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其它综合

基于FPGA的UHF RFID读写器设计

发布时间:2008/8/27 0:00:00 访问次数:409

  [摘要] 本文重点介绍epc class 1读写器系统设计、数字部分设计及fpga在数字实现上的应用。由于u 频段rfid技术的应用还处在早期的发展阶段,符合epcclass 1协议的读写器在国内还没有相关产品面世。本文对相关开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引 言

  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利用射频方式进行远距离通信以达到物品识别目的,可用来追踪和管理几乎所有物理对象。在工业自动化、商业自动化、交通运输控制管理、防伪等众多领域,甚至军事用途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并且引起了广泛的关注。rfid系统一般包括读写器和电子标签(或称应答器)2个部分。rfid电子标签(tag)由芯片与天线(antenna)组成,每个标签具有惟一的电子编码。标签附在物体上以标识目标对象。rfid读写器(reader)的主要任务是控制射频模块向标签发射读写信号,并接收标签的应答。对标签信息进行解码,并将信息传输到主机以供处理。根据应用的不同,阅读器可以是手持式或固定式。本文重点介绍的就是读写器的开发。

  epc规范已经颁布第一代规范。规范把标签细分为class 0,class 1,class 2三种。其中class 0和class 1标签都是一次写入多次读取标签,class 0标签只能由厂商写入信息,用户无法修改,因而又称为只读标签,主要用于供应链管理)class 1则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信息可由用户写入一次。class 0和class 1标签采用不同的空中接口标准进行通信,因此两类标签不能互操作。class 2标签具备多次写入能力,并增加了部分存储空间用于存储用户的附加数据。class 2标签允许加入安全与访问控制、感知网络和ad hoc网络等功能支持。目前epcglobal正在制定第二代标签标准,即uhf class l generation 2(c1g2)。c1g2具有随时更新标签内容的能力,保证标签始终保存最新信息。epc规范l_0版本包括epc tag数据规范、class 0(900 mhz)标签规范、c1ass 1(13.56 mhz)标签接口规范、class l(860~930 mhz)标签射频与逻辑通讯接口规范、物理标识语言(physicalmarkup language,pml)。

  本文重点介绍epc class 1读写器系统设计、数字部分设计及fpga在数字实现上的应用。由于u 频段rfid技术的应用还处在早期的发展阶段,符合epcclass 1协议的读写器在国内还没有相关产品面世。本文对相关开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 epc class lb系统设计

  一个完整的rfid系统包括:读写器、天线、标签和pc机。读写器完成对标签(tag)的读写操作。通过rs 232或rs 485总线完成pc机的命令接收和epc卡号的上传。图l是读写器的系统组成框图。读写器组成包括与pc机的串口通信部分、单片机和fpga组成的数字部分、射频部分。rf单元实现和标签的通信,数字部分完成对射频部分的控制、回波命令解析 pc机接收卡号实现上位机的控制。下面对各模块做简单介绍。

  2.1 pc 端

  rfid系统一般要将标签信息读取到计算机上,然后等待处理 用户通过pc机可以实现读写器控制,完成对标签的读写操作。读写器与pc机通信是基于rs 232总线,纠错算法是crc—ccitt算法。

  -图1-

  2.2 射频模块

  读写器对标签的读写是通过发送射频能量和对回波实现的。射频模一方面将数字模块送来的信息完成调制并发送。标签应答,射频模块接收回波信号将他解调成基带信号,送到数字模块。

  2.3 数字模块

  数字模块由单片机(cygnal c8o51f126)、存储器(24cz56),fpga(xl sloo)组成 单片机的功能有:

  (1)实现与pc机通信,接收pc机命令,完成解析下传到fpga

  (2)将fpga送来的epc卡号加算crc—ccitt校验上传pc机。择xilinx公司ise6.2,仿真软件为modelsim 5.7。设计实现采取原理图和vhdl语言相结合的原则。顶层模块采用原理图设计,功能模块采用vhdl语言实现。

  (3)解决多卡碰撞,实现多卡读取。由于fpga实现多卡读取算法非常消耗fpga资源,而且需要fpga有大量的存储器资源存放读到的卡号,成本较高。而如果由pc机实现多卡读取算法,则读取速度很难提高。

  (4)实现对射频模块的锁相环频率控制以及功率控制 读写器发射功率常需要调整,而且读写器有时需要在不同射频频率,甚至跳频下工作。单片机通过对射频模块的锁相环控制实现对射频频率和功率的控制。

  单片机采用cygnal公司的c8051f126。内部有128 k的flash存储器和8 k的ram,可以在5o mhz主频下工作。

  fpga实现epc class l通信协议,接收单片机控制命令,将命令按照协议标准编码送到射频模块调制并发送,然后解调并接收射频模块送来的回波基带信号,将得到的标签信息发送给单片机。fpga实现的epc class l命令的基本命令包括scrollid,scrollallid,pinged,quiet,talk,kill;编程命令programid,verifyid,lockid,eraseid 这些命令包括命令的发送和回

  [摘要] 本文重点介绍epc class 1读写器系统设计、数字部分设计及fpga在数字实现上的应用。由于u 频段rfid技术的应用还处在早期的发展阶段,符合epcclass 1协议的读写器在国内还没有相关产品面世。本文对相关开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引 言

  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利用射频方式进行远距离通信以达到物品识别目的,可用来追踪和管理几乎所有物理对象。在工业自动化、商业自动化、交通运输控制管理、防伪等众多领域,甚至军事用途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并且引起了广泛的关注。rfid系统一般包括读写器和电子标签(或称应答器)2个部分。rfid电子标签(tag)由芯片与天线(antenna)组成,每个标签具有惟一的电子编码。标签附在物体上以标识目标对象。rfid读写器(reader)的主要任务是控制射频模块向标签发射读写信号,并接收标签的应答。对标签信息进行解码,并将信息传输到主机以供处理。根据应用的不同,阅读器可以是手持式或固定式。本文重点介绍的就是读写器的开发。

  epc规范已经颁布第一代规范。规范把标签细分为class 0,class 1,class 2三种。其中class 0和class 1标签都是一次写入多次读取标签,class 0标签只能由厂商写入信息,用户无法修改,因而又称为只读标签,主要用于供应链管理)class 1则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信息可由用户写入一次。class 0和class 1标签采用不同的空中接口标准进行通信,因此两类标签不能互操作。class 2标签具备多次写入能力,并增加了部分存储空间用于存储用户的附加数据。class 2标签允许加入安全与访问控制、感知网络和ad hoc网络等功能支持。目前epcglobal正在制定第二代标签标准,即uhf class l generation 2(c1g2)。c1g2具有随时更新标签内容的能力,保证标签始终保存最新信息。epc规范l_0版本包括epc tag数据规范、class 0(900 mhz)标签规范、c1ass 1(13.56 mhz)标签接口规范、class l(860~930 mhz)标签射频与逻辑通讯接口规范、物理标识语言(physicalmarkup language,pml)。

  本文重点介绍epc class 1读写器系统设计、数字部分设计及fpga在数字实现上的应用。由于u 频段rfid技术的应用还处在早期的发展阶段,符合epcclass 1协议的读写器在国内还没有相关产品面世。本文对相关开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 epc class lb系统设计

  一个完整的rfid系统包括:读写器、天线、标签和pc机。读写器完成对标签(tag)的读写操作。通过rs 232或rs 485总线完成pc机的命令接收和epc卡号的上传。图l是读写器的系统组成框图。读写器组成包括与pc机的串口通信部分、单片机和fpga组成的数字部分、射频部分。rf单元实现和标签的通信,数字部分完成对射频部分的控制、回波命令解析 pc机接收卡号实现上位机的控制。下面对各模块做简单介绍。

  2.1 pc 端

  rfid系统一般要将标签信息读取到计算机上,然后等待处理 用户通过pc机可以实现读写器控制,完成对标签的读写操作。读写器与pc机通信是基于rs 232总线,纠错算法是crc—ccitt算法。

  -图1-

  2.2 射频模块

  读写器对标签的读写是通过发送射频能量和对回波实现的。射频模一方面将数字模块送来的信息完成调制并发送。标签应答,射频模块接收回波信号将他解调成基带信号,送到数字模块。

  2.3 数字模块

  数字模块由单片机(cygnal c8o51f126)、存储器(24cz56),fpga(xl sloo)组成 单片机的功能有:

  (1)实现与pc机通信,接收pc机命令,完成解析下传到fpga

  (2)将fpga送来的epc卡号加算crc—ccitt校验上传pc机。择xilinx公司ise6.2,仿真软件为modelsim 5.7。设计实现采取原理图和vhdl语言相结合的原则。顶层模块采用原理图设计,功能模块采用vhdl语言实现。

  (3)解决多卡碰撞,实现多卡读取。由于fpga实现多卡读取算法非常消耗fpga资源,而且需要fpga有大量的存储器资源存放读到的卡号,成本较高。而如果由pc机实现多卡读取算法,则读取速度很难提高。

  (4)实现对射频模块的锁相环频率控制以及功率控制 读写器发射功率常需要调整,而且读写器有时需要在不同射频频率,甚至跳频下工作。单片机通过对射频模块的锁相环控制实现对射频频率和功率的控制。

  单片机采用cygnal公司的c8051f126。内部有128 k的flash存储器和8 k的ram,可以在5o mhz主频下工作。

  fpga实现epc class l通信协议,接收单片机控制命令,将命令按照协议标准编码送到射频模块调制并发送,然后解调并接收射频模块送来的回波基带信号,将得到的标签信息发送给单片机。fpga实现的epc class l命令的基本命令包括scrollid,scrollallid,pinged,quiet,talk,kill;编程命令programid,verifyid,lockid,eraseid 这些命令包括命令的发送和回

相关IC型号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罗盘误差及补偿
    造成罗盘误差的主要因素有传感器误差、其他磁材料干扰等。...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751165337  13692101218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