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信息协议(RIP)
发布时间:2008/9/5 0:00:00 访问次数:492
一、背景
路由信息协议(rip)是以跳数作为metric的距离向量协议。rip广泛用于全球因特网的路由,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即在自治系统内部执行路由功能。外部网关路由协议(exterior gateway protocol),如边缘网关协议(bgp),在不同的自治系统间进行路由。rip的前身是xerox协议gwinfo,后来的版本routed(发音为/rutdi/)封装在1982年伯克利标准发布unix(即bsd中)。rip本身发展成因特网路由协议,有些协议族使用了rip的变种,例如:appletalk路由表维护协议(rtmp)和banyan vines路由表协议(rip)就是基于ip版的rip的。rip最新的增强版是rip2规范,它允许在rip分组中包含更多的信息并提供了简单的认证机制。
ip rip在两个文档中正式定义:rfc 1058和1723。rfc 1058(1988)描述了rip的第一版实现,rfc 1723(1994)是它的更新,允许rip分组携带更多的信息和安全特性。
本文简单介绍rip的基本能力和特性,包括路由更新过程,rip路由metric,路由稳定性和计时器。
二、路由更新
rip以规则的时间间隔及在网络拓扑改变时发送路由更新信息。当路由器收到包含某表项的更新的路由更新信息时,就更新其路由表:该路径的metric值加上1,发送者记为下一跳。rip路由器只维护到目的的最佳路径(具有最小metric值的路径)。更新了自己的路由表后,路由器立刻发送路由更新把变化通知给其它路由器,这种更新是与周期性发送的更新信息无关的。
三、rip路由metric
rip使用单一路由metric(跳数)来衡量源网络到目的网络的距离。从源到目的的路径中每一跳被赋以一个跳数值,此值通常为1。当路由器收到包含新的或改变的目的网络表项的路由更新信息,就把其metric值加1然后存入路由表,发送者的ip地址就作为下一跳地址。
rip通过对从源到目的的最大跳数加以限制来防止路由环,最大值为15。如果路由器收到了含有新的或改变的表项的路由更新信息,且把metric值加1后成为无穷大(即16),就认为该目的网络不可到达。
四、rip的稳定性
为了适应快速的网络拓扑变化,rip规定了一些与其它路由协议相同的稳定特性。例如,rip实现了split-horizon和hold-down机制来防止路由信息的错误传播。此外,rip的跳数限制也防止了无限增长而产生路由环。
五、rip计时器
rip使用了一些计时器以控制其性能,包括路由更新计时器、路由超时和路由清空的计时器。路由更新计时器记录周期性更新的时间间隔,通常为30秒,每当该计时器重置时增加小的随机秒数以防止冲突。每个路由表项都有相关的路由超时计时器,当路由超时计时器过期时,该路径就标记为失效的,但仍保存在路由表中,直到路由清空计时器过期才被清掉。
六、rip分组格式
下面描述ip rip和ip rip2的分组格式。
1、rip分组格式
命令--表示该分组是请求还是响应。请求分组要求路由器发送其路由表的全部或部分。响应分组可以是主动提供的周期性路由更新或对请求的响应。大的路由表可以使用多个rip分组来传递信息。
版本号--指明使用的rip版本,此域可以通知不同版本的不兼容。
零--未使用。
地址族标志(afi)--指明使用的地址族。rip设计用于携带多种不同协议的路由信息。每个项都有地址族标志来表明使用的地址类型,ip的afi是2。
地址--指明该项的ip地址。
metric--表示到目的的过程中经过了多少跳数(路由器数)。有效路径的值在1和15之间,16表示不可达路径。
注:在一个ip rip分组中最多可有25个afi、地址和metric域,即一个rip分组中最多可含有25个地址项。
2、rip2分组格式
rip2规范(rfc1723)允许rip分组包含更多的信息,并提供了简单的认证机制,如下图。
命令--表示该分组是请求还是响应。请求分组要求路由器发送其路由表的全部或部分。响应分组可以是主动提供的周期性路由更新或对请求的响应。大的路由表可以使用多个rip分组来传递信息。
版本--指明使用的rip版本,在实现rip2或进行认证的rip分组中,此值为2。
未使用--值为0。
地址族标志(afi)--指明使用的地址族。rip设计用于携
一、背景
路由信息协议(rip)是以跳数作为metric的距离向量协议。rip广泛用于全球因特网的路由,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即在自治系统内部执行路由功能。外部网关路由协议(exterior gateway protocol),如边缘网关协议(bgp),在不同的自治系统间进行路由。rip的前身是xerox协议gwinfo,后来的版本routed(发音为/rutdi/)封装在1982年伯克利标准发布unix(即bsd中)。rip本身发展成因特网路由协议,有些协议族使用了rip的变种,例如:appletalk路由表维护协议(rtmp)和banyan vines路由表协议(rip)就是基于ip版的rip的。rip最新的增强版是rip2规范,它允许在rip分组中包含更多的信息并提供了简单的认证机制。
ip rip在两个文档中正式定义:rfc 1058和1723。rfc 1058(1988)描述了rip的第一版实现,rfc 1723(1994)是它的更新,允许rip分组携带更多的信息和安全特性。
本文简单介绍rip的基本能力和特性,包括路由更新过程,rip路由metric,路由稳定性和计时器。
二、路由更新
rip以规则的时间间隔及在网络拓扑改变时发送路由更新信息。当路由器收到包含某表项的更新的路由更新信息时,就更新其路由表:该路径的metric值加上1,发送者记为下一跳。rip路由器只维护到目的的最佳路径(具有最小metric值的路径)。更新了自己的路由表后,路由器立刻发送路由更新把变化通知给其它路由器,这种更新是与周期性发送的更新信息无关的。
三、rip路由metric
rip使用单一路由metric(跳数)来衡量源网络到目的网络的距离。从源到目的的路径中每一跳被赋以一个跳数值,此值通常为1。当路由器收到包含新的或改变的目的网络表项的路由更新信息,就把其metric值加1然后存入路由表,发送者的ip地址就作为下一跳地址。
rip通过对从源到目的的最大跳数加以限制来防止路由环,最大值为15。如果路由器收到了含有新的或改变的表项的路由更新信息,且把metric值加1后成为无穷大(即16),就认为该目的网络不可到达。
四、rip的稳定性
为了适应快速的网络拓扑变化,rip规定了一些与其它路由协议相同的稳定特性。例如,rip实现了split-horizon和hold-down机制来防止路由信息的错误传播。此外,rip的跳数限制也防止了无限增长而产生路由环。
五、rip计时器
rip使用了一些计时器以控制其性能,包括路由更新计时器、路由超时和路由清空的计时器。路由更新计时器记录周期性更新的时间间隔,通常为30秒,每当该计时器重置时增加小的随机秒数以防止冲突。每个路由表项都有相关的路由超时计时器,当路由超时计时器过期时,该路径就标记为失效的,但仍保存在路由表中,直到路由清空计时器过期才被清掉。
六、rip分组格式
下面描述ip rip和ip rip2的分组格式。
1、rip分组格式
命令--表示该分组是请求还是响应。请求分组要求路由器发送其路由表的全部或部分。响应分组可以是主动提供的周期性路由更新或对请求的响应。大的路由表可以使用多个rip分组来传递信息。
版本号--指明使用的rip版本,此域可以通知不同版本的不兼容。
零--未使用。
地址族标志(afi)--指明使用的地址族。rip设计用于携带多种不同协议的路由信息。每个项都有地址族标志来表明使用的地址类型,ip的afi是2。
地址--指明该项的ip地址。
metric--表示到目的的过程中经过了多少跳数(路由器数)。有效路径的值在1和15之间,16表示不可达路径。
注:在一个ip rip分组中最多可有25个afi、地址和metric域,即一个rip分组中最多可含有25个地址项。
2、rip2分组格式
rip2规范(rfc1723)允许rip分组包含更多的信息,并提供了简单的认证机制,如下图。
命令--表示该分组是请求还是响应。请求分组要求路由器发送其路由表的全部或部分。响应分组可以是主动提供的周期性路由更新或对请求的响应。大的路由表可以使用多个rip分组来传递信息。
版本--指明使用的rip版本,在实现rip2或进行认证的rip分组中,此值为2。
未使用--值为0。
地址族标志(afi)--指明使用的地址族。rip设计用于携
上一篇:路由器NAT功能配置简介
上一篇:交换机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