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数控技术中层次化体系结构和二次开发平台的研究
发布时间:2008/9/5 0:00:00 访问次数:482
1研究背景
现在国内外关于开放式控制系统的研究和示范应用都着眼于pc机的软硬件开发,其实质就是pc机在i/0接口和人机交互界面上的一个专门应用(参见图1),在结构和性能上都存在很大局限性:首先,没有定义独立的适合于数控加工控制的开放结构,所具备的开放性都是计算机本身固有的开放特征,不是针对于数控加工特点来定义的,这种借鉴方式的代价就是要完全依赖于计算机的结构体系框架,pc计算机作为一个通用平台无论从底层硬件设计和操作系统环境上都没有对数控加工特殊性的考虑,因此不能很好的从根本上搭建数控平台。其次,工控机模式的开放式数控系统不能很好的保证实时性和可靠性。pc计算机在运行时由于采用通用的操作系统,占用了很大的系统资源,与数控加工无关的任务可能占去了
更多系统的工作份额,他们干扰着系统对现场加工的及时响应,降低了系统对重要控制事件的处理速度,增加了系统运行的开销,这些都会导致系统的不稳定。第三点,工控机模式数控系统的成本太高。一台能满足数控加工速度要求的计算机至少需要投资数千元再配上运动控制卡,使得成本很难降低。而一块嵌入式微处理器才不过一百多元,所采用可编程器件的芯片也不过在百元左右,再加上所采用的实时操作系统是免费开放源代码的,不会有软件版权使用上的额外开销,这些都使得成本有了很大程度的降低。确保了申请专利具有很好的性能价格比。第四点,当前工控机模式的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网络功能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这种网络由于没有考虑到数控加工和状态监测对大流量信号数据流的传输要求,因此从速度上就限制了系统的远程网络应用能力,基本上只适用于系统间的程序传输。
另外,nc+pc模式的数控系统基本上不提供什么二次开发环境,只提供一些接口和参数的重新配置和定义功能,还有一些提供了plc的编程功能和相应的编程工具,但这也只是对开关量的简单配置。pc机模式的开放数控产品,一方面通过板卡上增减接口数来实现控制轴数和通道数的改变,另一方面通过将自己构建系统软件的函数库以封装的形式提供给用户来实现用户自己动手配置系统控制的目的。但是,这种形式的开放无疑提高了对用户二次开发的能力要求,开放没有针对性,开放形式不友好,可操作性差。
本文正是基于上述问题,着眼于开放结构体系的层次化构建,状态监测的网络激活机制和二次开发平台的智能化三个方面开展对全新结构开放数控系统的研究。
2开放结构的层次化
层次化思想的设计目标是方便的实现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配置性,这是判断一个系统开放性特征的两个重要指标。可扩展性是指系统可以灵活地增加硬件控制接口来实现功能的拓展和性能的提高;可配置性是指在不增加硬件结构的前提下,利用现有的底层结构模块,通过配置和编译控制软件来实现系统的自定义。层次化体系结构以模块化思想为核心,但又区别于一般的模块化结构方法。层次化不仅考虑系统各组件之间的功能性特征,更要考虑组件之间的在整个结构体系中的所处控制环节的作用和地位,明确组件之间的继承衍生关系,并且实际上通过定义这种继承性和衍生性来作为划分系统组件要素的一个标准,而不是单纯靠功能标准来规划系统的各个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层次化不仅作为一种系统框架设计的思想,它可用于系统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的所有层面,当组件按照所需功能和性能要求被逐层细分时,同样的衍生继承关系和层次标准应用于组件中的每一个亚结构。
如图2所示,层次化的数控系统具备一个基本的0层,它包括系统基本控制功能所需的所有组件以及满足一般功能扩展必需的软硬件接口,0层作为系统的核心结构必须具备良好的对内和对外接口,对内部既要保证组件之间相互通讯和访问的畅通,又要保证内部结构的细节屏蔽,实现整个系统保持稳定性和安全性。0层以上的附加层建立在0层的扩展接口上,通过补充硬件和开放软件接口来扩展系统的功能和提升控制的性能。
附加层分为两种:补充扩展和平行扩展。补充扩展是在原有组件的基础上通过开放新的接口配置不同的控制软件形式来实现系统的功能扩展;平行扩展是完全增加一个同等结构的功能组件,来实现系统一种特殊的控制要求或开辟一个新的控制通道。区分这两种扩展方式意义在于:充分利用两种不同继承形式,即结构性继承和接口性继承。附加扩展遵循接口性继承,以功能点的形式嵌入到系统组件的接口层面,这一特征可以方便地将对个别功能的扩展要求的实现形式标准化,满足用户随时出现的自定义需求。平行扩展遵循结构性继承,以功能组整体的形式复制一个全
1研究背景
现在国内外关于开放式控制系统的研究和示范应用都着眼于pc机的软硬件开发,其实质就是pc机在i/0接口和人机交互界面上的一个专门应用(参见图1),在结构和性能上都存在很大局限性:首先,没有定义独立的适合于数控加工控制的开放结构,所具备的开放性都是计算机本身固有的开放特征,不是针对于数控加工特点来定义的,这种借鉴方式的代价就是要完全依赖于计算机的结构体系框架,pc计算机作为一个通用平台无论从底层硬件设计和操作系统环境上都没有对数控加工特殊性的考虑,因此不能很好的从根本上搭建数控平台。其次,工控机模式的开放式数控系统不能很好的保证实时性和可靠性。pc计算机在运行时由于采用通用的操作系统,占用了很大的系统资源,与数控加工无关的任务可能占去了
更多系统的工作份额,他们干扰着系统对现场加工的及时响应,降低了系统对重要控制事件的处理速度,增加了系统运行的开销,这些都会导致系统的不稳定。第三点,工控机模式数控系统的成本太高。一台能满足数控加工速度要求的计算机至少需要投资数千元再配上运动控制卡,使得成本很难降低。而一块嵌入式微处理器才不过一百多元,所采用可编程器件的芯片也不过在百元左右,再加上所采用的实时操作系统是免费开放源代码的,不会有软件版权使用上的额外开销,这些都使得成本有了很大程度的降低。确保了申请专利具有很好的性能价格比。第四点,当前工控机模式的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网络功能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这种网络由于没有考虑到数控加工和状态监测对大流量信号数据流的传输要求,因此从速度上就限制了系统的远程网络应用能力,基本上只适用于系统间的程序传输。
另外,nc+pc模式的数控系统基本上不提供什么二次开发环境,只提供一些接口和参数的重新配置和定义功能,还有一些提供了plc的编程功能和相应的编程工具,但这也只是对开关量的简单配置。pc机模式的开放数控产品,一方面通过板卡上增减接口数来实现控制轴数和通道数的改变,另一方面通过将自己构建系统软件的函数库以封装的形式提供给用户来实现用户自己动手配置系统控制的目的。但是,这种形式的开放无疑提高了对用户二次开发的能力要求,开放没有针对性,开放形式不友好,可操作性差。
本文正是基于上述问题,着眼于开放结构体系的层次化构建,状态监测的网络激活机制和二次开发平台的智能化三个方面开展对全新结构开放数控系统的研究。
2开放结构的层次化
层次化思想的设计目标是方便的实现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配置性,这是判断一个系统开放性特征的两个重要指标。可扩展性是指系统可以灵活地增加硬件控制接口来实现功能的拓展和性能的提高;可配置性是指在不增加硬件结构的前提下,利用现有的底层结构模块,通过配置和编译控制软件来实现系统的自定义。层次化体系结构以模块化思想为核心,但又区别于一般的模块化结构方法。层次化不仅考虑系统各组件之间的功能性特征,更要考虑组件之间的在整个结构体系中的所处控制环节的作用和地位,明确组件之间的继承衍生关系,并且实际上通过定义这种继承性和衍生性来作为划分系统组件要素的一个标准,而不是单纯靠功能标准来规划系统的各个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层次化不仅作为一种系统框架设计的思想,它可用于系统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的所有层面,当组件按照所需功能和性能要求被逐层细分时,同样的衍生继承关系和层次标准应用于组件中的每一个亚结构。
如图2所示,层次化的数控系统具备一个基本的0层,它包括系统基本控制功能所需的所有组件以及满足一般功能扩展必需的软硬件接口,0层作为系统的核心结构必须具备良好的对内和对外接口,对内部既要保证组件之间相互通讯和访问的畅通,又要保证内部结构的细节屏蔽,实现整个系统保持稳定性和安全性。0层以上的附加层建立在0层的扩展接口上,通过补充硬件和开放软件接口来扩展系统的功能和提升控制的性能。
附加层分为两种:补充扩展和平行扩展。补充扩展是在原有组件的基础上通过开放新的接口配置不同的控制软件形式来实现系统的功能扩展;平行扩展是完全增加一个同等结构的功能组件,来实现系统一种特殊的控制要求或开辟一个新的控制通道。区分这两种扩展方式意义在于:充分利用两种不同继承形式,即结构性继承和接口性继承。附加扩展遵循接口性继承,以功能点的形式嵌入到系统组件的接口层面,这一特征可以方便地将对个别功能的扩展要求的实现形式标准化,满足用户随时出现的自定义需求。平行扩展遵循结构性继承,以功能组整体的形式复制一个全
上一篇:华中数控系统串口通讯的应用简介
上一篇:工程热控电缆选型原则
热门点击
- 断路器的分断能力
- HRW11-10/YH5WS1-17/30型
- 电子光栅尺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 小锥度回转顶尖的设计和应用
- 用ActiveX Automation技术开
- 小型断路器的发展与应用
- 电源通路管理集成电路的优点
- 如何正确操作跌落式熔断器
- 485集线器的成功应用
- 华中数控系统串口通讯的应用简介
推荐技术资料
- 自制经典的1875功放
- 平时我也经常逛一些音响DIY论坛,发现有很多人喜欢LM...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