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集成电路

NGN网络测试仪E1数据采集卡的驱动设计

发布时间:2009/1/13 0:00:00 访问次数:606

  1 引言

  随着电信网络迅速发展,基于软交换技术的ngn网络应运而生。在构建中,ngn需通过信令网关sg与现有的七号信令网互通,但在物理上采用hdlc格式的e1传输。为了维护ngn网络,实现不同采集口的多协议关联、呼叫的合成等功能,相应的测试仪表必须提供网卡和e1卡的测试接口。根据ngn网络测试仪表的总体设计方案要求,数据采集卡采用pci插槽,e1信号经物理接口器件成帧,通过串口送给musycc,完成消息重组,最后通过pci总线将消息送至上层软件进行协议分析处理。数据采集卡提供网络接口的物理层、链路层功能以及pci规范接口,可同时监测8路e1信号。

  2 系统硬件设计

  bt8474是一个pci多功能设备。本系统中,其功能0实现链路层的控制;功能1完成物理层的控制。bt8474是由1个主接口、4个串口、1个ebus端口和1个边界扫描口构成。主接口通过pci的两个功能配置区找到基地址寄存器,系统根据访问的地址值决定选择的功能;串行接口完成主接口和物理接口器件的数据传输;ebus端口通过内置的mpu(微处理器单元)来扩展外围设备,物理接口器件bt8370是一个t1/e1收发成帧器,可支持linerate为1.544 mb/s(t1)或者2.048 mb/s(e1)的收发接口。物理线性接口电路恢复来自于电缆的“+3 db~-43 db”的模拟时钟和数据。图1给出了e1数据采集卡硬件设计原理图。

  3 e1卡驱动程序的架构

  e1采集卡软件设计架构主要由链路层驱动模块、物理层驱动模块、应用层接口处理模块和上层协议处理模块组成,如图2所示。驱动程序是数据采集卡的基础,它负责e1接口数据采集和数据重组,并通过共享内存与pc机实现数据交互,以及控制指令动作和硬件状态报告等。

  e1链路层驱动接口器件bt8474是一个pci多功能设备,其底层驱动分为两个模块,分别针对功能0的链路层hdlc控制器和功能1的物理层成帧器。e1数据采集卡的hdlc控制器和成帧器的配置是由驱动程序通过pci接口配置。下面对e1接口卡的驱动构架详细说明。

  3.1 链路层

  链路层hdlc控制器主要完成内部寄存器和映射的共享体配置。共享体用于hdlc寄存器的初配、接收和发送缓冲区以及时隙映射表的配置。hdlc控制器为每个信道都建立一个消息链表,这样数据缓冲区可以循环利用。hdlc控制器与成帧器的对应关系决定于hdlc控制器端口映射方式的设置。其配置流程如图3所示。

  3.2 物理层

  物理层通过地址总线映射配置成帧器,其中pci桥设备和成帧器之间经过cpld控制选通。物理层驱动完成配置成帧器、复位控制等。成帧器是将e1上的比特流整合成符合规范的hdlc帧,其中一个标准hdlc帧包括32个时隙,这些时隙可配置映射到hdlc控制器的端口信道,实现2 m、n×64 k、n×8 k高速模式。其配置流程如图4所示。

  4 e1接口卡应用程序设计

  数据采集卡通过成帧器首先从e1线上取得七号信令的数据,并将接收到的数据放至共享体中;上层应用程序发送irp到共享体中读取采集数据。应用程序接口(api)是驱动程序为上层应用预留的接口,上层软件可通过调用该程序实现驱动以及对板卡的控制。虽然驱动程序是为设备的硬件层编程服务的,但是同样需要具有与应用程序交互的能力,从而最终达到应用程序控制设备的目的。

  在windows中,应用程序与wdm通信的实现过程:应用程序应先获得设备句柄guid码,然后利用createfile函数打开设备,通过deviceiocontrol函数传递控制代码参数和wdm进行通信,包括从wdm中读取数据和写数据给wdm两种情况,也可利用readfile从wdm中读取数据或用writefile写数据给wdm:当下层驱动有触发事件时,就需要event事件通知上层软件。当应用程序退出时,closehandle则关闭设备,这将产生对应于此设备对象的相应irp消息。这种关系如表1所列。

  由于e1数据采集卡的musycc控制器是pci多功能设备,所以应用程序应当合理调整两个功能驱动程序的控制顺序,实现e1数据的正常采集。其e1卡应用程序(api)的配置流程如图5所示。

  5 结束语

  将e1数据线的发送线与接收线对接进行测试可得:接收数据即为发送数据,从而证明了e1板卡可实现收、发数据。e1接口卡为满足用户对信令消息的特定要求,驱动设计提供控制消息长度的接口函数,用户可随意采集指定长度的消息数据,便于过滤检测消息。采用一机多卡来

  1 引言

  随着电信网络迅速发展,基于软交换技术的ngn网络应运而生。在构建中,ngn需通过信令网关sg与现有的七号信令网互通,但在物理上采用hdlc格式的e1传输。为了维护ngn网络,实现不同采集口的多协议关联、呼叫的合成等功能,相应的测试仪表必须提供网卡和e1卡的测试接口。根据ngn网络测试仪表的总体设计方案要求,数据采集卡采用pci插槽,e1信号经物理接口器件成帧,通过串口送给musycc,完成消息重组,最后通过pci总线将消息送至上层软件进行协议分析处理。数据采集卡提供网络接口的物理层、链路层功能以及pci规范接口,可同时监测8路e1信号。

  2 系统硬件设计

  bt8474是一个pci多功能设备。本系统中,其功能0实现链路层的控制;功能1完成物理层的控制。bt8474是由1个主接口、4个串口、1个ebus端口和1个边界扫描口构成。主接口通过pci的两个功能配置区找到基地址寄存器,系统根据访问的地址值决定选择的功能;串行接口完成主接口和物理接口器件的数据传输;ebus端口通过内置的mpu(微处理器单元)来扩展外围设备,物理接口器件bt8370是一个t1/e1收发成帧器,可支持linerate为1.544 mb/s(t1)或者2.048 mb/s(e1)的收发接口。物理线性接口电路恢复来自于电缆的“+3 db~-43 db”的模拟时钟和数据。图1给出了e1数据采集卡硬件设计原理图。

  3 e1卡驱动程序的架构

  e1采集卡软件设计架构主要由链路层驱动模块、物理层驱动模块、应用层接口处理模块和上层协议处理模块组成,如图2所示。驱动程序是数据采集卡的基础,它负责e1接口数据采集和数据重组,并通过共享内存与pc机实现数据交互,以及控制指令动作和硬件状态报告等。

  e1链路层驱动接口器件bt8474是一个pci多功能设备,其底层驱动分为两个模块,分别针对功能0的链路层hdlc控制器和功能1的物理层成帧器。e1数据采集卡的hdlc控制器和成帧器的配置是由驱动程序通过pci接口配置。下面对e1接口卡的驱动构架详细说明。

  3.1 链路层

  链路层hdlc控制器主要完成内部寄存器和映射的共享体配置。共享体用于hdlc寄存器的初配、接收和发送缓冲区以及时隙映射表的配置。hdlc控制器为每个信道都建立一个消息链表,这样数据缓冲区可以循环利用。hdlc控制器与成帧器的对应关系决定于hdlc控制器端口映射方式的设置。其配置流程如图3所示。

  3.2 物理层

  物理层通过地址总线映射配置成帧器,其中pci桥设备和成帧器之间经过cpld控制选通。物理层驱动完成配置成帧器、复位控制等。成帧器是将e1上的比特流整合成符合规范的hdlc帧,其中一个标准hdlc帧包括32个时隙,这些时隙可配置映射到hdlc控制器的端口信道,实现2 m、n×64 k、n×8 k高速模式。其配置流程如图4所示。

  4 e1接口卡应用程序设计

  数据采集卡通过成帧器首先从e1线上取得七号信令的数据,并将接收到的数据放至共享体中;上层应用程序发送irp到共享体中读取采集数据。应用程序接口(api)是驱动程序为上层应用预留的接口,上层软件可通过调用该程序实现驱动以及对板卡的控制。虽然驱动程序是为设备的硬件层编程服务的,但是同样需要具有与应用程序交互的能力,从而最终达到应用程序控制设备的目的。

  在windows中,应用程序与wdm通信的实现过程:应用程序应先获得设备句柄guid码,然后利用createfile函数打开设备,通过deviceiocontrol函数传递控制代码参数和wdm进行通信,包括从wdm中读取数据和写数据给wdm两种情况,也可利用readfile从wdm中读取数据或用writefile写数据给wdm:当下层驱动有触发事件时,就需要event事件通知上层软件。当应用程序退出时,closehandle则关闭设备,这将产生对应于此设备对象的相应irp消息。这种关系如表1所列。

  由于e1数据采集卡的musycc控制器是pci多功能设备,所以应用程序应当合理调整两个功能驱动程序的控制顺序,实现e1数据的正常采集。其e1卡应用程序(api)的配置流程如图5所示。

  5 结束语

  将e1数据线的发送线与接收线对接进行测试可得:接收数据即为发送数据,从而证明了e1板卡可实现收、发数据。e1接口卡为满足用户对信令消息的特定要求,驱动设计提供控制消息长度的接口函数,用户可随意采集指定长度的消息数据,便于过滤检测消息。采用一机多卡来

相关IC型号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DS2202型示波器试用
    说起数字示波器,普源算是国内的老牌子了,FQP8N60...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751165337  13692101218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