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其它综合

布线的基本要求

发布时间:2008/9/20 0:00:00 访问次数:871

  布线的基本要求是使导线最短,同时导线的形状合理。在布线之前先要设置布线方式和布线规则。

  protel 99se提供三种布线方式:忽略障碍布线(ignore obstacle)、避免障碍布线(avoidobstacle)、推挤布线(push obstacle)。在菜单tools下选择preferences以选择不同的布线方式,也可以使用“shift+r”快捷键在三种方式之间切换。

  在菜单design下选择rules以设置布线规则,包括不同网络布线的线宽、布线的层面、安全间距和过孔大小等。一般需要设置以下几点:

  (i)安全间距(clearance constraint)

  安全间距规定了板上不同网络的走线、焊盘过孔等之间必须保持的距离。安全间距没有统一的要求,但两条导线之间的最小距离应满足电气安全要求, 同时要考虑到工艺水平。一般安全间距应大于10 mil。在允许的条件下,安全间距应尽量宽一些,在集成块相邻引脚之间(1 00 mil)一般只设计一根导线。当多条导线平行时,各导线之间的距离应均匀一致。

  (2)布线层面和方向(routing layers)

  routing layers用于设置布线层和布线方向。贴片的单面板只用顶层,直插型的单面板只用底层,双面板则可同时在顶层和底层布线,顶层和底层应采用不同的布线方向,有利于提高布线效率,同时也有利于提高电路板的电气性能。注意,多层板的电源层和机械层不在这里设置。

  (3)过孔形状(routing via style)

  设置布线时过孔的内外径。标称孔径和最小焊盘直径如表10-1所示。实际制作中,最小孔径受到生产印刷电路板的厂家所具有的工艺水平的限制,一般选30 mil以上,焊盘尺寸一般也要比表1中所列数据稍大些。

表1 标称孔径与最小焊盘直径

  (4)导线宽度(width constraint)

  设置布线导线宽度。导线宽度没有统一的要求,一般应大于10 mil。考虑到美观整齐,导线宽度应尽量一致。但是,地线和电源线的宽度要尽量宽一些,一般可取⒛~50 mil。

  布线设计时需要考虑的要点如下:

  (1)先设计公共通路的导线。

  (2)按信号流向布线。

  (3)保持良好的导线形状。

  (4)双面板布线要求。同一层面上的导线方向尽量一致,元件面的导线与焊接面的导线相互垂直,两个层面上的导线连接必须通过通孑l。

  (5)地线的处理。在印刷电路板的排版中,地线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有时关系到设计的成败。导线必然存在电阻,地线的电阻称为共阻。地线是所有信号电流的公共通路,各种信号电流都将在共阻上产生压降,这些压降又反作用于电路,形成共阻干扰。共阻干扰严重时将使电路指标无法满足要求。地线的设计要考虑众多因素,现将最基本的要求介绍如下:

  ①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的地线要分别设置。在一块印刷电路板上同时有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时,必须为它们分别设置地线,在地线的出口处再汇集在一起。图20(a)是常用的模拟地与数字地的处理方式,常称为菊花形地线。

 图20 地线的处理方法

  ②地线应尽量宽。为了减小地线共阻的干扰,地线和电源线应尽量宽一些,这是设计的基本要求。

  ③大面积地线应设计成网状。当地线的面积较大,应开局部窗口,使地线成为网状。这是因为大面积的铜箔在焊接时,受热后容易产生膨胀 造成脱落,也容易影响焊接质量。窗口的形式和要求如图20(b)所示。

  图21为稳压电源单面板的布局布线参考图,其原理图如图116所示。

  若选择自动布线,在设置好而布线规则后,单击auto→route→all开始自动布线。如果自动布线通过率不到100%,则说明有的元件摆放不合 理或电路板太小,需要调整布局。一般自动布线不能完美达到要求,建议手工布线。

  电路板布局布线完成后,执行菜单tools下的design rules check检查电路板是否存在违反设计规则的地方。选中clearance constraints max/min width constraints short circuitconstraints和un ̄routed nets constraints项,按run drc键,进行检查。

  欢迎转载,信息来自维库电子市场网(www.dzsc.com)



  布线的基本要求是使导线最短,同时导线的形状合理。在布线之前先要设置布线方式和布线规则。

  protel 99se提供三种布线方式:忽略障碍布线(ignore obstacle)、避免障碍布线(avoidobstacle)、推挤布线(push obstacle)。在菜单tools下选择preferences以选择不同的布线方式,也可以使用“shift+r”快捷键在三种方式之间切换。

  在菜单design下选择rules以设置布线规则,包括不同网络布线的线宽、布线的层面、安全间距和过孔大小等。一般需要设置以下几点:

  (i)安全间距(clearance constraint)

  安全间距规定了板上不同网络的走线、焊盘过孔等之间必须保持的距离。安全间距没有统一的要求,但两条导线之间的最小距离应满足电气安全要求, 同时要考虑到工艺水平。一般安全间距应大于10 mil。在允许的条件下,安全间距应尽量宽一些,在集成块相邻引脚之间(1 00 mil)一般只设计一根导线。当多条导线平行时,各导线之间的距离应均匀一致。

  (2)布线层面和方向(routing layers)

  routing layers用于设置布线层和布线方向。贴片的单面板只用顶层,直插型的单面板只用底层,双面板则可同时在顶层和底层布线,顶层和底层应采用不同的布线方向,有利于提高布线效率,同时也有利于提高电路板的电气性能。注意,多层板的电源层和机械层不在这里设置。

  (3)过孔形状(routing via style)

  设置布线时过孔的内外径。标称孔径和最小焊盘直径如表10-1所示。实际制作中,最小孔径受到生产印刷电路板的厂家所具有的工艺水平的限制,一般选30 mil以上,焊盘尺寸一般也要比表1中所列数据稍大些。

表1 标称孔径与最小焊盘直径

  (4)导线宽度(width constraint)

  设置布线导线宽度。导线宽度没有统一的要求,一般应大于10 mil。考虑到美观整齐,导线宽度应尽量一致。但是,地线和电源线的宽度要尽量宽一些,一般可取⒛~50 mil。

  布线设计时需要考虑的要点如下:

  (1)先设计公共通路的导线。

  (2)按信号流向布线。

  (3)保持良好的导线形状。

  (4)双面板布线要求。同一层面上的导线方向尽量一致,元件面的导线与焊接面的导线相互垂直,两个层面上的导线连接必须通过通孑l。

  (5)地线的处理。在印刷电路板的排版中,地线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有时关系到设计的成败。导线必然存在电阻,地线的电阻称为共阻。地线是所有信号电流的公共通路,各种信号电流都将在共阻上产生压降,这些压降又反作用于电路,形成共阻干扰。共阻干扰严重时将使电路指标无法满足要求。地线的设计要考虑众多因素,现将最基本的要求介绍如下:

  ①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的地线要分别设置。在一块印刷电路板上同时有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时,必须为它们分别设置地线,在地线的出口处再汇集在一起。图20(a)是常用的模拟地与数字地的处理方式,常称为菊花形地线。

 图20 地线的处理方法

  ②地线应尽量宽。为了减小地线共阻的干扰,地线和电源线应尽量宽一些,这是设计的基本要求。

  ③大面积地线应设计成网状。当地线的面积较大,应开局部窗口,使地线成为网状。这是因为大面积的铜箔在焊接时,受热后容易产生膨胀 造成脱落,也容易影响焊接质量。窗口的形式和要求如图20(b)所示。

  图21为稳压电源单面板的布局布线参考图,其原理图如图116所示。

  若选择自动布线,在设置好而布线规则后,单击auto→route→all开始自动布线。如果自动布线通过率不到100%,则说明有的元件摆放不合 理或电路板太小,需要调整布局。一般自动布线不能完美达到要求,建议手工布线。

  电路板布局布线完成后,执行菜单tools下的design rules check检查电路板是否存在违反设计规则的地方。选中clearance constraints max/min width constraints short circuitconstraints和un ̄routed nets constraints项,按run drc键,进行检查。

  欢迎转载,信息来自维库电子市场网(www.dzsc.com)



相关IC型号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罗盘误差及补偿
    造成罗盘误差的主要因素有传感器误差、其他磁材料干扰等。...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692101218  13751165337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