确规定。
无论是磁卡还是IC卡,卡上都有唯一的发行人和持卡人的识别标志,这种卡有时称之为识别卡。
1.1.IC卡的接口设备
为了使用卡片,还需要有与IC卡配合工作的接口设备IFD(InterFace Device),或称为读写设备。IFD可以是一个由微处理器、键盘、显示器与I/O接口组成的独立设备,该接口设备通过IC卡上的8个触点向IC卡提供电源井与IC卡相互交换信息。IFD也可以是一个简单的接口电路,IC卡通过该电路与通用微机相连接。无论是磁卡或IC卡,在卡上能存储的信息总是有限的,因此大部分信息需要存放在接口设备或计算机中。当用信用卡购物时,如在允许透支范围内,则可以先取走商品,事后再结算;如需一笔大款,则需经银行确认,授权于商店后,才能取走商品。由于银行、发放信用卡的公司以及商店不在同一处,因此需要经过通信线路和计算机(主机)联系才能实现上述过程。
为了快速而又可靠地进行处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线路的安全与响应时间是关键。
1.2金融卡的应用基础
IC卡主要用作金融卡,金融卡的主要功能是存储数据和处理数据。
1.2.1 IC卡提供的信息
1.印在卡上的可供人阅读的信息 用以标识卡发行人的标志、使用期限、客户姓名、帐号和签名等,这些信息是卡能作为金融交易中的支付工具的基础。
2.机器可读数据 卡上的凸出字符用于压印帐单,以便向售货商和客户提供交易凭证。卡上还可提供金融交易的帐目。
3.提供机器可读的授权和数据收集系统的标识符。
1.2.2举例:在自动柜员机上实现取款
下面以自动柜员机ATM为例进行说明。
自动柜员机是放在银行或商店大堂中供客户自动提款的机器(有的 ATM还有自动存款功能)。执行从ATM提取现金的操作仅需十几秒钟,总共只需要作出4个输入动作:
1.插入金融卡;
2.输入个人标识码(PIN);
3.选择交易类型(取款);
4.给出申请提取的金额。
当 ATM判别没有问题时,自动输出卡和现金,并打印凭证。由此可见,ATM是一种操作方便的信息处理系统,可以24小时提供服务。
ATM是安装在柜里的计算机系统,它要处理卡片、货币、收据和信封(存款用)四种介质,并能与相连接的远程计算机相互通信。它的内部有严密的
1.1智能卡基础知识
1.1.1什么是智能卡
智能卡的名称来源于英文名词“Smart card”,又称集成电路卡,即 IC卡(Integrated Circuitcard)。它将一个集成电路芯片镶嵌于塑料基片中,封装成卡的形式,其外形与覆盖磁条的磁卡相似。
IC卡的概念是7O年代初提出来的,法国布尔(BULL)公司于1976年首先创造出 IC卡产品,并将这项技术应用到金融、交通、医疗、身份证明等多个行业,它将徽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在一起,提高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现代化程度。
IC卡芯片具有写入数据和存储数据的能力,IC卡存储器中的内容根据需要可以有条件地供外部读取,成供内部信息处理和判定之用。根据卡中所镶嵌的集成电路的不同可以分成以下三类:
1.存储器卡 卡中的集成电路为EEPROM(可用电擦除的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2.逻辑加密卡 卡中的集成电路具有加密逻辑和ZEPROM。
3.CPU卡 卡中的集成电路包括中央处理器CPU、EEPROM、随机存储器RAM以及固化在只读存储器ROM中的片内操作系统COS hiPOperatingSystem)。
严格地讲,只有CPU卡才是真正的智能卡,但在本书中,为了论述全面,更为了应用的需要,我们将研究讨论上述三种IC卡。
按应用领域来分,IC卡有金融卡和非金融卡两种。
金融卡又有信用卡(credtt card)和现金卡(debit card)等。信用卡主要由银行发行和管理,持卡人用它作为消费时的支付工具,可以使用预先设定的透支限额资金。现金卡可用作电子存折和电子钱包,不允许透支。
非金融卡往往出现在各种事物管理、安全管理场所,如身份证明、健康记录和职工考勤等。
按卡与外界数据传送的形式来分,有接触型IC卡和非接触型IC卡两种。当前使用广泛的是接触型IC卡,在这种卡片上,IC芯片有8个触点可与外界接触。非接触型IC卡的集成电路不向外引出触点,因此它除了包含前述三种IC卡的电路外,还带有射频收发电路及其相关电路。
在IC卡推出之前,从世界范围来看,磁卡已得到广泛应用,为了从磁卡平稳过泼到IC卡,也是为了兼容,在IC卡上仍保留磁卡原有的功能,也就是说在IC卡上仍贴有磁条,因此IC卡也可同时作为磁卡使用,IC卡的外观:正面中左侧的小方块中有8个触点,其下面为凸型字符,背面有磁条。正面还可印刷各种图案,甚至人像。卡的尺寸、触点的位置与用途、磁条的位置及数据格式等均有相应的国际标准予以明确规定。
无论是磁卡还是IC卡,卡上都有唯一的发行人和持卡人的识别标志,这种卡有时称之为识别卡。
1.1.IC卡的接口设备
为了使用卡片,还需要有与IC卡配合工作的接口设备IFD(InterFace Device),或称为读写设备。IFD可以是一个由微处理器、键盘、显示器与I/O接口组成的独立设备,该接口设备通过IC卡上的8个触点向IC卡提供电源井与IC卡相互交换信息。IFD也可以是一个简单的接口电路,IC卡通过该电路与通用微机相连接。无论是磁卡或IC卡,在卡上能存储的信息总是有限的,因此大部分信息需要存放在接口设备或计算机中。当用信用卡购物时,如在允许透支范围内,则可以先取走商品,事后再结算;如需一笔大款,则需经银行确认,授权于商店后,才能取走商品。由于银行、发放信用卡的公司以及商店不在同一处,因此需要经过通信线路和计算机(主机)联系才能实现上述过程。
为了快速而又可靠地进行处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线路的安全与响应时间是关键。
1.2金融卡的应用基础
IC卡主要用作金融卡,金融卡的主要功能是存储数据和处理数据。
1.2.1 IC卡提供的信息
1.印在卡上的可供人阅读的信息 用以标识卡发行人的标志、使用期限、客户姓名、帐号和签名等,这些信息是卡能作为金融交易中的支付工具的基础。
2.机器可读数据 卡上的凸出字符用于压印帐单,以便向售货商和客户提供交易凭证。卡上还可提供金融交易的帐目。
3.提供机器可读的授权和数据收集系统的标识符。
1.2.2举例:在自动柜员机上实现取款
下面以自动柜员机ATM为例进行说明。
自动柜员机是放在银行或商店大堂中供客户自动提款的机器(有的 ATM还有自动存款功能)。执行从ATM提取现金的操作仅需十几秒钟,总共只需要作出4个输入动作:
1.插入金融卡;
2.输入个人标识码(PIN);
3.选择交易类型(取款);
4.给出申请提取的金额。
当 ATM判别没有问题时,自动输出卡和现金,并打印凭证。由此可见,ATM是一种操作方便的信息处理系统,可以24小时提供服务。
ATM是安装在柜里的计算机系统,它要处理卡片、货币、收据和信封(存款用)四种介质,并能与相连接的远程计算机相互通信。它的内部有严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