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通信网络

3G LTE新兴技术

发布时间:2008/8/16 0:00:00 访问次数:443

  在3gpp中,3g lte的正式名称是3g long term evolution(lte),即3gpp长期演进(lte)项目。

  3gpp长期演进(lte)项目是近两年来3gpp启动的最大的新技术研发项目,以ofdm/fdma为核心的技术,与其说是3g技术的“演进”(evolution),不如说是“革命”(revolution)。

  这种技术和3gpp2aie、wimax、以及最新出现的ieee802.20mbfdd/mbtdd等,具有某些“4g”特征,被看作“准4g”技术。

  在我国与lte对应的计划被称为e3g,“863”计划中与b3g对应的future计划被考虑用于发展e3g,参与lte的发展工作。

3g lte的由来

  随着pda和笔记本电脑的发展普及,用户希望能够随时随地上网,一个新的市场---“宽带无线移动接入”正在兴起。宽带无线接入技术面向一个固定和移动通信融合的新市场,它可提供与宽带有线固定接入并行的宽带无线接入业务,支持移动应用。

  目前2.5g/3g手机移动数据业务和宽带无线接入业务是两个不同的市场段。宽带无线接入业务采用wimax(ieee802.16d/e)固定/移动宽带无线城域网技术,核心网是标准的ip网,其无线链路的物理层和mac层的设计考虑了突发型的分组数据业务的要求,能够自适应无线信道环境,速率可达几百kbit/s甚至几十mbit/s。手机数据业务基本是一个蜂窝移动通信网,下载速率在100kbit/s以下。

  作为手机数据业务的3g系统在支持ip数据业务时频谱效率低,其面向连接固定带宽的结构不适应突发式ip数据业务的需求。为此,3gpp和3gpp2都认识到目前的系统提供互联网接入业务的局限性,试图在原来的体系框架内,在下行链路中采用分组接入技术,大幅度提高ip数据下载和流媒体速率。3gpp在r5系统中增加了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被称为3.5g),速率可以达到10mbit/s以上,随后进一步在r6中增加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将解决上行链路分组化问题,提高上行速率,进一步引入自适应波束成形和mimo等天线阵处理技术,可将下行峰值速率提高到30mbit/s左右,核心网也在向全ip网演化。

  hsdpa和hsupa被称为3.5g技术,属于中期演化技术,受原体制束缚较大,性能不够理想。3gpp发现在hsdpa和itu部署的b3g之间存在一个空档,这正是wimax的目标。在一段时间内的宽带无线接入市场上,hsdpa、hsupa对wimax的竞争将处于劣势。

  为了提高3g在新兴的宽带无线接入市场的竞争力,摆脱qualcom的cdma专利制约,需要发展lte(longtermevolution)计划,以填补这一空档。为此,3gpp在2004年底发展了长期演化(lte)计划,基本思想是采用过去为b3g或4g发展的技术来发展lte,使用3g频段占有宽带无线接入市场。2004年12月3gpp雅典会议决定由3gppran工作组负责开展lte研究,将于2006年6月完成,2007年6月推出。

lte概述

  3gpp经过激烈的讨论和艰苦的融合,终于在2005年12月选定了lte的基本传输技术,即下行ofdm;上行sc(单载波)-fdma。

  下行技术的选择没有经过很大的波澜。ofdm是公认的宽带无线通信的首选技术,虽然有个别公司仍试图坚持传统的cdma技术,但绝大部分公司很早就在采用ofdm作为下行核心技术这一点上达成了共识。

  上行传输技术的选择颇费了一番周折,大部分欧美设备商对ofdm的上行峰平比papr(将影响手持终端的功放成本和电池寿命)有顾虑,坚持采用单载波技术(具有较低的papr)。虽然一些公司(主要是积极参与wimax标准化的公司)认为可以采用某些方法解决ofdm的papr的问题,但并没有说服单载波阵营。

  其间还经历了“wibro/wimax试图成为ltetdd技术方案”的插曲,在这一努力宣告失败以后,3gpp基本确定了核心技术的选择---上行ofdm/下行sc-fdma。

  lte讨论中的一个焦点是是否采用宏分集技术。这个问题看似是物理层技术的取舍,实则影响到网络架构的选择,对lte/sae系统的发展方向有深远的影响。宏分集的基础是软切换,这种cdma系统的典型技术在fdma系统中却引出了“弊大还是利大”的争论。3gpp在2005年12月进行了“示意性”的投票,最后决定lte(至少在目前)不考虑宏分集技术。

  lte在数据传输延迟方面的要求很高(端到端延迟小于5ms),这一指标要求lte系统必须采用很小的交织长度(tti),因此大多数公司建议采用0.5ms的子帧长度。但是一些研发tdd技术的3gpp成员注意到这种子帧长度和umts中现有的两种tdd技术的时隙长度不匹配。例如td-scdma的时隙长度为0.675ms,如果ltetdd系统的子帧长度为0.5ms,则新、老的系统的时隙无法对齐,使得td-scdma系统和ltetdd系统难以“临频同址”共存。在中国公司的坚持下,3gpp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一致:基本的子帧长度为0.5ms,但在考虑和td-scdma系统兼

  在3gpp中,3g lte的正式名称是3g long term evolution(lte),即3gpp长期演进(lte)项目。

  3gpp长期演进(lte)项目是近两年来3gpp启动的最大的新技术研发项目,以ofdm/fdma为核心的技术,与其说是3g技术的“演进”(evolution),不如说是“革命”(revolution)。

  这种技术和3gpp2aie、wimax、以及最新出现的ieee802.20mbfdd/mbtdd等,具有某些“4g”特征,被看作“准4g”技术。

  在我国与lte对应的计划被称为e3g,“863”计划中与b3g对应的future计划被考虑用于发展e3g,参与lte的发展工作。

3g lte的由来

  随着pda和笔记本电脑的发展普及,用户希望能够随时随地上网,一个新的市场---“宽带无线移动接入”正在兴起。宽带无线接入技术面向一个固定和移动通信融合的新市场,它可提供与宽带有线固定接入并行的宽带无线接入业务,支持移动应用。

  目前2.5g/3g手机移动数据业务和宽带无线接入业务是两个不同的市场段。宽带无线接入业务采用wimax(ieee802.16d/e)固定/移动宽带无线城域网技术,核心网是标准的ip网,其无线链路的物理层和mac层的设计考虑了突发型的分组数据业务的要求,能够自适应无线信道环境,速率可达几百kbit/s甚至几十mbit/s。手机数据业务基本是一个蜂窝移动通信网,下载速率在100kbit/s以下。

  作为手机数据业务的3g系统在支持ip数据业务时频谱效率低,其面向连接固定带宽的结构不适应突发式ip数据业务的需求。为此,3gpp和3gpp2都认识到目前的系统提供互联网接入业务的局限性,试图在原来的体系框架内,在下行链路中采用分组接入技术,大幅度提高ip数据下载和流媒体速率。3gpp在r5系统中增加了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被称为3.5g),速率可以达到10mbit/s以上,随后进一步在r6中增加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将解决上行链路分组化问题,提高上行速率,进一步引入自适应波束成形和mimo等天线阵处理技术,可将下行峰值速率提高到30mbit/s左右,核心网也在向全ip网演化。

  hsdpa和hsupa被称为3.5g技术,属于中期演化技术,受原体制束缚较大,性能不够理想。3gpp发现在hsdpa和itu部署的b3g之间存在一个空档,这正是wimax的目标。在一段时间内的宽带无线接入市场上,hsdpa、hsupa对wimax的竞争将处于劣势。

  为了提高3g在新兴的宽带无线接入市场的竞争力,摆脱qualcom的cdma专利制约,需要发展lte(longtermevolution)计划,以填补这一空档。为此,3gpp在2004年底发展了长期演化(lte)计划,基本思想是采用过去为b3g或4g发展的技术来发展lte,使用3g频段占有宽带无线接入市场。2004年12月3gpp雅典会议决定由3gppran工作组负责开展lte研究,将于2006年6月完成,2007年6月推出。

lte概述

  3gpp经过激烈的讨论和艰苦的融合,终于在2005年12月选定了lte的基本传输技术,即下行ofdm;上行sc(单载波)-fdma。

  下行技术的选择没有经过很大的波澜。ofdm是公认的宽带无线通信的首选技术,虽然有个别公司仍试图坚持传统的cdma技术,但绝大部分公司很早就在采用ofdm作为下行核心技术这一点上达成了共识。

  上行传输技术的选择颇费了一番周折,大部分欧美设备商对ofdm的上行峰平比papr(将影响手持终端的功放成本和电池寿命)有顾虑,坚持采用单载波技术(具有较低的papr)。虽然一些公司(主要是积极参与wimax标准化的公司)认为可以采用某些方法解决ofdm的papr的问题,但并没有说服单载波阵营。

  其间还经历了“wibro/wimax试图成为ltetdd技术方案”的插曲,在这一努力宣告失败以后,3gpp基本确定了核心技术的选择---上行ofdm/下行sc-fdma。

  lte讨论中的一个焦点是是否采用宏分集技术。这个问题看似是物理层技术的取舍,实则影响到网络架构的选择,对lte/sae系统的发展方向有深远的影响。宏分集的基础是软切换,这种cdma系统的典型技术在fdma系统中却引出了“弊大还是利大”的争论。3gpp在2005年12月进行了“示意性”的投票,最后决定lte(至少在目前)不考虑宏分集技术。

  lte在数据传输延迟方面的要求很高(端到端延迟小于5ms),这一指标要求lte系统必须采用很小的交织长度(tti),因此大多数公司建议采用0.5ms的子帧长度。但是一些研发tdd技术的3gpp成员注意到这种子帧长度和umts中现有的两种tdd技术的时隙长度不匹配。例如td-scdma的时隙长度为0.675ms,如果ltetdd系统的子帧长度为0.5ms,则新、老的系统的时隙无法对齐,使得td-scdma系统和ltetdd系统难以“临频同址”共存。在中国公司的坚持下,3gpp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一致:基本的子帧长度为0.5ms,但在考虑和td-scdma系统兼

相关IC型号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耳机的焊接
    整机电路简单,用洞洞板搭线比较方便。EM8621实际采...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751165337  13692101218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